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5)
2023(16214)
2022(13588)
2021(13056)
2020(10800)
2019(24868)
2018(24391)
2017(46392)
2016(25257)
2015(28724)
2014(28451)
2013(27715)
2012(25725)
2011(23227)
2010(23079)
2009(21319)
2008(21032)
2007(18541)
2006(15809)
2005(14125)
作者
(69922)
(58761)
(58361)
(56048)
(37282)
(28016)
(26754)
(22898)
(22223)
(20939)
(19940)
(19663)
(18514)
(18351)
(18343)
(18267)
(17691)
(17274)
(16836)
(16819)
(14455)
(14450)
(14306)
(13368)
(13353)
(13226)
(12832)
(12792)
(11678)
(11660)
学科
(102163)
经济(102062)
管理(69932)
(66918)
(53968)
企业(53968)
方法(47671)
数学(42605)
数学方法(42021)
中国(29791)
(29368)
(27512)
(21972)
贸易(21964)
业经(21555)
(21455)
(20130)
(19391)
农业(19190)
地方(18465)
(16893)
财务(16840)
财务管理(16803)
(16201)
银行(16174)
企业财务(15952)
(15465)
理论(15412)
(15354)
环境(15336)
机构
学院(355440)
大学(354265)
(151079)
经济(148132)
管理(136121)
研究(121235)
理学(117673)
理学院(116352)
管理学(114286)
管理学院(113621)
中国(92577)
(73804)
科学(72208)
(69390)
(59970)
中心(56510)
(55757)
财经(55285)
研究所(54647)
(52230)
(50407)
业大(49833)
(47944)
师范(47530)
经济学(47171)
北京(46632)
(44038)
农业(43827)
经济学院(42622)
(41205)
基金
项目(238609)
科学(189567)
研究(177428)
基金(174486)
(151428)
国家(150180)
科学基金(129084)
社会(113250)
社会科(107321)
社会科学(107296)
(91630)
基金项目(91220)
教育(83274)
自然(82287)
自然科(80348)
自然科学(80325)
自然科学基金(78909)
(78388)
编号(72460)
资助(71871)
成果(59513)
重点(54303)
(54227)
(51872)
课题(50519)
(49798)
国家社会(47273)
教育部(46843)
创新(46412)
科研(46049)
期刊
(160808)
经济(160808)
研究(104987)
中国(67635)
(53858)
学报(51584)
(50027)
科学(49350)
管理(48391)
教育(42602)
大学(39928)
学学(37484)
农业(34362)
(32105)
金融(32105)
技术(31930)
财经(27217)
经济研究(27211)
业经(25856)
(23433)
问题(21294)
(19604)
(18926)
统计(17326)
技术经济(17222)
国际(16829)
世界(16341)
(16224)
理论(15769)
(15518)
共检索到521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邱小健  杨维坤  邱恬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价值取向历经从社会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向、从注重数量到关注质量的转变、从效率优先到教育公平的回归的演进路径,彰显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追求充足、致力保障”的基本特征。展望未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应以保障相对贫困学生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重要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创新、改进与完善,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坤  秦玉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深受国家宏观经济、财政、税收等制度嬗变的影响,依次历经了从统一列支、两条腿走路、乡村自给、以县为主、到多级共担投入体制的演进。投入体制变迁呈现出清晰的价值路向,变迁逻辑上由工具理性向演进理性转变,投入的价值位序上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统筹,事权投入重心上历经"U型"转移,投入体制建设关注点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省思历史,前瞻未来,投入体制改革与发展上要做到"蹄急而步稳",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向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一体化,建立健全机制保障投入的稳定性与充分性,强化投入体制建设与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相适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昉  王晓博  
当前中国的反贫困进程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系统总结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反贫困政策和思想体系的演进路径,对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采用统计分析与文本对比的研究方法,对1949—2019年期间国家层面颁布的301份反贫困政策文件进行分析,认为新中国的反贫困政策经历了五个不同核心的阶段。共同富裕是各个时期反贫困思想的主线,但不同发展阶段所赋予"共同富裕"的内涵不同,直接导致不同时期扶贫政策的侧重点与战略规划的差异。文本的分析结果支持了未来扶贫工作的发展趋势。总体上看,反贫困各阶段的各种政策和制度安排,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但扶贫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世斌  
新中国科技政策大体经历了国防建设战略、经济建设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不同阶段,呈现出从供给主导向需求引导、单向政策向多项政策、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行政指令向市场调节、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等总体趋势。展望下一阶段中国科技政策发展,应更加注重政府对重大科技战略的规划引导,更加注重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更加注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更加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彩彦   王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而土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与变革正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结构变革的发动机。为了进一步认识城市土地政策在推动改革进程中的作用,理解政策选择和演进的逻辑,以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频词的变化来研究政策目标的变化,所选择的样本来源于中央政府层面在1978—2022年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的重点明显经历了城市土地市场化、调控土地市场和建设城乡统一市场3个不同的阶段,在政策演变中传统思想、土地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均影响着政策的选择,但政策始终内生于国家发展战略,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力量推动下演进。通过对政策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制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必须继续推进和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未来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在改革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土地利益的分配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蔡人珂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第二季"的经济特征与"第一季"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的政策取向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芬  
福建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演进过程具有助困目标明确、资助标准逐步提高、免学费政策惠及面逐步扩大以及政策实施方式灵活等特点。其实施成效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满意度,政策目标与预期相符,实施意义受到认可,但仍存在组织建制不完善、政策对象认定存在漏洞、政策执行时效性较差、资助额度有待提高、地区适应性考虑不足、政策吸引力有限等问题。可从制度架构、运行系统、经费分担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优化实施策略,未来政策的演进将有向精准化资助、资助立法等方向发展的趋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儒  李超阳  
收入分配政策是影响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政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进收入分配领域改革和收入分配政策调整,最终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和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全体人民日渐共同富裕。以新中国承袭而来的落后的旧经济体为现实逻辑起点,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收入分配政策曲折复杂、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以及所形成的丰富而鲜活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新时代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政策、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践行共享发展新理念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学敏  巩前文  
国家资源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的多重约束要求农业走出一条兼具经济性、安全性和低碳性的绿色发展之路,其中政策引导是关键。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变化趋势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优化进路。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绿色发展逐步达成社会共识,农业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粮食安全与餐桌安全稳步提升,农业经济性目标从增产转向带动农民增收;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可以以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修订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为关键节点,划分为政策孕育阶段、政策初建阶段和政策体系化阶段3个阶段;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演变,经历了聚焦粮食增产到注重农产品质量提升、再到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转变过程,该过程中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逐步实现了经济性、安全性和低碳性3方面的体系化整合,但在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对此,本文提出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优化进路:坚持底线思维,构建资源源头管控、产地环境监控、产业准入严控的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改革体系;坚持法律思维,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法律化;坚持系统思维,财政补贴多补并一补强化支持农业绿色发展主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云  叶选挺  杨芳娟  谭龙  刘文澜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国家边界趋于淡化,创新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促使各国政府重新思考创新政策的重心和治理模式。基于全球视野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创新政策,并调整和改进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相关制度安排,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相关政策概念、分类和演进阶段进行界定,收集、梳理和挖掘各阶段创新国际化的政策,并基于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系统回顾和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政策演进特征,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提出了要加快制定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战略和政策的若干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庭  舒居安  赵一帆  
农村土地流转是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文本,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进行分类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特征,具体表现为:(1)农村土地流转由农户自发转向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日益规范;(2)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始终强调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变、保护农民权益以及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3)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日益明确,逐步实现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4)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庭  舒居安  赵一帆  
农村土地流转是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文本,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进行分类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特征,具体表现为:(1)农村土地流转由农户自发转向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日益规范;(2)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始终强调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变、保护农民权益以及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3)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日益明确,逐步实现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4)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联系日益密切;(5)土地流转政策施行日益强调市场的作用,突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潘丹  陈寰  孔凡斌  
本文以1949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和国家立法机关颁布实施的283个涉林规范性文件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发布数量、作用对象、发布部门、发布形式、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效力六个维度构建特征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林业政策的演进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涉林规范性文件文本在数量特征上呈整体持续上升态势,其着力点长期关注森林保护的整体层面,发布主体的行政级别较高且呈现多元化特征;文本制定以部门单独决策模式为主,跨部门联合决策情况偏少;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是最为常用的林业政策工具,经济激励型、信息公开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林业政策由侧重事前控制转为侧重事后控制再转为注重事前控制;文本效力的提升得益于文件数量增多的规模效应,平均效力对文本整体效力增加的贡献程度不足,中国林业政策措施、政策反馈、政策目标的平均效力都较高,但政策力度的平均效力较低。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帅帅  祁占勇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地位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因素。70年来,党和国家政策一直致力于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地位在政策的影响下经历了重塑(1949-1957年)、陷入危机(1958-1977年)、调整(1978-1984年)、走向巅峰(1985-1996年)、下滑与复兴(1997-2009年)、深入提高(2010年至今)六个阶段。审视职业教育地位的发展历程,其特征充分彰显了不同阶段职业教育服务的重心、体现了技术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归根了职业教育质量的发展。面向新时代,应不断丰富职业教育政策意蕴,凸显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不断丰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孔德兰  陈正江  
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基点,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对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政策演进和举措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政策体现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不同侧重点,但也有其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实施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背景及特征,指出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是高水平学校建设的题中之意,据此提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高水平专业建设的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