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3)
2023(12117)
2022(10476)
2021(10203)
2020(8302)
2019(19395)
2018(19284)
2017(36048)
2016(20290)
2015(22964)
2014(23179)
2013(22070)
2012(20058)
2011(18053)
2010(17918)
2009(15810)
2008(14959)
2007(12836)
2006(11117)
2005(9531)
作者
(54025)
(44505)
(44229)
(42288)
(28380)
(21215)
(20302)
(17564)
(17120)
(15860)
(15372)
(14718)
(13922)
(13848)
(13799)
(13562)
(13429)
(13307)
(12688)
(12571)
(10987)
(10970)
(10537)
(10187)
(10009)
(9910)
(9857)
(9792)
(8822)
(8804)
学科
(68688)
经济(68603)
管理(53019)
(50373)
(41594)
企业(41594)
方法(32942)
数学(28381)
数学方法(27997)
中国(23793)
教育(22709)
(20003)
(17899)
(17343)
理论(16050)
业经(15965)
地方(13988)
农业(13565)
技术(12682)
(12623)
贸易(12618)
(12270)
(11652)
(11557)
(11337)
财务(11277)
财务管理(11259)
环境(10855)
企业财务(10652)
教学(10199)
机构
大学(274603)
学院(270291)
管理(106433)
(97324)
经济(94875)
理学(93269)
理学院(92170)
管理学(90564)
管理学院(90047)
研究(88754)
中国(59178)
(59098)
科学(54838)
(45569)
师范(45294)
(44018)
(42935)
中心(39687)
研究所(39487)
业大(38689)
(38413)
教育(37889)
北京(37878)
(37713)
师范大学(37142)
财经(36237)
(33061)
(32439)
技术(32004)
(31671)
基金
项目(189879)
科学(150905)
研究(147580)
基金(134764)
(115570)
国家(114451)
科学基金(98556)
社会(89824)
社会科(84744)
社会科学(84724)
(75011)
教育(74313)
基金项目(71802)
(64943)
编号(63412)
自然(62870)
自然科(61387)
自然科学(61377)
自然科学基金(60252)
资助(54459)
成果(53198)
课题(45332)
(43371)
重点(43111)
(40872)
(39802)
项目编号(39126)
教育部(38182)
(37425)
规划(36791)
期刊
(101794)
经济(101794)
研究(85672)
教育(61983)
中国(54872)
学报(39653)
科学(36894)
管理(36532)
(34053)
(31470)
大学(31268)
学学(27856)
技术(27440)
农业(24260)
(18156)
金融(18156)
业经(17751)
财经(16672)
职业(15990)
经济研究(15879)
图书(15808)
(14152)
理论(13019)
问题(13003)
科技(12774)
(12429)
(12380)
论坛(12380)
实践(12203)
(12203)
共检索到385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克明   胡月   阮艺华  
二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发展中职教育,但是民众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却很低迷,中职教育陷入“需求鸿沟”困境。从理性人假设的视角来看,直接原因是中职教育的预期终身收益低于普通高中教育,深层原因是不断攀升的高考录取率、中职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和类型劣于普高生,以及工人阶层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偏低。弥合“需求鸿沟”的对策在于,增加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减少中职招生比例;提高中职生的升学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工人阶层的收入水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王永健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驱动力,而数字鸿沟则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阻碍。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应用,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普惠成果,而且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文献梳理,概括总结城乡数字鸿沟的内涵。通过历史回顾可以发现,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特性和矛盾焦点存在着从早期数字接入鸿沟到数字使用鸿沟,再到数字效果鸿沟的演变。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城乡数字接入鸿沟渐趋弥合。然而,城乡地区在数字接入质量、数字应用质量以及数字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因此,面对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发展意识与数字素养和技能、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数字化发展,完善农村地区数字社会服务和数字治理体系,促进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弥合,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天群  
“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是博弈论的公设,然而理性人假定存在许多博弈困境。囚徒困境与公共地悲剧反映的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纽科姆难题(Newcombproblem)体现了理性人使用占优策略原则与最大期望效用原则时的两难;最后通牒博弈与蜈蚣博弈则表现了理性参与人选择过程是理性的而结果是非理性的,其中蜈蚣博弈悖论又称为逆向归纳法悖论;而投票悖论则反映了群体建立加总群体偏好的理性规则的限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道勇  
轶事记录表明,无论是口述时代、书写时代还是读图时代,对媒介的不同应用方式都起到过划分人群的效果。不同时代都出现过媒介鸿沟,媒介鸿沟不是数字时代的专利。教育一方面参与制造了各种媒介鸿沟,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种媒介鸿沟形成干预。当前,新媒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然而,上述研究发现表明,媒介鸿沟不会因为技术更新而自动消失,劣势人群对于新媒介的态度进一步拉大了他们和优势人群之间的距离。带动人们放弃低劣的媒介应用方式是民主时代的教育技术派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佳   薛凯文   赵建国  
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实现“银发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严重影响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红利的权利,阻碍了城市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再就业。聚焦于“数字鸿沟”,选取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和其他特征变量对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变化。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抑制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且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加深会增加其再就业的概率。在未来更多的城市低龄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且“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将加深。研究结论为填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释放老龄人口二次红利,实践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要要  
缓解相对贫困是后2020年中国扶贫事业的重要工作。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接入背后隐藏的数字鸿沟是否阻碍了信息福利效应发挥,以及是否加剧相对贫困尚未得到严谨回答。因此,研究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互联网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数字鸿沟指数,考察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这一研究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更换估计模型和应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保持足够的稳健性。此外,渠道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鸿沟通过削弱社会网络、阻隔信息传播和降低信贷可得性等渠道提高相对贫困发生概率。由此,本文认为实务层面应着重弥合数字鸿沟,发挥数字赋能在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张蕾  俞立平  
数字鸿沟对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对数字鸿沟定义进行了阐述,从网络技术的认知、接入、使用、环境四个角度来建立一套测度指标系统,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并且使用明确权重的因子分析法展开测度工作。研究表明:从单一地区进行分析,上海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较轻,西藏地区现象最为严峻;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分析,西部存在的现象较为严重,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国内城乡数字化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情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伟  罗明丽  杜侦  
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陷入了困境。从教育供求的角度审视这个困境得出了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再对这两个互相悖逆的结论作进一步分析,以求寻找到中等职业教育摆脱发展困境的出路,促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和谐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闫慧  张钰浩  韩蕾倩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上网比例显著增加,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对数字鸿沟产生何种影响的讨论方兴未艾,为此研究传统数字鸿沟在移动时代的内涵、范围与根源发生了何种改变。[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已有移动数字鸿沟相关文献进行编码,归纳其研究现状。[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移动数字鸿沟的发展脉络和涵义,将其区别于传统数字鸿沟;归纳了移动数字鸿沟的4大表现维度和8类影响因素,从而较为全面地揭示移动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和特点,为促进新环境下的数字公平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华萍  朱永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方位的设想和新的要求。从高职教育供给现状出发,分析得出安徽省高职教育面临着办学定位不清、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与社会需求脱节、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困境。需要通过厘清高职教育定位、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重视并对接市场需求、加大政府财政支持等举措寻求安徽省高职教育发展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俞凌云  
识别与选择具有全球化时代张力的研究问题是推进比较教育学科现代化与科学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比较教育研究成果中,由于缺乏对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关系的多维审思,问题感的匮乏和问题情景的脱嵌已成为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现实困境。为了建构与完善问题识别的逻辑框架,比较教育研究者须基于本土与国际的对话、超越以及融合不同立场,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问题的双重历史化以及行动空间的建构出发,确立研究的多元问题化路径。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还须转换研究策略,借助问题式的比较教育研究实现全球教育的理解与对话,并通过沟通式的比较教育研究保持对研究问题的长期追索,以此发挥知识生产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