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
2023(1927)
2022(1472)
2021(1671)
2020(1174)
2019(2929)
2018(3035)
2017(3778)
2016(3385)
2015(3931)
2014(4164)
2013(3196)
2012(2965)
2011(2839)
2010(3085)
2009(2406)
2008(2267)
2007(2194)
2006(2054)
2005(1985)
作者
(6225)
(5035)
(4971)
(4970)
(3222)
(2497)
(2451)
(2205)
(1977)
(1904)
(1815)
(1767)
(1758)
(1637)
(1582)
(1563)
(1558)
(1555)
(1554)
(1543)
(1465)
(1385)
(1349)
(1249)
(1204)
(1179)
(1147)
(1140)
(1127)
(1082)
学科
教育(18212)
中国(8210)
教学(5421)
理论(5256)
(3257)
(3176)
改革(3144)
高等(3113)
(3055)
发展(3023)
思想(3023)
(2901)
政治(2882)
研究(2875)
思想政治(2778)
政治教育(2778)
治教(2778)
教育改革(2776)
德育(2758)
学校(2717)
学法(2456)
教学法(2456)
管理(2277)
(2237)
教育学(2192)
计算(2174)
算机(2167)
计算机(2167)
学理(2162)
学理论(2162)
机构
大学(38439)
学院(33285)
教育(25012)
(16540)
师范(16516)
研究(15770)
师范大学(13934)
(10162)
职业(10074)
教育学(9712)
技术(8573)
科学(8448)
(7532)
北京(7509)
教育学院(7114)
研究所(6888)
职业技术(6871)
(6725)
技术学院(5701)
(5685)
中心(5655)
管理(5309)
教育科(5152)
教育科学(5115)
(5081)
研究院(4745)
(4465)
中国(4414)
理学(4404)
京师(4371)
基金
研究(21661)
教育(19644)
项目(18280)
科学(15913)
成果(12708)
课题(12158)
编号(11929)
(10857)
社会(10406)
(9769)
社会科(9504)
社会科学(9503)
基金(9058)
(8757)
规划(8397)
(7754)
年度(7167)
研究成果(7135)
项目编号(6933)
(6795)
国家(6558)
(6545)
(6238)
(6209)
阶段(6194)
(6076)
教育部(6000)
(5977)
重点(5882)
阶段性(5708)
期刊
教育(43595)
研究(21995)
中国(17694)
职业(10433)
技术(7374)
技术教育(6838)
职业技术(6838)
职业技术教育(6838)
高等(5022)
成人(4639)
成人教育(4639)
(4485)
经济(4485)
高等教育(4410)
(3984)
论坛(3984)
大学(3810)
职教(3538)
(3506)
发展(3386)
(3386)
比较(3271)
学报(3125)
教研(2888)
高教(2888)
科学(2576)
远程(2146)
远程教育(2146)
图书(1853)
(1826)
共检索到62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Sir Colin Campbell  朱关鑫  刘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忠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或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不匹配,都可能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障碍。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值得思考的四大问题,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价值取向上,侧重对"才"培养还是侧重对"人"的培养;知识论上,侧重确定性知识还是侧重不确定性知识;方法论上,侧重维持性学习还是侧重创新性学习;评价观上,是侧重对"量"的评估还是侧重对"价"的评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经历了从一般的高等教育研究到高等教育学理论构建的过程。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既是自成体系的学科,同时也是高度开放的研究领域。即使西方永远不出现"高等教育学"的提法,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称之为学科。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增强使命感,促使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更加理性和自觉,进而建立一个更为开放自主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理论学派,或可称之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贾永堂  
当前,中英两国都在计划对其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一次大改革.本着为改革寻求更深、更广的理论基础的目的,在浙江省教委和高教学会、英国文化委员会、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及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积极支持下,杭州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所于1992年3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区域现代化与高等教育发展"中英学术研讨会主要在区域现代化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区域发展和高等教育良性互动等方面形成了共识,并就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院校联盟的建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的构建、创新、协同的体系,以及国际协同创新的发展等方面介绍交流了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加深了中英双方对彼此高等教育发展背景、近期高等教育政策重要发展变化的了解,推进和深化了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立国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维护“生命线”的各项措施的有机体系。本文首先研究了英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接着研究了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外部保证体系,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新框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舒  
英国高等教育以法治建设为前提条件,重视社会多方参与,有严格的评价制度进行教学质量评审,值得我国借鉴学习。在办学灵活性方面英国表现更为突出,在学制、考核机制等方面灵活多样,并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方面,重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系统性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学生的就业,我国高校需要深入校企合作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教育史不是教育与历史的简单相加 ,而是两个学科的汇聚与共生。没有教育学作指导的教育史研究可能较为盲目 ,没有历史学作基础的教育史研究可能流于空洞。在教育与历史之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是教育史学科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红亮  张云雷  
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实践教学的定位、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等入手,探讨了成人高等教育"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的虚拟模式,着重分析了‘墟拟—实体"相联结的"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的四种创新模式,从而为解决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瓶颈问题、资源匮乏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淑江  董克用  
经过近1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央政府高等教育投资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并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分别投资于高等教育中不同层级部分的分工格局,中央政府更加集中于投资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高级部分。本文证实了中央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对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具有替代作用,中央政府直接投资举办高校替代了发达地区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发展高等教育的责任,应该主要交给地方政府。中央教育投资的功能应该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转变,中央财政的教育职能首要的是解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应该把更多的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和贫困地区举办义务教育、基础教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袁本涛  
"学科"和"研究领域"在本文中是一对并列的概念,"高等教育研究"究竟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争论因其本身的特征而由来已久并将持续。根据对研究领域制度化和学科化的分析,本文认为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完成的是社会建制和社会运作层面上的范式建构,观念层面的范式建构还远未完成。因此,高等教育研究依旧是一个"制度化"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门"学科"。但"领域"和"学科"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知识的"分化"和"整合"的进程中,各自在不同的层面上建构相应的范式而已。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学者及其可能涉及范围的有限性、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性、学科化的有限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高等教育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林莉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在移植与应用西方高等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有针对性的借鉴和无原则的盲目搬用两种形式。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高等教育理论,以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为立足点,重视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和弘扬,努力实现西方高等教育理论的本土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米红  周仲高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与政策取向的关系是互动的,政策取向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高等教育的政策取向功能在现代社会中也不可低估。系统地探讨政策取向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后的继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洪捷  
:2 0世纪的德国高等教育在变化多端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由盛入衰。从文化或观念的层面分析 ,德国大学传统的组织理念是与 1 9世纪作坊式的科学活动方式相匹配的 ,因而大大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随着科学由作坊式的小科学向企业化的大科学过渡 ,建立在传统大学理念之上的德国大学 ,在 2 0世纪受到科学本身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两方面的挑战 ,面临种种危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迟景明  
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科学技术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学界对此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然而 ,纵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 ,科学中心转移与高等教育中心转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般而言 ,高等教育中心形成于科学中心之前 ,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为科学中心的转移提供了重要基础与前提 ,高等教育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致科学中心的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