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0)
- 2023(14072)
- 2022(12338)
- 2021(11552)
- 2020(9760)
- 2019(22190)
- 2018(22157)
- 2017(42271)
- 2016(23093)
- 2015(25708)
- 2014(25788)
- 2013(25402)
- 2012(23370)
- 2011(20884)
- 2010(20776)
- 2009(19165)
- 2008(18673)
- 2007(16494)
- 2006(14361)
- 2005(12830)
- 学科
- 济(85028)
- 经济(84892)
- 管理(71550)
- 业(65248)
- 企(56017)
- 企业(56017)
- 方法(38955)
- 数学(33266)
- 数学方法(32869)
- 财(25568)
- 农(22388)
- 中国(21971)
- 学(21321)
- 制(20932)
- 业经(20049)
- 务(16371)
- 财务(16299)
- 财务管理(16265)
- 地方(15926)
- 理论(15599)
- 企业财务(15505)
- 贸(15206)
- 贸易(15198)
- 技术(14977)
- 易(14800)
- 农业(14652)
- 银(14586)
- 环境(14580)
- 银行(14536)
- 体(14406)
- 机构
- 大学(330467)
- 学院(326489)
- 管理(127946)
- 济(125082)
- 经济(122131)
- 理学(110993)
- 研究(110050)
- 理学院(109664)
- 管理学(107625)
- 管理学院(107017)
- 中国(80564)
- 京(70315)
- 科学(70224)
- 财(60703)
- 所(55917)
- 农(55350)
- 业大(51130)
- 研究所(50986)
- 中心(49572)
- 财经(48241)
- 江(47771)
- 北京(44158)
- 经(43892)
- 农业(43515)
- 范(42531)
- 师范(41957)
- 院(40151)
- 州(38443)
- 经济学(37467)
- 财经大学(36055)
- 基金
- 项目(227351)
- 科学(177648)
- 基金(165015)
- 研究(163508)
- 家(144878)
- 国家(143710)
- 科学基金(122848)
- 社会(101817)
- 社会科(96368)
- 社会科学(96345)
- 省(88720)
- 基金项目(87942)
- 自然(81598)
- 自然科(79643)
- 自然科学(79615)
- 自然科学基金(78199)
- 教育(75244)
- 划(74759)
- 资助(67744)
- 编号(65571)
- 成果(53909)
- 重点(50829)
- 部(50016)
- 创(47240)
- 发(47131)
- 课题(45594)
- 创新(44136)
- 科研(43776)
- 制(43484)
- 大学(42899)
- 期刊
- 济(136918)
- 经济(136918)
- 研究(95278)
- 中国(63252)
- 学报(56769)
- 科学(50386)
- 农(50258)
- 管理(48779)
- 财(47114)
- 大学(42626)
- 学学(40260)
- 教育(36046)
- 农业(34667)
- 技术(28010)
- 融(27849)
- 金融(27849)
- 财经(23843)
- 业经(21740)
- 经济研究(21127)
- 经(20234)
- 问题(17675)
- 业(17384)
- 科技(16635)
- 图书(16461)
- 版(16189)
- 理论(16138)
- 业大(14862)
- 实践(14828)
- 践(14828)
- 技术经济(14549)
共检索到474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景良 黄一帆 祁保民
对欧鳗进行肝组织显微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前4 d的造模过程中,欧鳗均表现出典型的铜离子急性中毒症状;在治疗试验结束时,阳性空白对照组欧鳗肝细胞出现以脂肪变性、空泡变性或坏死为特征的组织病变,而各治疗组欧鳗的临床表现、剖检症状及肝组织细胞显微结构病变与阳性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极明显的改善.可见,该中药制剂可显著促进欧鳗病变肝组织细胞显微结构的修复,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及修复肝损伤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连德 孙玉华 陈辉 许平
通过对患病和健康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的比较解剖、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患病施氏鲟无明显的外部症状 ,临床解剖所见肝脏病变严重 :肝淤血、坏死、糜烂。肝组织脂肪变性、水样变性明显 ,肝细胞核浓缩或淡染、变形、核仁裂解 ,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嵴融解、崩解 ,胞浆内大量脂滴和液泡并将细胞器排挤成团。脑组织水样变性致液化性坏死 ,脑细胞胞浆呈液化泡状 ,核变形、浓缩 ,细胞膜融解。肾组织发生局灶性病变 ,病变肾细胞胞浆内有脂滴和液泡 ,核变形、融解 ,线粒体嵴融解、崩解。其它器官、组织、细胞未见病变。研究认为肝组织为原发性、中毒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辉 李祥明 高迎春 杨林 万仁忠 刘有旺 韩文登 赵宏坤
通过在鸡饲料中加入中药植物和微生态制剂,采用不同的添加水平饲喂15日龄AA肉鸡,连喂4周,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鸡舍内氨气浓度。设对照组1个组,试验组为8个组:1组为对照组,2~5组分别添加中药粉末为添加150,220 mg/kg中药粉末,330 mg/kg中药粉末,400 mg/kg中药粉末,6~8组分别添加微生态制剂0.5,1.0,3.0 g/kg,9组为添加300 mg/kg中药粉末和3.0 g/kg微生态制剂,利用生物统计学方差分析比较鸡舍内的氨气浓度。结果表明,2、3、4、5、8、9组较1组差异显著(P<0.01),但4、5、8、9组效果更好。总之,中药植物和微生态制剂均能使鸡舍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诚 杨明 杨建民 刘泽源 董华进 杨利 汪明
本试验利用蔷薇科植物提取物(SHY)分别与新城疫、禽流感H9、H5亚型病毒作用后,接种10 d SPF鸡胚,评价SHY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给21 d SPF鸡连续口服该中药提取物5 d后,分别用新城疫、禽流感病毒攻击,观察对SPF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HY测试剂量对SPF鸡胚没有毒性;20、10、5和2.5 mg/mL提取物与一定量的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病毒作用后,鸡胚全部存活,病毒测定为阴性;与禽流感H5亚型病毒作用后,2.5 mg/mL组不能完全保护鸡胚存活(6/8),病毒分离阳性。在攻毒试验中,SPF鸡分别按60、50、40和20 mg口服后,用新城疫和禽流感H9亚型攻毒保护分别为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玉琴 俞道进 黄小红 王长康 马玉芳 黄一帆
以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为指标,考察中药芪苓制剂血清药理学试验中的给药剂量、给药天数、血清添加剂量和孵育时间等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按小鼠每公斤体重给生药0、12.5、25.0、50.0 g连续3和6 d,25.0 g.kg-1的剂量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显著或极显著地优于0、12.5、50.0 g.kg-1(P<0.01或P
关键词:
芪苓制剂 血清药理学 方法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常青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张常青关键词普通油茶、油茶炭疽菌、抗病类型、孢子萌发与侵入由于油茶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ameliaeMassee)的危害,使普通油茶(CameliaoleifelaAbol)大量落花落果,这是严重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竹梅 黄文 张英杰 杨华莲 马立鸣 徐晓玲 夏露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 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晓华 张海强 安伟
为查明上海市奉贤区某对虾养殖场疑似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FHBX-1,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RNA、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综合鉴定,并检测其毒力基因。同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菌株FHBX-1经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和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且携带了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相关的毒力基因pirA~(VP)、pirB~(VP),未携带副溶血弧菌临床主要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rh基因。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菌液浓度为1.0×10~6 CFU/mL浸泡感染试验组,7 d内累计死亡率为80%,患病凡纳滨对虾具有肝胰腺颜色变白、萎缩变小,胃肠变空等症状,从病虾再次分离的优势细菌与原攻毒菌FHBX-1特性相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上皮细胞严重脱落,肝小管崩塌,呈典型的AHPND病理特征。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HBX-1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可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药物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连德
运用病理解剖、显微与亚显微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温室养殖中华鳖非寄生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肝脏是该病最严重的病灶,按病程发展的病理变化和典型临床症状,划分为Ⅰ~Ⅳ时期。病鳖表现出肝损害所致的组织炎症反应、肝细胞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肝性水肿和血肿、肝细胞坏死、肝组织硬变和腹水等病理特征。随着病程的发展,肝脏由功能不全到功能衰竭,直至病鳖死亡。文中还探讨了该病的致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
中华鳖,非寄生性肝病,组织病理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雷洁 王伟喆 潘连德
研究海口市泓旺农业养殖有限公司特种龟鳖养殖场养殖菱斑龟种龟发病的病例(4个),采用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病理解剖显示,4只病龟的肝脏为病变最严重器官,出现色深及表面分布白色斑块的病理解剖症状;血涂片显示外周血液中的总白细胞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组织切片中可见肝组织病变最严重并具一致性,病龟C、D肝实质细胞普遍出现颗粒变性、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血铁黄质沉积,病龟B肝静脉扩张、分支血液回流受阻,肝窦间隙扩张淤血,部分肝细胞转化为空泡变性,病龟A肝实质细胞坏死、肝细胞索消失。4只病龟肝脏表面还出现局部纤维化坏死,眼睑组织静脉周围也出现嗜酸性粒...
关键词:
菱斑龟 肝病 组织病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庞琳星 黄凯 于丹 汪婷 于凯 莫翠琴 郭睿婕
为探究垂盆草提取物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脂肪性肝病的干预作用及机制,实验配制对照组(0%大豆油, 0%垂盆草提取物)、高脂组(4%大豆油, 0%垂盆草提取物)和垂盆草干预组(4%大豆油, 0.12%垂盆草提取物) 3种等氮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11.63±0.66) g的吉富罗非鱼8周后,取吉富罗非鱼血清和肝脏,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并结合肝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脂组体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垂盆草干预组(P<0.05),肝体比(HSI)、饲料系数(FRC)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垂盆草干预组(P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垂盆草提取物 高脂 代谢组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海英 郑永华 唐洪玉 冯兴无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肾小管管壁细胞之间产生缝隙,肾脏中的血管破裂,红细胞溶血;病鱼的肝小叶中央细胞大量坏死,部分外周细胞也出现了坏死;病鱼的胰脏和脾脏没有发生明显病变。21种抗菌类药物和5种组合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葡萄糖、氨苄西林钠7种药物敏感,对溴氯海因、食盐、强氯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平 刘洋 宋阳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是基于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测定的药物分类预测系统,目前被FDA、WHO、EMA等权威机构认可并应用于人用药物豁免其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鉴于兽药研发成本及利润等问题,将BCS概念应用于兽药制剂研发领域,势在必行。但是人与动物在解剖、生理学等方面以及在临床使用的药物种类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故不能进行直接的种间外推,尚待深入研究以解决局限性和方法问题,才能付诸应用。尽管如此,美国药典专家委员会的特别委员会已经建议将BCS应用于犬,此举无疑具有典范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培培 林启存 潘连德
为探究中华鳖水肿病发病机制和发病规律,确定该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从若干自然发病的疑似中华鳖脾肾性水肿病的病鳖中,选取7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鳖,解剖并对内脏器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表明:病鳖体表无病伤,不吃食,水肿症状表现不同,两只病鳖生殖器外露,全部病鳖口咽腔充血和炎症明显、黏液较少,时有口鼻出血,肝脏淤血,胃肠壁水肿和充血。病鳖脾组织髓质部红细胞数量大增和淋巴细胞聚集,并出现弥漫性坏死区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此作出脾性水肿的病理诊断。病鳖的肾组织间质和肾小球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肾小球坏死,近曲小管细胞坏死,以此作出肾性水肿的...
关键词:
中华鳖 脾肾性水肿病 组织病理 病理解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