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4)
2023(9065)
2022(7162)
2021(6597)
2020(5253)
2019(12157)
2018(11600)
2017(22844)
2016(11702)
2015(13267)
2014(12955)
2013(12227)
2012(10607)
2011(9596)
2010(10089)
2009(9665)
2008(8332)
2007(7357)
2006(6448)
2005(5836)
作者
(31289)
(25555)
(25214)
(24415)
(16224)
(12106)
(11662)
(9751)
(9743)
(9152)
(8781)
(8630)
(8069)
(7980)
(7885)
(7768)
(7499)
(7489)
(7230)
(7187)
(6298)
(6274)
(6104)
(5876)
(5863)
(5805)
(5586)
(5585)
(5135)
(5011)
学科
(46771)
经济(46741)
(33041)
管理(32613)
(28911)
企业(28911)
(25462)
金融(25460)
(22860)
银行(22858)
方法(22376)
(22180)
数学(20296)
数学方法(19728)
中国(19557)
(12799)
业经(12304)
(12168)
(11851)
中国金融(11020)
地方(10997)
理论(10421)
(9586)
财务(9548)
财务管理(9535)
企业财务(9103)
农业(8546)
(8069)
贸易(8057)
(7889)
机构
学院(158319)
大学(153647)
(62910)
经济(61462)
管理(60550)
理学(52462)
理学院(51981)
管理学(50705)
管理学院(50445)
研究(46714)
中国(43068)
(31100)
(30135)
科学(27298)
中心(24391)
财经(24203)
(22936)
(21900)
(21837)
(20885)
业大(20607)
(20083)
经济学(20009)
师范(19886)
研究所(19785)
(19705)
北京(19648)
(18670)
金融(18277)
财经大学(18196)
基金
项目(106509)
科学(84259)
研究(80893)
基金(75865)
(64773)
国家(64206)
科学基金(56312)
社会(51115)
社会科(48635)
社会科学(48621)
(43882)
基金项目(39003)
教育(38758)
(35918)
自然(35185)
自然科(34429)
自然科学(34425)
编号(33983)
自然科学基金(33773)
资助(31827)
成果(26925)
重点(24414)
课题(24207)
(23700)
(23449)
(22645)
创新(21754)
项目编号(21301)
国家社会(20936)
(20492)
期刊
(65368)
经济(65368)
研究(45104)
中国(31574)
(30095)
金融(30095)
(23675)
管理(23112)
教育(21904)
学报(20242)
(19591)
科学(19155)
技术(16933)
大学(16582)
学学(15606)
农业(12688)
财经(11877)
业经(11737)
经济研究(11329)
(10139)
统计(9693)
(9088)
职业(8318)
决策(8093)
技术经济(7696)
问题(7680)
理论(7654)
商业(7433)
实践(6962)
(6962)
共检索到234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廷军  
中职语文课实施通专融合,能有效提升语文教育赋能专业能力培养的价值,提升语文课作为职业教育通识课程的职业特色,落实职普融通的教育理念。语言的工具性、语文的价值性和语文课的跨平台性是中职语文课通专融合的三大前提。根据通专融合的程度和方式,可以把中职语文课通专融合的实施模式分为借鉴式融合、辐射式融合和共情式融合三类。推动中职语文课通专融合,应构建语文课专业课教师团队互嵌式备课机制,促进职业要素与语文教学的多元碰撞,推动语文学习向专业活动的广泛延伸。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庆  
本文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确立一种能将知识的传授与智能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的"问题—思辨"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辩论和研究学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沫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其关键在于激活课堂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验,以模拟情景拓深学生知识层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  
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从形而下的知识、技术层面的浅层渗透,跃升为形而上的思想、精神层面的深度融合,成为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应然层面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要真正实现深度融合,语文课程性质应彰显其民族性,语文课程目标需提振学生文化自信,语文课程内容要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可重构学生的精神世界。但两者融合的实然表征则是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待统一,工具理性目标和价值理性目标有待整合,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待显性化,传统文化教育过程的体验性有待提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应通过转变观念,合理定位语文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功能;借鉴历史,吸收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精华;观照现实,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评价;勇于创新,促进传统与现代的理性链接等路径实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鹏  
通专融合是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对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职业人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基于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视野,分别以职业典型任务、职业岗位领域和职业资格框架为课程组织的中心主题构建不同模式的集群型课程,并根据特定的课程理论形成具体的课程组织方式,通过不同形式整合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内容要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慧青  王海英  刘晓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随着产教深入融合需求和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等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器而被广泛认可的,其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主体,通过标准、内容、过程、评价等育人要素及人、财、物、环境、文化等资源要素的融合,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在现阶段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仍面临着融合逻辑不明确、融合过程缺乏组织合力、融合结果难以评估等问题,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要基于岗位能力需求设计"岗课对接"课程体系,借助第二课堂实现"赛证促学",在多维评价体系下明晰"岗课赛证"融合效果,以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和路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姬忠莉  吴烽  李昆益  
通过分析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制约因素,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向互融"专创融合模式。一方面,从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改革专业教育模式,把"双创"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另一方面,从教学资源开发、实践平台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将专业教育融入"双创"教育之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文  
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高阶形式,也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的主攻方向。在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过程中,应遵循权责对等、互惠共赢、公益性与经济性兼顾等原则。根据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中的差异,可以划分为经济功能强而教育功能弱的松散联盟、重社会效益兼具经济效益的职教集团、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等模式。要以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导向,把握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的路径,具体应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的规范性;面向产业发展,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聚焦人才培养,明确产教融合实体的任务和使命;健全治理机制,增强产教融合实体管理运行的实效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吴秋怡  
新中国成立后,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党的八大以后提出的"又红又专"模式,修正了苏联专业教育模式,加强了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密切了高等教育与生产实际的关系;红与专的辩证统一,使专业教育有了正确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的"通专融合"模式,超越了西方通识教育模式,淡化了通专界限,打破了通专壁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都有了灵魂与方向。"又红又专"与"通专融合",都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表达",对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构建新时代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有重大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兴   陈永利   加鹏飞  
职业本科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跨界融合教育,其显著特征为“三高”“三不变”“三边界”。探索构建职业本科“岗课赛证创研”融合育人模式,重在破解职业本科面临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类型逻辑、层次逻辑、产业逻辑、育人逻辑等视角进行审视,探究多主体跨界融合育人的动力要素,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基础上的“创”和“研”的维度拓展,旨在打造从职业岗位群到课程群建设、竞赛体系、证书体系、创新创业、科教融汇的全链条融合育人模式,为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彭青  石喆  
线上教育具有互联互通、群体共享、整合重构等优点,而线下教育能实现情感顺畅交流、知识及时反馈,两者具有鲜明的互补性。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线上教育的技术限制不断被解决,教育场景不断扩展延伸,这为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并非简单地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加,而是两者的融合变迁与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共同协作,合力推动内容及平台的同步融合,实现共享共通,以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奎庆  毛伟  袁志华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正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等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主动融入的格局。据调查统计,2013年全国各地高校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创业教育相关的活动高达2万,参与的大学生超过300万人次。从推动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向帅  
对我国高职院校而言,产教融合困境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构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实践层面找到真正有力的抓手。为此,可以探索将PPP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中,其主要优势包括: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利益共享机制;降低校企合作成本,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深度合作机制。在这一改革过程中,PPP模式应用的关键则在于实现内涵、技术、制度三个维度的系统创新,即激活改革存量资源,丰富公私合作形式;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加强合作平台建设;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完善教育产权制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彭青  石喆  
线上教育具有互联互通、群体共享、整合重构等优点,而线下教育能实现情感顺畅交流、知识及时反馈,两者具有鲜明的互补性。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线上教育的技术限制不断被解决,教育场景不断扩展延伸,这为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并非简单地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加,而是两者的融合变迁与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共同协作,合力推动内容及平台的同步融合,实现共享共通,以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明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