- 年份
- 2024(7886)
- 2023(10791)
- 2022(8568)
- 2021(7814)
- 2020(6408)
- 2019(14003)
- 2018(13817)
- 2017(26188)
- 2016(13910)
- 2015(15883)
- 2014(15083)
- 2013(14583)
- 2012(13130)
- 2011(11741)
- 2010(12303)
- 2009(11968)
- 2008(10927)
- 2007(9598)
- 2006(8517)
- 2005(7732)
- 学科
- 济(54920)
- 经济(54867)
- 业(41978)
- 管理(41458)
- 企(34841)
- 企业(34841)
- 贸(21420)
- 贸易(21408)
- 易(20767)
- 方法(19081)
- 农(17972)
- 中国(17211)
- 业经(15603)
- 数学(14748)
- 数学方法(14603)
- 技术(14418)
- 地方(13968)
- 财(13066)
- 农业(12018)
- 制(11198)
- 融(10787)
- 金融(10783)
- 理论(10514)
- 技术管理(10303)
- 学(9805)
- 银(9557)
- 银行(9544)
- 行(9166)
- 出(8653)
- 关系(8618)
- 机构
- 学院(192887)
- 大学(191175)
- 济(82513)
- 经济(80846)
- 管理(71630)
- 研究(65792)
- 理学(61166)
- 理学院(60504)
- 管理学(59589)
- 管理学院(59231)
- 中国(50042)
- 京(40335)
- 科学(37184)
- 财(36013)
- 所(31613)
- 中心(29907)
- 江(29680)
- 农(28796)
- 研究所(28467)
- 财经(28379)
- 范(26484)
- 师范(26279)
- 业大(25955)
- 经(25693)
- 经济学(25498)
- 北京(24771)
- 院(24576)
- 州(24070)
- 经济学院(23024)
- 农业(22483)
- 基金
- 项目(126905)
- 科学(100245)
- 研究(97868)
- 基金(90747)
- 家(77877)
- 国家(77173)
- 科学基金(66629)
- 社会(63258)
- 社会科(59914)
- 社会科学(59902)
- 省(50429)
- 基金项目(47861)
- 教育(43754)
- 划(41053)
- 编号(40498)
- 自然(39930)
- 自然科(39038)
- 自然科学(39031)
- 自然科学基金(38321)
- 资助(34689)
- 成果(33266)
- 创(29209)
- 发(28811)
- 重点(28496)
- 课题(28010)
- 创新(27461)
- 部(27191)
- 国家社会(26636)
- 性(24767)
- 项目编号(24635)
共检索到297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伟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正走向更为复杂、不定的蔓延阶段,基于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药在中国抗疫阻击战中发挥的显效作用全球瞩目,中药从中国走向国际恰逢其时。专利价值作为中药商品溢价的核心因素,是中药创新技术私权化的最佳工具。中美贸易协定中有关药品专利强价值实现的内容,以及中药发展高质量内需等政策、意见密集出台,均为中药国际化竞争中专利价值实现提供了新契机。现阶段,中药专利价值存在审查规则不匹配、变相延长瑕疵专利期限及低质量特征明显等困境。为此,基于西药为主流的国际专利规则比较视域,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中药国际化竞争中的专利价值实现进路,以期为中药持续性惠益全人类生命健康提供权利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施毅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中美贸易间的矛盾更加凸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美农产业贸易风险、限制了中美制造业贸易进行、冲击中美服务业贸易合作等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对两国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文章针对新冠疫情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扩大农产业贸易进出口市场和渠道、提升制造业企业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抗疫合作等对策应对新冠疫情下的中美贸易。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美贸易 影响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彭承亮 马威 马理
本文构建模型分析了美国利率频繁调整、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并使用技术方法对冲与防范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结果表明,美国利率的频繁调整会通过币值波动与汇率波动渠道影响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贸易摩擦增加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降低总收入,影响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大宗商品市场投机活动可能推动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套期保值可以降低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本文建议通过积极谈判缓解贸易争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品贸易,营造宽松稳定的贸易环境;进一步保持汇率稳定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施定向调控帮助企业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强期货市场建设,对冲与防范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金 张晓兰 严斌剑
利用CGE模型中不同宏观闭合选择的情景分析,本文检验了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多种宏观经济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主要发现:(1)综合供给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观点可解释供给冲击压力,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偏重投资等形成供给冲击压力诱因;(2)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对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形成供给冲击压力有着不完全一样的解读,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对冲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冲击产生的消极影响,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则需要政府作用的适当发挥;(3)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产业链断链断供冲击对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远超中美贸易战的关税壁垒,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政策启示:(1)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协同对冲市场预期转弱趋势,沉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挑战;(2)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实现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均衡;(3)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原静 冯晓涛 邓绍勇 王美霞 李康琴
为分析近期中药材市场价格总体上扬现象的本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影响情况,本文在分析近两年中药材价格涨跌情况的基础上,基于灰色关联度排序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共25个月度中药材价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新冠新增确诊人数呈正相关的多为清热类药材和止咳化痰平喘类药材,部分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然而,中药材综合价格指数的波动与新冠新增确诊人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表明中药材市场价格总体波动情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限。应继承好传统中药,并创新发展利用;鼓励人工种植中药材,实现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加强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保障中药材产业良性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洪铎 张铌 卢阳 陈晓珊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如何纾解疫情不利冲击以推动国际贸易步入复苏的快车道,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需共同应对的重大议题。本文基于跨国月度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在一般均衡条件下探析其贸易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进、出口方双边层面的关税等价转换结果来看,疫情所引致的进、出口贸易遏制效应分别相当于加征0.175%~5.913%、0.186%~6.275%幅度的关税;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主要通过加剧供需端冲击、引发贸易壁垒、催生不确定性风险等渠道对全球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一般均衡贸易影响(General Equilibrium Trade Impact,简称"GETI")框架的反事实分析显示,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在跨国范围内能够带来0.3%~3.48%不等的贸易福利改善效应,中等收入经济体从中获得的贸易收益略大于高收入经济体。本文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流行病学、国际经济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内涵,同时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卫生治理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习铭 汤婉钰 黄钦
通过选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SITC Rev.4分类,采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互补优势的9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测度中吉两国总体产业和细分产业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杂项制品、机械运输类和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具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吉尔吉斯斯坦非食用原料和未分类产品具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中对吉的杂项制品和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具有很强互补优势,吉对中的非食用原料和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具有较强互补优势。由此提出: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需加强重点产业优势互补,提高互补产业合作水平,拓展与沿线国家产能合作,促进两国贸易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吉乌铁路贸易运输便利化和建立境外产业园区促进双边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 谭中明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加重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是“灰犀牛”遇见“黑天鹅”双重叠加的事件,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中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外贸易发展受到影响,供需两侧均受到负面冲击。其中,广东省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大省,在本次疫情冲击下出口增长减缓、加工贸易发展受挫。本文首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广东省对外贸易潜在风险进行论述;面对后疫情时期对外贸易的潜在风险,文章最后提出广东省应通过重塑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等手段走出外贸困境,走好提质增效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疫情下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置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环境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则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从国家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3)从行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且简单价值链活动受到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因此,应竭力稳定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强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充 何益欣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并进一步借助新冠肺炎疫情的自然冲击和双重差分法,利用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国内增值税专用发票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对省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数字经济恰好满足人们"非接触"诉求,对国内省际贸易循环畅通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基本结果依旧稳健;第三,平行趋势及动态效应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时刻对省际贸易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冠疫情被逐渐控制后,这种积极作用相对也会逐渐消失;第四,虽然数字经济有助于畅通被疫情阻断的省际贸易,但过于严重的疫情冲击会极大地抑制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物价 总供给 总需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武军 张博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瑞德西韦专利药品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其仍在试验中,但给重症病患带来了希望。当前的疫情发展形势符合我国《专利法》规定的颁发专利强制许可的条件。首先概述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及其特点,分析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立法实践,提出瑞德西韦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应适当放宽申请主体限制、适度扩宽申请事由规定、善用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谈判价格、制定符合国情的专利许可制度等建议,为我国启动药品强制许可制度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桂文林 赵杰辉
失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两国失业的损失意义重大。本文运用X-12-ARIMA模型对两国失业率进行分解,并考虑存量复活节效应,得到失业的趋势-循环(TC)、季节(S)和不规则成分(I)。结论为:(1)中国失业率TC成分样本期有小幅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后的趋势水平,失业率为"W"型季节特征;新冠肺炎疫情对失业率的影响较大,中国失业率遭受总损失1.23%,2020年9月后基本不受影响,影响持续8个月。(2)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失业率呈倒"U"型。此后TC成分下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新冠肺炎疫情后有上升。美国失业率为稳定"W"型季节特征,受气候影响大;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失业率影响时期为2020年4月至12月,共9个月,失业率总损失为10.51%。(3)相对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失业率影响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金强 黄梅波 崔文星
主权债务问题是国际发展长期积累的全球性问题。在当下全球权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债务治理框架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债务国、传统债权国和新兴债权国的博弈框架已经逐渐展现。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那些遭受疫情冲击的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状况持续恶化。而部分西方国家却将主权债务问题不断政治化,大肆宣扬"债务威胁论"与"债务责任论",不仅肆意夸大债务国的主权债务风险,将债务国的主权债务问题与中国的发展融资进行联系,还支持发展中国家构筑"抗债"统一阵线,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债权国的债务减免施加政治压力。这种大国间的政治博弈直接冲击了传统的主权债务治理范式,形成了全球主权债务的治理困境。中国需要充分利用此次疫情冲击产生的危机效应,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导向,将国际发展合作实践与主权债务治理体系的改革相结合,将当前对中国等新兴融资者的污名化指责转向对全球主权债务治理体系的反思和重构;在充分了解债务国合理减债诉求的基础上,尽快与相关债务国开展债务减免和债务重组谈判,确立债务减免的样板国家。中国还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发展合作平台,加强与其他新兴债权国和新型发展融资机构的协商,以避免形成债务隔阂。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主权债务 治理 发展可持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