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3)
2023(7140)
2022(6027)
2021(5373)
2020(4270)
2019(9796)
2018(9531)
2017(17375)
2016(9707)
2015(10791)
2014(11033)
2013(11118)
2012(10939)
2011(10182)
2010(10728)
2009(9813)
2008(10017)
2007(9173)
2006(8546)
2005(8298)
作者
(29711)
(24523)
(24314)
(23262)
(15743)
(11767)
(11151)
(9586)
(9546)
(8987)
(8452)
(8281)
(8162)
(8077)
(7776)
(7646)
(7285)
(7176)
(7149)
(7093)
(6567)
(6317)
(6002)
(5878)
(5637)
(5629)
(5594)
(5539)
(5118)
(4887)
学科
(44488)
经济(44434)
(24483)
管理(24403)
中国(17659)
地方(17564)
(17032)
企业(17032)
(14903)
业经(11417)
(11186)
农业(10544)
(10470)
银行(10458)
方法(10161)
(10144)
(9974)
金融(9974)
地方经济(9859)
(9447)
教育(9330)
(9164)
(8277)
数学(8273)
数学方法(8115)
(7682)
贸易(7668)
(7316)
环境(7307)
(7172)
机构
学院(138650)
大学(138352)
(56856)
研究(56156)
经济(55196)
管理(47750)
中国(44439)
理学(38227)
理学院(37691)
管理学(37039)
管理学院(36757)
(31872)
科学(31668)
(28815)
(28675)
中心(26109)
(25996)
研究所(25102)
(24748)
(22293)
师范(22098)
北京(21499)
(21107)
(20651)
财经(20588)
(20547)
农业(18641)
(18330)
业大(18138)
师范大学(17490)
基金
项目(80537)
研究(63898)
科学(62768)
基金(54388)
(46602)
国家(46083)
社会(39039)
科学基金(38630)
社会科(36956)
社会科学(36952)
(33622)
教育(30103)
(27796)
基金项目(27379)
编号(27263)
(24152)
成果(24011)
资助(22612)
自然(22336)
自然科(21751)
自然科学(21745)
课题(21337)
自然科学基金(21336)
发展(19856)
(19475)
重点(18896)
(17377)
(17277)
(16644)
(16367)
期刊
(78892)
经济(78892)
研究(53659)
中国(42348)
教育(27475)
(24776)
(22208)
金融(22208)
(22033)
管理(19620)
学报(19168)
科学(18284)
农业(16391)
大学(15065)
业经(13887)
技术(13713)
学学(13454)
经济研究(11717)
财经(10343)
问题(9688)
图书(8949)
(8936)
(8416)
(8135)
(7834)
论坛(7834)
(7727)
(7400)
职业(7266)
国际(7097)
共检索到251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爱国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是保障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而生均标准则是生均拨款制度的核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推进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标准之争,焦点是国家层面要不要出台最低标准、标准的内涵如何界定。分析建立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必要性、有关标准争议的焦点,以及产生争议的特殊历史背景,提出国家层面应加强指导,旗帜鲜明地出台最低标准,界定标准的内涵,并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推动各地生均拨款制度的建立;省级层面要加强统筹,理直气壮地拿出具体措施,确保生均拨款制度落地;学校层面要加强管理,科学理财,扎扎实实地取得群...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甚其  
要确保中等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必须有坚实的经费投入作后盾。生均经费既是中等职业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有多种计算口径,以生均财政拨款综合定额标准较为科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财政投入整体状况和学校经费使用情况,便于监控、统计和考核。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测算要综合考虑财政投入能力、地区差异、专业差异,以及GDP、CPI等因素,最终确立科学的、可操作的生均经费拨款标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宏超  吴会会  
建立义务教育生均拨款标准是当前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积极意义在于相同特性的学生应得到同等对待,追求教育经费分配数量上的均等化。国际上衡量教育财政体系的标准是提供的教育经费是否充分、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有效率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公平。以此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发现生均拨款标准改革在经费的充足性、公平性和高效率三个方面都存在改进的空间。在合理确定生均拨款标准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建立生均拨款的动态增长机制;设置多样的经费权重保证教育财政纵向公平;优化经费投入结构提高使用效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袁媛  杨卫安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生均投入较低,家庭花费所占比例偏高。国家需要制定合理的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通过国际比较来确定这两个标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根据OECD2012年度教育统计报告的数据分析,2011年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应为7016.6元,其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应为5732.56元。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江建龙  孙文基  
高校生均拨款是一个重要的经费分配指标,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和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现行生均拨款制度存在的问题生均拨款制度不够合理。现行生均拨款制度下,高校所得财政拨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计划内招生人数的多少。虽然考虑了不同层次学校和学科之间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太小,缺乏有效分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江建龙  孙文基  
高校生均拨款是一个重要的经费分配指标,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和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现行生均拨款制度存在的问题生均拨款制度不够合理。现行生均拨款制度下,高校所得财政拨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计划内招生人数的多少。虽然考虑了不同层次学校和学科之间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太小,缺乏有效分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金城  戴文静  刘大尚  
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水平自2005年以来快速增长,但是在国际上仍远低于大多数国家的同层次学校,在国内低于央属高校、地方本科高校。尽管省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趋于公平,但是校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建议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加大对举办高职院校的投入力度,引入地区、财力等参数,制定差异化的生均拨款标准,通过"以奖代补"政策促进经费配置公平,制定高职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完善生均拨款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沈洪涛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在不断变革,但仍然没有建立以绩效评价为依据的财政拨款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绩效拨款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改革进行了设想,构建了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绩效拨款模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甫香  
部门预算下江苏省属高校生均拨款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变革过程、特点,发现尚需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冬  
1991以来,国务院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先后颁发了14份文件要求各地要制定和落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但时至今日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生均拨款制度建设不健全、落实不彻底、地区性差异、制度先天性不足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从观点上重视生均拨款制度的落实,强化生均拨款制度的法律性,积极实施"国家拨款基数+综合奖补"分配办法,归口管理刚性执行生均拨款政策,基于专业差异建立绩效经费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奖惩机制从而保证国家生均拨款制度的有效实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镍  
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或生均拨款基本标准差异反映了公共财政体系对高职院校投入的差异,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职院校资源投入的效益差异。通过对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能够评价公共财政拨款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对今后财政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建军   王迪  
基于对生均培养成本的合理归集,健全和优化生均拨款制度,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生均培养成本及生均拨款制度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生均培养成本测度的生均拨款优化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慧玲  李永宁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拨款模式是有效解决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经费分配的择优性和效益性不强、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国外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的梳理总结,结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绩效拨款主体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高等学校分类分层评价体系;推行多政策参数的拨款公式;健全评估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完善对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韩宗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七章中明确提出:“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本文将结合当前情况对实施这一条款如何建立保障机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教育法》中该条款能早日贯彻实施.一、当前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及预算内公用经费的现状分析1.1994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按财政支出扣除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并含城市教育费附加新口径计)为931.1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6.07%,同口径比较比上年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晓华  陈工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政府财政支出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出于对高等教育机构效率低下问题的日益关注,世界各国出现了调整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的趋势。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后,也出现了上述问题。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需求压力巨大、规模迅速扩张、质量问题凸现、投入不足等诸多矛盾,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目标应定位为: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努力提高高教财政拨款与管理的科学性、公开性、公平性,强调高教资金分配的竞争性、择优性及效益。(一)拨款机制改革:构建"政府—中介—学校"三方协调运作机制模式;(二)拨款方法由单一的"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改为"公式加合同"复合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