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5)
- 2023(13342)
- 2022(11578)
- 2021(11097)
- 2020(8837)
- 2019(20297)
- 2018(20251)
- 2017(38185)
- 2016(20980)
- 2015(23487)
- 2014(23135)
- 2013(22508)
- 2012(20418)
- 2011(18168)
- 2010(18286)
- 2009(16391)
- 2008(15333)
- 2007(13068)
- 2006(11239)
- 2005(9685)
- 学科
- 济(73821)
- 经济(73725)
- 管理(57590)
- 业(51379)
- 企(42890)
- 企业(42890)
- 方法(33414)
- 数学(28562)
- 数学方法(28200)
- 财(24581)
- 中国(21998)
- 农(21587)
- 学(17754)
- 业经(17468)
- 地方(17299)
- 理论(15142)
- 农业(14048)
- 制(13849)
- 教育(13764)
- 和(13529)
- 贸(13288)
- 贸易(13270)
- 易(12858)
- 环境(12772)
- 技术(12115)
- 财政(11777)
- 务(11285)
- 财务(11221)
- 财务管理(11198)
- 划(10622)
- 机构
- 大学(276831)
- 学院(276769)
- 管理(108635)
- 济(102106)
- 经济(99619)
- 理学(94488)
- 理学院(93340)
- 管理学(91670)
- 研究(91398)
- 管理学院(91165)
- 中国(66151)
- 科学(59015)
- 京(58773)
- 财(50617)
- 所(45341)
- 农(43168)
- 业大(41801)
- 研究所(41389)
- 中心(41306)
- 江(40415)
- 范(39923)
- 师范(39537)
- 财经(38295)
- 北京(37159)
- 经(34805)
- 院(33921)
- 农业(33752)
- 州(33236)
- 技术(32156)
- 师范大学(31899)
- 基金
- 项目(195388)
- 科学(152563)
- 研究(146419)
- 基金(138604)
- 家(120349)
- 国家(119278)
- 科学基金(102189)
- 社会(89002)
- 社会科(84041)
- 社会科学(84020)
- 省(77979)
- 基金项目(73932)
- 教育(68767)
- 自然(66203)
- 划(65507)
- 自然科(64620)
- 自然科学(64604)
- 自然科学基金(63411)
- 编号(61730)
- 资助(56041)
- 成果(50409)
- 重点(43948)
- 课题(43043)
- 部(42207)
- 发(41679)
- 创(41009)
- 项目编号(38095)
- 创新(38091)
- 科研(37273)
- 大学(36785)
共检索到403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彬 何健勇 王素芳
“中职学校党建引领下的‘双循环’互促共育大思政格局”是北京市商业学校服务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服务超大城市运行管理和高品质民生需求,与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同育人的教学成果,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通过“双循环”互促共育大思政格局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路径、评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果在育人理念、育人机制、数字化创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构建并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双循环”互促共育大思政格局,有利于思政教育融通育人实现多要素协同,优化并创新育人路径,融入线上线下全空间,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办学治校全方位,有助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涛
<正>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迫切需要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助推器的实践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得以凸显。实践思政有异于思政课程,不同于课程思政,它是从哲学本体论视角出发的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求通过实践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内外的各类活动之中,以思政理论、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的整合激发思政教育,达到大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践行实践思政教育,通过知与行的紧密融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思政教育的互联互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武汉市现有会计师事务所67家,党员265名,占全体从业人数的18.79%。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注册会计师行业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主题,把加强行业党组织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精心布局,巧妙结合,以活动带党建,以党建促活动,实现了行业党建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互促共进,取得积极成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职 思政课实践教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炜月 尹俊芳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新时代有了新要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为一条科学可行之路。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组织,更应该在党建引领下发挥自己的优势,介入社区治理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出谋划策。文章以社区党建创新项目为基础,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小组服务等社区社会工作方法,研究社区党建工作如何创新党建服务,提高基层社区治理服务水平。通过分析,对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提出了一个模式:联合社会组织、社工,结合街道及社区治理方式共同参与服务,社工、社区与党员共同就社区治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策划,党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呼吁多主体参与治理,构建多元合作平台。通过该项目分析目前社区党员管理困难、社会工作者角色不清晰、党建工作僵化、社会工作与党建融合度低的问题,从社区工作环境、社区党建机制、社会工作者自身角度来分析原因,提出多元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活动渠道、社会工作者自我提升、增强社区党员志愿精神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治理 党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璐 钱俊丽
在浙江省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发有为推进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思政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拓展思政教学格局,让思政课程“行走”起来,从而帮助教师们更详细地指导学生,实现现阶段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们成为有为的时代新人。文章从开放教育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角度出发,探讨高品质教学改革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琼
文章基于供给和需求双视角,梳理了“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从而加速形成强大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局面。挖掘“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形成国内大市场的内在机制,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加快优化制造业布局,带动制造产品质量升级。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制造总体发展大而不强、现代制造发展集而不群、产品有效供给全而不优的困境,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建议,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供需循环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 自主创新 创新平台 知名品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琼
文章基于供给和需求双视角,梳理了“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从而加速形成强大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局面。挖掘“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形成国内大市场的内在机制,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加快优化制造业布局,带动制造产品质量升级。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制造总体发展大而不强、现代制造发展集而不群、产品有效供给全而不优的困境,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建议,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供需循环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 自主创新 创新平台 知名品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金生 屈豆豆 王振国
文章利用OECD公布的2000~2019年全球区域间企业投入产出数据库和配套的就业数据库,基于内外资互促、双循环联动的就业效应分解框架,从国家、行业和企业3个层次分析双循环的发展态势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内循环水平及其就业效应远高于外循环;不同类型的外循环之间,复杂外循环水平及其带动的就业均超过简单外循环。分行业来看,服务业参与双循环带动的就业最多,且呈上升趋势,是促就业的牵引器;农业参与双循环带动的就业数量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其总量仅次于服务业,是稳就业的缓冲器;制造业参与双循环的就业带动效应位列第三,且随时间变化不大,是保就业的稳定器。分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间的循环创造的增加值和带动的就业最多,且呈上升趋势;内外资企业间的循环和外资企业间的循环带动的就业规模次之,且随时间有所下降。总体上,双循环表现出“内外资互促、内循环拉动、外循环赋能”的就业效应。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供给和最终需求的就业带动效应为正,抵消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率对就业的负向影响,保证了就业平稳增长;各因素的贡献存在行业与时期异质性。文章认为,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通过企业间分工合作推动供需良性互动,是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制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冬伟
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技能提升为突破点,以项目课程和地方特色教材建设为着力点,以师资水平提高为保障,研制《专业技能教学标准与检测》,明确教学要求,规范水平考核,构建"技能教学有标准、赛项设计多元化、专业实训求实效"的教学机制,使教师与学生、学校与企业、教学与赛项、素养与技能之间相互促进,整体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海霞
思政课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解中职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现状,助力中职学校“大思政课”建设,中华职业教育社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面向北京、吉林等6个省(市)194所中职学校开展了调查研究。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职学校“大思政课”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显著、专兼结合的思政师资队伍初步建成、“大思政课”活动内容丰富,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联不够密切,实践教学的推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思政教师的占比还有待提高,多方协同的思政工作格局建设还有可完善空间。因此,建议立足新时代思政课育人目标,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健全实践教学工作机制,保障实践教学开展;建设与专业适配度高的专兼结合的思政教师队伍,提升思政教师实践教学实施能力;加强中高职思政一体化设计,建立协同育人思政教育大格局。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大思政课 思政教育 实践教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袁铂宗 祁欣
对外投资合作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对外投资的实践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联结点,对外投资合作通过何种实践路径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结合我国目前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四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为起点,从国际循环开始最终传递至国内循环的双循环实践路径,并针对目前循环路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对外投资合作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鲁艳
文章以“课程思政”视域为基础,探讨了中职《企业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方法。文章首先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强调了在中职《企业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采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校外课堂教学方法,最后提出了完善专业课程思政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以及进一步优化课堂实施路径等一系列建设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职 财务会计 实践教学 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