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70)
2023(7628)
2022(6487)
2021(5914)
2020(5148)
2019(11442)
2018(11224)
2017(21972)
2016(12460)
2015(14157)
2014(13989)
2013(13454)
2012(12617)
2011(11609)
2010(11647)
2009(10773)
2008(10468)
2007(9628)
2006(8574)
2005(7636)
作者
(38960)
(32337)
(32311)
(30696)
(20413)
(15626)
(14716)
(12766)
(12228)
(11644)
(11016)
(10703)
(10445)
(10394)
(10137)
(9959)
(9859)
(9485)
(9393)
(9375)
(8333)
(8003)
(7866)
(7451)
(7345)
(7255)
(7121)
(7117)
(6592)
(6534)
学科
(44514)
经济(44462)
管理(32124)
(31880)
(22668)
企业(22668)
方法(20985)
数学(19232)
数学方法(19052)
(15762)
中国(15398)
(12025)
(11742)
贸易(11738)
(11485)
(10749)
农业(10274)
业经(10002)
(9423)
(9175)
银行(9133)
(8776)
教育(7805)
技术(7664)
(7559)
金融(7557)
环境(7480)
地方(7024)
(6720)
财务(6716)
机构
大学(182130)
学院(181673)
(73018)
经济(71536)
管理(65356)
研究(62611)
理学(56971)
理学院(56243)
管理学(55197)
管理学院(54877)
中国(46633)
科学(40339)
(40182)
(38514)
(33717)
(33481)
业大(32459)
农业(32229)
研究所(30692)
中心(28613)
财经(27386)
(27160)
(24891)
北京(24305)
(24220)
师范(23855)
经济学(22523)
(21923)
(21571)
农业大学(21427)
基金
项目(121472)
科学(93699)
基金(86381)
研究(85478)
(77927)
国家(77163)
科学基金(63546)
社会(53882)
社会科(50931)
社会科学(50917)
(48559)
基金项目(46248)
(41946)
自然(41718)
教育(40907)
自然科(40731)
自然科学(40713)
自然科学基金(40020)
资助(34885)
编号(34596)
成果(28236)
重点(27822)
(27171)
(26251)
(25694)
课题(24791)
计划(23995)
创新(23867)
科研(23838)
大学(23205)
期刊
(76391)
经济(76391)
研究(51946)
中国(35746)
学报(35698)
(35501)
科学(29545)
大学(26001)
学学(24593)
教育(24376)
农业(23974)
(23130)
管理(21847)
(17721)
金融(17721)
技术(13889)
业经(13860)
财经(13439)
经济研究(13100)
(12231)
(11539)
问题(11341)
(10092)
业大(9746)
(9260)
商业(9245)
科技(8694)
理论(8497)
国际(8429)
农业大学(8393)
共检索到264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克松  沈家乐  杨磊  
全面而深入地调查我国中职校园欺凌问题对于营造安全稳定的中职校园环境、保障广大中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全国12个省48所中职学校8208名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的实证调查,揭示了我国中职校园欺凌的实然状况,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使用广义阶层线性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学生及学校层面主要因素对中职学生经常遭受校园欺凌频率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中职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属于正常水平,中职校园欺凌以"隐性欺凌"行为为主,中职校园欺凌主要受学生因素影响,班级氛围对中职校园欺凌有较强的干预作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佳哲   生沁霖   姚继军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地儿童,城市小学流动儿童更容易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生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较于本地儿童,师生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城市小学教师尤其班主任要更加关注流动儿童,与其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流动儿童家长也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减少流动儿童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尤其言语和关系欺凌的风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吴梦雪  
在当前校园欺凌的研究中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对象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将研究视角锁定到中等职业学校,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对校园欺凌的行为特点和群体差异进行解析。调研结果发现,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检出率不高,校园欺凌在其行为本身、学生及学生家庭方面均存在欺凌易发的特征。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关注易发欺凌群体,针对群体特性有区别地实施早期干预;立足中职学校,探索基于职校的"反校园欺凌"综合防治策略;树立反欺凌共识,形成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的欺凌防治共同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笛  徐大真  
采用欺负行为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校园欺凌检出率较高,在欺凌类型中排在首位的是言语辱骂,其次是直接的身体攻击;教室和寝室是发生校园欺凌比例最高的场所;绝大多数中职生不曾主动制止身边发生的校园欺凌,且对正在遭受校园欺凌的同学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老师、父母对校园欺凌的关注与干预较小;中职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欺凌者在对人焦虑与过敏倾向两个因子中显著高于被欺凌者与未卷入者。应针对这些特点,国家应树立法治思维加强立法工作,学校主要聚焦在教育预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俊俏  赵必华  
目的:探讨4~9年级学生学校归属感在教师支持和遭受校园欺凌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校园欺凌问卷、教师支持问卷和学校归属感问卷对2364名4~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学生遭受校园欺凌与教师支持、学校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教师支持与学校归属感呈显著正相关;(2)学校归属感在教师支持对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教师支持通过增加学校归属感使学生较少遭受校园欺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校园欺凌状况,并与经合组织国家进行比较,进而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探查校园欺凌防治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勇宏  吴恩慈  
基于1487份问卷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相较于普通中小学生更易遭受校园欺凌,欺凌发生率按照非留守儿童、仅母亲在家、仅父亲在家、父母都在外的顺序依次增加,后者依次比前者高9.4%。不同留守类型样本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具有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更易遭受欺凌是留守状态和低龄、走读、具有负向人格、父母关系不佳、具有欺凌他人经历、家庭及教师支持不足等风险因素叠加交互影响的结果,不同样本实际遭受校园欺凌风险的大小取决于风险因素的多少和保护力量的大小。良好的家庭支持和有效的教师支持可以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发生率。中小学生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要重视留守儿童的群体特性和内部差异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同时促进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诗雅  黄甫全  
运用"多前因变量—多结果变量"框架,探讨积极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调节效应与抑制效应,以及消极情绪(压力、焦虑、倦怠、抑郁)在积极心理资本与欺凌问题之间的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来减少消极情绪,进而降低其欺凌行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通过拓展和建构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发展其积极心理资本,进而抑制校园欺凌,同时增强教育满意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书  
英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是英国政府为了遏制与破解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校园欺凌难题,通过立法、行政干预、技术支持等手段,促使全国中小学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治理措施与方案。该政策实施多年后成效显著,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欺凌行为骤降"。该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政府立法先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技术支持、各校政策制定的因地制宜以及政策内容课程化实施等。但是,就反校园欺凌政策本身而言,尚存一些问题与不足,譬如部分学校的政策内容简单、缺乏激励措施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帮  
法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欺凌监测软件的运用、角色职责的明晰、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培训以及欺凌者的惩戒措施五个方面,具有政策内容系统明确、监测系统严谨专业、角色职责划分明确、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详实以及惩戒手段人性化的特点。政策实行多年后成效显著,2015年,法国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校园欺凌行为呈下降趋势"。然而就反校园欺凌政策内容而言,仍然存在些许不足,譬如部分学校政策内容简单不够具体、缺乏奖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卜建华  潘云梦  张宗伟  
当前,我国校园欺凌现象频繁发生,且呈现出欺凌类型多样化、欺凌对象弱势性、欺凌行为残暴化、欺凌影响广泛化以及欺凌原因日益多元化等态势,给涉事学生及其所在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是引发校园欺凌现象的个体因素,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家庭因素,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是引发学校校园欺凌的社会因素。预防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建立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给予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着力净化社会整体风气。通过学生自身、家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  郑海啸  
当前影响我国校园欺凌防治的一个主要困境在于"校园欺凌"认定过程中的概念模糊。美国以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的行为作为认定标准,并进一步将主动攻击他人的意愿、持续性的攻击行为及双方实力的悬殊作为构成校园欺凌行为认定的基本特性,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结合我国校园欺凌认定方面的现实困境,借鉴美国认定方式,应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标准,推动相关法律的惩治措施;明确校园欺凌的基本特性,细化欺凌的角色划分。发挥法律、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作用共同完善校园欺凌的认定,促进校园欺凌的防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尹力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折射出反校园暴力与欺凌法律缺失、刑事惩罚和教育矫治弱化、学校法制教育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有必要完善有关防治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法规;合理适用收容教养、教育矫正等少年司法制度;公安、教育等部门加强工读学校设置和管理、校园暴力数据库与快速处置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学校要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开展法制教育,并建立暴力预警与处理机制;在提升父母家庭教育能力的同时,建立对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父母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孟凡壮  俞伟  
目前我国防治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初步建构了校园欺凌的松散型法律规制体系,但这一法律规制体系未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针对校园欺凌的立法层级过低,校园欺凌预防机制不健全,报告机制和处理机制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展望未来,我国可在参考域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发现、报告和处理机制,强化校园欺凌的协同治理机制,在社会、政府、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以"学校"为轴心的防治校园欺凌的综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彬彬  黄向阳  
世界卫生组织视校园欺凌为有碍学龄儿童健康的一种风险行为,将其纳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1-2014年对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近80万少年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校园欺凌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本世纪以来少年学生在校受欺负的比率呈下降趋势,表明各地校园欺凌的严峻形势日趋缓和。校园欺凌存在地域特征和国际差异。就欧洲而言,校园欺凌最严重的地区是东欧,最轻微的地区是南欧和北欧;最严重的国家学生受欺负率是最轻微国家的6倍。校园欺凌集中暴发于少年期并且呈现年龄特征,学生在11-13岁受欺负的比率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