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4)
2023(4481)
2022(3679)
2021(3276)
2020(2720)
2019(6087)
2018(5399)
2017(10517)
2016(5542)
2015(6509)
2014(6711)
2013(6075)
2012(5451)
2011(4798)
2010(5132)
2009(4684)
2008(3349)
2007(2882)
2006(2602)
2005(2501)
作者
(13029)
(10473)
(10185)
(10013)
(6566)
(5035)
(4904)
(4275)
(3970)
(3818)
(3602)
(3535)
(3456)
(3312)
(3258)
(3235)
(3206)
(3071)
(3036)
(2960)
(2824)
(2626)
(2440)
(2435)
(2425)
(2407)
(2403)
(2320)
(2135)
(2094)
学科
(24324)
金融(24324)
(21113)
银行(21113)
(20626)
(18178)
经济(18166)
(14741)
中国(14704)
管理(14286)
(12777)
企业(12777)
中国金融(10859)
地方(7941)
(7464)
(7184)
方法(6056)
数学(5642)
(5586)
数学方法(5585)
财务(5572)
财务管理(5566)
理论(5535)
企业财务(5395)
业经(5199)
(4607)
(4500)
事业(4318)
技术(4283)
教学(4026)
机构
学院(70422)
大学(59583)
(28311)
经济(27620)
中国(22638)
管理(22568)
研究(19574)
理学(18782)
理学院(18629)
管理学(18364)
管理学院(18260)
职业(16146)
(14838)
(14223)
技术(13876)
银行(13775)
(13746)
金融(13484)
(12931)
中心(11817)
(11744)
财经(11716)
职业技术(11639)
技术学院(11351)
(10998)
(10648)
人民(10540)
(10269)
经济学(9846)
国人(9619)
基金
项目(43569)
研究(37894)
科学(34853)
基金(29233)
(23506)
国家(23249)
社会(22785)
社会科(21750)
社会科学(21747)
科学基金(20858)
(20608)
教育(19793)
编号(17813)
(15975)
基金项目(15202)
课题(13769)
成果(13524)
(12442)
资助(12163)
自然(11408)
自然科(11185)
自然科学(11185)
自然科学基金(10982)
(10972)
重点(10669)
(10634)
(10550)
(10535)
规划(10512)
项目编号(10373)
期刊
(27943)
经济(27943)
(25080)
金融(25080)
研究(20718)
中国(17853)
教育(14849)
(11287)
技术(10399)
职业(10213)
管理(8201)
(6934)
技术教育(6870)
职业技术(6870)
职业技术教育(6870)
学报(6036)
财经(5961)
科学(5634)
(5295)
论坛(5295)
大学(5202)
(5064)
学学(4958)
经济研究(4898)
中国金融(4581)
业经(4174)
理论(3985)
国际(3728)
农业(3687)
实践(3623)
共检索到112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开展职业教育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和较高层次的技术员及工程师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成智  蒋宇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以“普职协调”代替“普职分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中职教育要转变发展思路,以高质、基础、融通为导向,满足普职协调对中职教材发展提出的新诉求。然而,目前中职教材存在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教材内容衔接不当、传统教材形式僵化的问题。现实之困与应然之态的矛盾呼吁中职教材的“普职协调化”:以类型教育为底色,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促进中高衔接;以创新开发为抓手,深化普职融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都将职普融通、协调发展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路径与方法。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现状备受瞩目。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关东  问清泓  
职普分流是两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产物,关系到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分层管理密切相关。由于我国职普分流机制和手段的僵化和落后,导致职普分流的本意逐渐异化。教育部门强力维系职普比大体相当,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功能缺乏显现,导致分流焦虑现象蔓延,进而加剧初中学段教育内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职普融通替代分流,有利于保证教育个性,满足大国工匠需求,实现教育公平愿景。职普融通首先强调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必须保证职普之间的实质平等;其次,在职普融合上寻找二者的“中间道路”,丰富高职学段层次,促进职普优势互补;第三,在职普流通上保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贯通,实现学生职普选择的机会自由,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与劳动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坤  靳晓莹  
从“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是强化教育类型、优化教育结构的必由之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推动普职协调发展的新语境赋予普职分流新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期许。生态位理论视域下,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普职分流“供给失效”、协调发展“重叠错位”以及分流与协调发展“割裂失调”的矛盾,面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技术人才与学术人才、普职分离与普职融通的冲突。从生态位理论探析分流到协调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寻找分流到协调发展的融通路径,是理论的应然之意;通过生态位移动、矫正、释放等途径,实现分流到协调发展的接轨共赢,是实践的应然之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梁广山  
资金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和必备条件。办教育必须要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并使所拥有的资金不断而有效地运转,才能发挥资金的应有作用,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研究融通教育资金,对于增大教育资金总量和提高资金利用率,以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葛元月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有学历证又有职业资格证的中职毕业生,无疑成为劳动力市场准入的新宠。社会对中职层次人才的需求要求中职教育以变应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双证"融通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与社会需求零距离的有效对接。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教育目前在"双证"融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实施并完善"双证"融通模式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武杰  
本文在明确中职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中餐烹饪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构建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实现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与中职烹饪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小燕  常兴治  
高职院校实训体系应随产业转型升级动态调整,对接职教高质量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群Web实训体系存在课程间项目孤立,缺乏系统性;新技术融入不够,缺乏先进性;企业参与受限,缺乏动态性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设计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重新设计Web实训体系架构,强化“岗课赛证”融通的Web实训教学内容重构。在Web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模块化实训指导,提升教师实训改革意识;职场化实训内容,提升学生实训作品质量;“岗课赛证”深度融合,对接学生未来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元军  李曙生  卢意  
高职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需要依靠“岗课赛证”融通为发力点,有效促进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岗课赛证”融通的学理逻辑,即以产业学院为育人载体,以产业的“岗位”标准为起点,将产教融合的“课”作为融通的重点进行打造,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课”,实行“课证”融通、“课赛证”融通,培养高素质操作技能型、技术技能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融通于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融通的标准贯穿于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融通中间过程规范管理是“岗课赛证”融通的现实基础。而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在“外环境”和“内环境”两方面需要增强再适应性,针对融通程度与产业发展不同步、强制约束缺乏、对标建设不足的问题重新定位,实施现代学徒制,构建产业学院责权利制度,遵循教育价值和市场价值双重治理,以适应产业发展变化的新业态、新岗位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叶婷  
课证融通是将“1+X”证书的课程标准和内容视情况加入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去,是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课证融通的推行,可以使职业院校、企业、学生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达到共赢的局面。高职《管理会计》进行课证融通势在必行,可以通过改革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推进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改革评价方式这些方面的开展,进行课证融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芳  刘端海  韦统友  
通过护理专业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确定护理岗位群,并根据地方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和区域护理人才需求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设计"双证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双证融通课程的新体系,编写及应用"双证书"教材"。实践证明,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护理专业改革的必经之路,双证融通教材的开发适合当前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需要,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苗荧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高技能人才。"双证"融通实质上是高等职业教育由学科导向向职业导向的转变,将导致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在归纳高职教育"双证"融通模式基础上,研究教学模式变革及内外条件保障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宋元  
实施"双证融通",其目的是求同存异,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制度的高度融合。"双证融通"包括专业类别与职业类别的融通,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课程评价与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融通。在经贸专业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其关键是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上体现"双证融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亚萍  
"双证融通"课程评价作为贯穿课程开发始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保证"双证融通"课程开发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充分体现学校、教师首创精神的过程,而且也是要求学校、教师增加自我责任意识和面对目前高职课程改革增强自身适应性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