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8)
- 2023(12190)
- 2022(10569)
- 2021(10053)
- 2020(8575)
- 2019(19919)
- 2018(19741)
- 2017(38160)
- 2016(21117)
- 2015(23737)
- 2014(23863)
- 2013(23086)
- 2012(21473)
- 2011(19404)
- 2010(19304)
- 2009(17539)
- 2008(17253)
- 2007(15409)
- 2006(13092)
- 2005(11388)
- 学科
- 济(81908)
- 经济(81827)
- 管理(59356)
- 业(57409)
- 企(46636)
- 企业(46636)
- 方法(40571)
- 数学(36414)
- 数学方法(35877)
- 农(23873)
- 财(23141)
- 中国(21115)
- 业经(16736)
- 贸(16411)
- 贸易(16408)
- 地方(16037)
- 易(15980)
- 学(15508)
- 农业(15452)
- 制(14850)
- 务(14604)
- 财务(14552)
- 财务管理(14514)
- 理论(14395)
- 企业财务(13773)
- 策(12807)
- 银(12342)
- 技术(12326)
- 银行(12311)
- 和(12280)
- 机构
- 学院(291901)
- 大学(289037)
- 济(119601)
- 经济(117082)
- 管理(114566)
- 理学(99083)
- 理学院(98029)
- 管理学(96250)
- 管理学院(95703)
- 研究(94967)
- 中国(70942)
- 京(59474)
- 科学(57611)
- 财(55412)
- 农(48546)
- 所(47143)
- 中心(45427)
- 江(44415)
- 财经(44012)
- 业大(43453)
- 研究所(42867)
- 经(39914)
- 农业(38381)
- 范(38365)
- 师范(37992)
- 北京(36805)
- 经济学(36143)
- 州(34842)
- 院(34535)
- 技术(32753)
- 基金
- 项目(196803)
- 科学(155147)
- 研究(145493)
- 基金(141612)
- 家(122630)
- 国家(121598)
- 科学基金(105001)
- 社会(90096)
- 社会科(85422)
- 社会科学(85398)
- 省(78433)
- 基金项目(74815)
- 教育(69783)
- 自然(68793)
- 自然科(67214)
- 自然科学(67193)
- 划(66011)
- 自然科学基金(65977)
- 编号(60866)
- 资助(58673)
- 成果(48997)
- 重点(44573)
- 部(44292)
- 发(42318)
- 课题(42122)
- 创(41517)
- 创新(38722)
- 科研(38152)
- 教育部(38146)
- 大学(37475)
共检索到422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茂波 谢丽丽
"十五"至"十二五"期间,为了贯彻落实政治指导思想,适应社会宏观经济变革,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职师资培养的总体目标从宽泛到聚焦,规模、素质、培训体系的关注点经历了由量到质的演变历程。决策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符合公众基本利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是中职师资培养目标演变的价值诉求。"十三五"期间,中职师资培养目标将会更加契合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树立以创新为发展理念,提高师资培养质量标准,实现卓越教师培养。
关键词:
中职师资 培养目标 价值诉求 政策文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晓欣 闫志利 杨帆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生培养的质量和规格,规定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与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数次演变,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表现出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由就业导向转向升学和就业导向并重、由培养专门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等特征。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职教育必须基于人才培养的类型与层次,面对生源多元变化的现实,妥善处理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就业与升学的关系,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价值追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组 陈佳贵 刘树成 张晓晶 汤铎铎
本文旨在对我国"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论证。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回顾"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其次,说明这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再次,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可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仍沿用过去的习惯,把目标值设定得比较低;另一种是,可以设定目标区间,即以潜在经济增长率为基准的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再一种是,不是设定单一的五年固定不变的目标值,也不是笼统地设定一个目标区间,而是对未来五年中的各年设定不同的、可以反映经济波动趋势的目标值。最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五种变化、四种表述方式和三个问题。五种变化,即经历了由培养"技术员、管理人员、技工"、"实用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转变;四种表述方式:类型说、岗位说、特征说和综合说;三个问题:目标内涵不清晰、目标变动太频繁和目标分类不明确。建议国家政策层面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既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能彰显教育的永恒价值,同时构建目标分类体系,保持培养目标的相对稳定性,提高可操作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 政策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龚添妙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是高职院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规定着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多方面要达到的标准,也是进行教育评价、评估的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了"技术型""实用型""应用型""高技能型""技术技能型"的发展,随着"工匠精神"正式的提出与获得高度的重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又在酝酿着新一轮的调整与改变,"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新探索并对其解构与重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工匠型人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永 郑秋生 李炳超
基于"政策年度""政策类型""颁布主体"和"文种类型"四位一体科技政策分析框架,对广东"十二五"期间颁布的80项科技政策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系统阐述广东"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政策的类型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敏英
为落实"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针对节能要素,结合我国节能降耗的现状,详尽分析了当前高能耗行业市场需求旺盛和淘汰落后产能巨大压力的严峻形势,以及存在的各种结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对节能的影响,力求能够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节能机制与体制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突破关键问题,防止在规划期末,为落实指标所采用的各种非理性行为,有序、切实地开展节能工作。
关键词:
“十二五” 节能 结构 高耗能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
针对"十二五"规划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设定两种分解路径——等比路径和等差路径,采用数理经济学理论,将之分别对应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项指标的幂函数路径和对数函数路径。根据1990~2007年全球主要地区和中国的历史经验数据,对上述两个函数的参数进行模拟,并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路径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国际经验对应的最优路径更为激进;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对数函数最优路径更为灵活,但后者减排潜力更大。若走对数函数路径,在远期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7%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到2038年我国将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之后便逐步下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闾志俊
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服务区域经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论证;在区域经济产业对接背景下,中高职业院校需要构建与产业链上下游人才需求特点相对应的贯通式课程体系。以家纺产业为例,分析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对接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路利云 董慧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应该是整个培养体系的核心与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直接影响着培养类型、规格和质量。地方院校要立足学校实际,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遵循教育规律、厘清应用型本科人才类型、规格和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加强对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结构中应用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互动。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立杰 李刚
今天的教育改革,要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元的,我们尝试用价值观教育、基本素养、关键能力以及21世纪概念加以梳理与归纳。培养目标也是多形态的,冰山隐喻、驾驶隐喻、涟漪隐喻是对培养目标特征的描绘。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关注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课堂教学的课程层级间的转化。课程标准、教材是文本的课程,也是两个重要的课程载体。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转化,应关注培养目标的结构化分解与综合,以及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充分融合;在教材编写中,中介性转化、多形态转化、聚焦式转化、多层次转化等方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培养目标 课程转化 课程标准 教材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永泽 翟胜宝
结合30年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规律与近年来国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变动趋势,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理解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予以具体阐释;并探讨了我国会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提出了新形势下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对策,希望促进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培养目标 对策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谭春辉 吴晓风 程凡
本文以"十五"至"十二五"规划期间(2001-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作为数据源,分析了3个五年规划期间,获奖机构之间科研合作网络的演化情况及原因。研究发现:在这3个五年规划期间,获奖项目总数整体上为增长趋势,跨机构科研合作已经广泛展开,合作程度越来越高,经过时间的累积,一些科研机构已经成为合作网络的核心;同时,国家政策引导、社会需求拉动、机构术业专攻、最小省力法则和马太效应原理这5个方面是机构合作网络演化和核心机构产生的主要原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伟民 徐丹阳 王沛民
从研究谱、教育谱和职业谱三个维度对中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界定,并与其他硕士的定位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中职硕士学位应该是一种专业学位,面向特定职业应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宜根据中职教师发展需求进行设计,而不能照搬科学硕士、工程硕士等的培养模式;同时还揭示了该类研究生的教育内涵以及研究范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