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3)
- 2023(8630)
- 2022(7241)
- 2021(6888)
- 2020(5522)
- 2019(12885)
- 2018(13169)
- 2017(23099)
- 2016(12654)
- 2015(14362)
- 2014(14493)
- 2013(13506)
- 2012(12413)
- 2011(11008)
- 2010(11167)
- 2009(9814)
- 2008(9676)
- 2007(8915)
- 2006(7894)
- 2005(6913)
- 学科
- 管理(42686)
- 业(39057)
- 济(36578)
- 经济(36534)
- 企(34381)
- 企业(34381)
- 技术(16704)
- 农(12931)
- 中国(12875)
- 理论(12631)
- 业经(12354)
- 方法(12114)
- 财(11731)
- 技术管理(11684)
- 教学(10593)
- 地方(10400)
- 教育(10285)
- 农业(8894)
- 数学(8857)
- 数学方法(8636)
- 制(8480)
- 学(8446)
- 务(8284)
- 财务(8260)
- 财务管理(8235)
- 企业财务(7720)
- 和(7449)
- 贸(6950)
- 贸易(6938)
- 学法(6903)
- 机构
- 学院(165134)
- 大学(161717)
- 管理(63597)
- 理学(53151)
- 济(52819)
- 理学院(52499)
- 管理学(51564)
- 管理学院(51187)
- 经济(51074)
- 研究(49400)
- 中国(37861)
- 京(35255)
- 科学(31188)
- 江(29310)
- 财(26976)
- 范(26950)
- 师范(26732)
- 中心(25142)
- 州(24183)
- 技术(23958)
- 所(23520)
- 北京(22174)
- 农(22082)
- 业大(21604)
- 职业(20975)
- 师范大学(20940)
- 研究所(20865)
- 财经(20336)
- 院(18579)
- 教育(18429)
- 基金
- 项目(106412)
- 研究(86875)
- 科学(83459)
- 基金(70818)
- 家(59894)
- 国家(59194)
- 科学基金(51899)
- 社会(50148)
- 社会科(47099)
- 社会科学(47090)
- 省(46609)
- 教育(43017)
- 编号(39876)
- 基金项目(38330)
- 划(37701)
- 成果(33985)
- 自然(32177)
- 自然科(31400)
- 自然科学(31396)
- 自然科学基金(30865)
- 课题(28425)
- 创(27994)
- 资助(26559)
- 创新(24935)
- 项目编号(24773)
- 年(24429)
- 重点(23829)
- 发(23187)
- 规划(22215)
- 部(21789)
- 期刊
- 济(65594)
- 经济(65594)
- 研究(49862)
- 中国(45148)
- 教育(38949)
- 管理(25317)
- 财(24188)
- 学报(22075)
- 技术(20747)
- 农(19968)
- 科学(19957)
- 图书(17788)
- 大学(16479)
- 学学(13917)
- 农业(13581)
- 融(13186)
- 金融(13186)
- 职业(13107)
- 业经(12769)
- 书馆(12698)
- 图书馆(12698)
- 坛(11019)
- 论坛(11019)
- 科技(10461)
- 情报(10190)
- 财会(9070)
- 财经(9009)
- 技术教育(8993)
- 职业技术(8993)
- 职业技术教育(8993)
共检索到264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伟 范曙光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创新教育正在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的需求激增。对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条件和培养途径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学校案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探索,以提升职业教育实效,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电子信息类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卢晶琦 邓春健 师向群 孟庆元 胡云峰 陈李胜
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工科人才的支撑。按照"以研促学、知行融合、研赛相长"的构建思路,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探索"立地式"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在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激励与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统筹和规划,经过3年多的建设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
电子信息专业 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 新工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东 刘嫄春 孙楠 徐光君
培养水利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是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水利类本科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农业大学水利类本科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等途径,搭建了实现水利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框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喜峰
研究型大学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学问精深、思维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一二三”特色模式。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程淑华 李欣 韩毅初 刘焕利
大学生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新的突破口。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完善自身,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理论性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广泛实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分侧重理论的倾向,进而探索并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家明
本文基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从研究的重要意义、具体内涵、培养模式及其实践等三个方面重点开展研究,构建了基于专业定位和行业应用背景、适用于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了基于专业引导和项目驱动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电子信息类专业 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丹 于超 耿方梅
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合作社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结合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在合作社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合作社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保障措施,为相关院校合作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才培养方案 合作社 课程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勇 王军政 肖文英 王超 袁粼
基于当前理工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北京理工大学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理工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基础研究型、技术创新型、复合领军型、应用创新型四类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本研一体"3+X"机制为导向,从思政课群、数理基础、专业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技术、科研实践、综合素养七个维度进行系统全面又各有侧重培养的"四类型七维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理工科 研究生 分类培养 模式 创新人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陶辉锦 尹健 周珊 叶旭斌
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全方位培养,多层次交流"的管理理念、"导师负责制"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在开放型实验室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开放实验室管理 实践与探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忠 刘彬让 王少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要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本身就对研究型农业高校提出了神圣使命和重任。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护为保障,通过市场机制使产供销、农工贸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航 张琤 李卫国 赵慧
太原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泛在化"的非正式学习驱动教育流程再造,进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本文重点介绍了云顶书院的教育理念、运行机制、保障体系及育人成效等,为地方高校开展书院制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澄宇
千古长安,名校璀璨。坐落在古都西安的著名学府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10月8日将迎来建校65周年华诞。沧桑砺洗,春华秋实,西北工业大学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科技强国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为根本,教学科研相得益彰,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为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西北工业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耀媛 卢朝阳
从奖助体系、专业设置、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实践和特色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和生 任谦 何晨阳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企业的学习与学校的学习交叉交替进行,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本文在简述"四化"特征的工学结合模式、"1223"结构的工学结合模式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办学平台、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平台"三平台"的实施模式途径,并根据实践经验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
中职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超 齐攀 邬志锋 徐操喜
针对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专业创新教育不接地气和校企协同育人"一头热"问题,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资源全方位协同、育人全过程参与、服务多层次推进"紧密型行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建立"一主一辅一隐"的专业创新教育体系,协同加强科技服务,提升教师技术实力,取得了良好实践效果。
关键词:
创新人才 行校企合作 协同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