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7)
- 2023(13512)
- 2022(11795)
- 2021(10897)
- 2020(9298)
- 2019(21155)
- 2018(20830)
- 2017(39952)
- 2016(22309)
- 2015(24761)
- 2014(24543)
- 2013(24312)
- 2012(22242)
- 2011(20095)
- 2010(19828)
- 2009(17956)
- 2008(17565)
- 2007(15166)
- 2006(13156)
- 2005(11276)
- 学科
- 济(82617)
- 经济(82520)
- 管理(60722)
- 业(58228)
- 企(47396)
- 企业(47396)
- 方法(40216)
- 数学(34914)
- 数学方法(34506)
- 农(23294)
- 学(21637)
- 财(20929)
- 中国(20839)
- 业经(18891)
- 贸(16686)
- 贸易(16682)
- 地方(16337)
- 易(16175)
- 农业(15796)
- 制(14564)
- 理论(14181)
- 环境(13764)
- 技术(13736)
- 和(13477)
- 务(13003)
- 财务(12942)
- 财务管理(12921)
- 银(12305)
- 企业财务(12256)
- 银行(12231)
- 机构
- 大学(318429)
- 学院(315426)
- 管理(123475)
- 济(117907)
- 经济(115264)
- 理学(108457)
- 研究(108233)
- 理学院(107164)
- 管理学(105047)
- 管理学院(104510)
- 中国(76832)
- 科学(73580)
- 京(67974)
- 农(63135)
- 所(56805)
- 业大(55789)
- 研究所(52886)
- 财(51266)
- 农业(50387)
- 中心(48226)
- 江(44796)
- 财经(42357)
- 北京(42339)
- 范(42217)
- 师范(41657)
- 院(38868)
- 经(38636)
- 州(36470)
- 技术(34522)
- 经济学(34470)
- 基金
- 项目(227812)
- 科学(176624)
- 基金(163953)
- 研究(158483)
- 家(147106)
- 国家(145884)
- 科学基金(122709)
- 社会(97546)
- 社会科(92254)
- 社会科学(92228)
- 省(90064)
- 基金项目(88203)
- 自然(83687)
- 自然科(81723)
- 自然科学(81694)
- 自然科学基金(80233)
- 划(77161)
- 教育(72591)
- 资助(67163)
- 编号(63547)
- 重点(51531)
- 成果(50556)
- 部(49086)
- 发(48186)
- 创(47484)
- 计划(44905)
- 科研(44585)
- 创新(44347)
- 课题(44106)
- 大学(41319)
- 期刊
- 济(122049)
- 经济(122049)
- 研究(85946)
- 学报(62547)
- 农(56338)
- 中国(55280)
- 科学(53544)
- 大学(45122)
- 学学(42761)
- 管理(41729)
- 农业(39306)
- 财(36352)
- 教育(33525)
- 技术(24560)
- 融(22539)
- 金融(22539)
- 业经(20852)
- 业(20168)
- 财经(19570)
- 经济研究(19529)
- 业大(17478)
- 科技(17344)
- 图书(17339)
- 版(16991)
- 经(16589)
- 问题(16148)
- 理论(14725)
- 资源(14431)
- 技术经济(14428)
- 农业大学(14097)
共检索到438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杰 郭超
本研究基于CHARLS2018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中老年人手机支付的使用率仅7.9%。中老年人是否使用手机支付与其人口特征、家庭和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健康状况有关,生理和心理健康上的弱势状态对中老年人手机支付的使用有抑制作用,而家庭支持、社会交往与社会经济状况上的优势则有促进作用。部分因素对中老年人使用手机支付的影响作用大小呈现出年龄上的趋势变化,即随着年龄段的增大,受教育程度、有同居配偶、社交活动参与、党员身份、职业培训经历、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心理状态对中老年人采纳手机支付的影响逐渐增强。本研究对促进中老年人使用手机支付、推动个人完成再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瑜 蒋妍 王晓军 李扬 马双鸽
为了解影响医疗保险使用的有关因素以及对于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课题组于2012年1~2月对全国4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了横断面调查,总样本为2 093名。统计分析显示,在调查前1年的时间里,有373名、1 308名和1 568名被调查者分别接受了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和自我治疗。其中47名(12.6%)、697名(53.3%)和1 139名(72.6%)的被调查者分别在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和自我治疗的时候没有使用保险。教育程度、职业、户口和居住区域会影响医疗保险的使用。在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中,使用保险者的总医疗费用要显著高于没有使用保险的人,但医疗保险的使用并没有减少被保险人的净费用支出,多因素分析也没有...
关键词:
医疗保险 使用 医疗费用 调查 中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晨沛
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代际间的情感互动与经济支持视角,对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代际之间的情感互动、经济支持均对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情感互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年人对于代际之间情感上的诉求更为强烈,而经济支持则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更为显著。在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子女除在经济方面对父母提供必要的支持外,更需重视与父母之间日常的感情联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雨馨 阮建海 邓小昭
[目的 /意义]数字反哺是中老年人数字融入的一道桥梁。本研究旨在了解城市中老年人个人数字存档情况及数字反哺情况,分析影响个人数字存档的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关建议。[方法 /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了15位城市中老年人的访谈资料,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城市中老年人个人数字存档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媒介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个体因素和自身需求因素均能够对城市中老年人的个人数字存档行为产生影响,且数字反哺从多个角度对个人数字存档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洪亮 朱星姝
文章使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Wagstaff指数和Erreygers指数测算中国中老年群体健康差异,并使用RIF-I-OLS分解方法从社会经济地位、人口学特征和生活环境3个方面对影响中老年健康及其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呈平稳上升趋势,收入、教育、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规模、睡眠时长和地区等因素对中老年群体健康及健康差异有重要影响,其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睡眠时长的增加有利于健康状况的改善,但中老年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地区和性别差异,发达地区、男性、已婚群体健康水平高于贫穷地区、女性、未婚群体。虽然中国富人的健康水平高于穷人,但这种健康差异在明显缩小,收入和睡眠时长既利于健康水平的提高,又利于健康差异的缩小,而受教育程度对健康差异的影响呈非线性特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伟峰 聂清华
文章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数据,探讨了中国老年人精神虐待的整体状况、内部差异,揭示了老年人精神虐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精神虐待问题较为突出,精神虐待是老年人虐待最常见和普遍的形式,其发生率(5. 1%)是所有老年人虐待类型中比率最高者。中国老年人精神虐待存在显著的社会经济差异。通过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发现,老年人子女多、收入低、身体状况差、认知存在偏见以及子女提供支持帮助少是影响中国老年人遭受精神虐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老年人精神虐待不仅是个体的社会偏差行为,更与宏观社会文化转型密切关联,应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治老年人精神虐待。
关键词:
老年人 精神虐待 社会文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谢予昭 顾昕
在医疗保险市场中,个体理性的逆向选择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而政府主导建立社会医疗保险被视为消除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案。但这一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不是无条件的。在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依然存在着逆向选择现象。本文基于CHARLS微观数据,运用单水平和两水平Logistic模型,对医疗风险明显很高的中老年人群在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行为及其参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中老年群体均存在逆向选择,说明政府提供尚未能消除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失业无业和家庭收入较高的中老年人更可能进行逆向选择,因此在医保政策的完善过程中着力消除其逆向选择是当务之急;个体在参保决策时不仅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宏观环境(如医疗资源是否充足)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谢立黎 杨璐 胡波 王飞
使用2021年中老年人网络社交工具使用状况专项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网络社群参与广度、关系类型和活跃度对中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社群参与类型越广,中老年人与家人朋友联系越频繁、关系越亲近;强关系和次强关系群分别对中老年人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有促进作用,次弱关系和弱关系群对两种网络均有促进作用;中老年人在网络社群中的活跃度越高对其朋友网络的促进作用越大。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传统社会网络在互联网时代中的变迁,网络社群中的社会关系突破了“差序格局”中的物理距离,在横向上强化家庭网络,加强和拓展朋友关系;在纵向上有助于恢复中断的朋友关系,使得中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广度、深度都得到拓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琦 王颖
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老年人参与学习有助于提升其晚年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基于CGS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运用交互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对不同特征老年人参与学习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人口特征、认知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老年人参与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户籍状况的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年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参与学习的老年人以较高学历的非农户男性为主;从影响因素来看,认知因素中的语言能力和积极心态,以及环境因素中安稳的经济环境与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都对老年人参与学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老年人参与学习是其自身特征、认知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弓秀云 王嘉维
老年人就业或再就业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以及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制定有关老年人就业政策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文章运用北京市16个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对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开展研究,首先通过交叉表描述老年人再就业的基本特征,然后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检验各个因素的显著性。通过Logistic回归检验,发现在影响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诸因素中,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是否有养老金等自身因素对就业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子女数量、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再就业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艳芳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浙江和甘肃两省的预调查数据,分析了两省45岁及以上人群的健康状况对其劳动参与的影响。考虑到健康和劳动参与的联立性以及健康状况的内生性问题,建立了健康和劳动参与的联立方程,使用二阶段估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对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有显著的正影响;劳动参与不仅无损于健康状况,反而有利于健康,说明存在理由内生性。因此,在老龄化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今社会,要保持劳动力市场中有足够的老年劳动力供给,加强健康保健服务、加大对卫生部门的投入十分必要。
关键词:
自评健康 劳动参与 内生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婉芬
劳动供给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健康状况是决定劳动供给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基线调查数据,采用stata分析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和Probit模型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健康状况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健康状况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福利保障水平下健康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不同群体内存在差异,健康对参加城职保群体劳动供给的影响最小;对参加城乡居保群体的影响最大,健康状况的下降会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但对于没有参保的群体而言,健康状况的下降并没有显著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此外,性别、年龄、收入和户口等变量也会对劳动供给产生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平 肖先沛 苏超萍 曹珂瑞 李昕
随着老龄化社会与数字化社会的交融,关于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研究引发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关注。本文以开放式访谈和扎根理论分别作为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以智能手机为例,对老年人的数字生活展开研究。笔者选取中部某省会城市7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展开访谈,并借助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分析方法,对老年人智能手机利用行为以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揭示出老年人智能手机利用行为现状的同时,发现老年人智能手机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资本、人际网络、社会环境和设备性能,同时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并结合积极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提出改善老年人数字生活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老年人 智能手机 扎根理论 积极老龄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苗苗 祁玲 姚静
乡村旅居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旅游、居住、养老三大功能融于一体,有利于帮助解决养老难题,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对老年人的养老现状以及乡村旅居养老的需求等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发现西北农村普遍存在养老配套设施存在短板、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等问题。在描述统计分析基础上,以个体状况、健康状况等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城镇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的意愿受年龄、是否有养老保险、健康状况、是否满意当下的养老方式影响最为显著。最后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原则,提出乡村旅居养老的发展应健全旅居养老的基础设施,加大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居养老 影响因素 乡村振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保庆 王胜今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分析照料孙子女的时间对中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特征。由于随着照料孙子女时间的增加,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健康有利影响的增加速度在逐渐降低,对中老年人健康不利影响的增加速度反在逐渐增加,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总影响呈现出先有利后不利的倒U型关系。文章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截面数据对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无论是总体样本回归结果,还是分样本回归结果都表明随着照料孙子女时间的增加,中老年人健康自评变差的概率先下降后上升。通过比较中国中老年人实际照料孙子女时间和最优照料时间以及与不照料孙子女无差异照料时间,发现中国中老年人在照料孙子女时间方面存在过度照料。
关键词:
孙子女 过度照料 中老年人 健康自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