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3)
2023(6835)
2022(5577)
2021(5522)
2020(4434)
2019(10576)
2018(10846)
2017(19508)
2016(11319)
2015(13145)
2014(13442)
2013(12494)
2012(11225)
2011(10144)
2010(10738)
2009(9296)
2008(9287)
2007(8595)
2006(7507)
2005(6690)
作者
(30467)
(25061)
(24943)
(23910)
(16053)
(12005)
(11536)
(9867)
(9533)
(9380)
(8714)
(8340)
(8202)
(7956)
(7833)
(7685)
(7673)
(7486)
(7445)
(7164)
(6381)
(6282)
(6158)
(5960)
(5856)
(5704)
(5698)
(5565)
(5253)
(4987)
学科
(36618)
经济(36579)
管理(29218)
(25034)
(21427)
企业(21427)
方法(18515)
数学(16130)
数学方法(15557)
理论(12191)
中国(11903)
(10859)
教学(10740)
教育(9924)
业经(8587)
(8457)
(7763)
(7240)
学法(7075)
教学法(7075)
农业(6782)
地方(6522)
(6364)
技术(6075)
(6039)
银行(6025)
学理(5941)
学理论(5941)
(5907)
贸易(5897)
机构
学院(147910)
大学(144345)
管理(53156)
(47849)
经济(46290)
研究(44662)
理学(44645)
理学院(44097)
管理学(42746)
管理学院(42457)
中国(33855)
(31624)
科学(28527)
(25390)
(23941)
(23317)
师范(23099)
技术(22700)
(22481)
中心(21602)
(21429)
(20920)
业大(20766)
北京(20360)
研究所(20046)
职业(19997)
财经(18122)
师范大学(17900)
教育(17740)
(16572)
基金
项目(93213)
研究(73586)
科学(71444)
基金(60958)
(51905)
国家(51376)
科学基金(44003)
社会(40829)
(40361)
教育(39346)
社会科(38385)
社会科学(38372)
编号(34453)
(33313)
基金项目(30930)
成果(29339)
自然(27966)
自然科(27321)
自然科学(27317)
自然科学基金(26755)
资助(26610)
课题(25698)
(21924)
重点(21585)
项目编号(20783)
(19791)
(19542)
(19377)
规划(18943)
大学(18431)
期刊
(56481)
经济(56481)
研究(43564)
中国(38978)
教育(37524)
学报(21452)
管理(21380)
技术(20472)
(20411)
(20074)
科学(18480)
大学(16825)
学学(14800)
农业(13665)
职业(13171)
(11820)
金融(11820)
图书(11686)
业经(10626)
技术教育(8980)
职业技术(8980)
职业技术教育(8980)
统计(8635)
经济研究(8431)
(8324)
论坛(8324)
书馆(8291)
图书馆(8291)
财经(8259)
(7837)
共检索到23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和生  任谦  何晨阳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企业的学习与学校的学习交叉交替进行,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本文在简述"四化"特征的工学结合模式、"1223"结构的工学结合模式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办学平台、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平台"三平台"的实施模式途径,并根据实践经验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晓峰  刘世军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几年来在工学结合方面,经过努力探索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2+1”办学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仲英  
本文介绍了我院探索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健全工学结合的保障措施,提高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效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紫婷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推进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学生、企业、院校的桥梁,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文平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做中学,做中教"和能力培养职业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习的过程与生产和产品加工的过程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伟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校企共同全程与全面参与。本文认为师资队伍的"双师"要求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是"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制度、文化和机制建设则是校企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林鸿  江建华  
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机电专业根据机电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专业特点,构建"双七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双七结合"即指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结合育人,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教学,"双师"结合执教,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建基地,仿真与实操结合实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考核,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上岗就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以具体的训练课题细化职业能力模块,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志利  丁秀艳  郑丽媛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基本路径,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切实抓好"订单式"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型"学校建设、"开放式"办学、打造"就业型"品牌等工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严丽丽  
工学结合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财经高职院校由于实习单位点多面广、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增加了实习成本和风险,这一直是困扰开展工学结合的难题。文章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方  仲爱萍  
本文介绍了宁波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施工学交替螺旋推进式培养的方案,即:三年内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训分段实施,教学内容在校企交叉融合、螺旋式递升,并阐述了校企深层联结、设计培养框架、校企文化融通、校企课程衔接四个行动步骤。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荣辉  吕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目标,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毕业学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而形成着眼学校特色培育、适合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学校发展所需,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于"能力标准、模块课程、工学交替、职场鉴定"的"四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解决了人才规格与行业要求不适应等问题,获得了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卫平  龚小勇  包华林  余建军  
针对当前高职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工学结合、多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