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6)
- 2023(11661)
- 2022(9714)
- 2021(9351)
- 2020(7585)
- 2019(17398)
- 2018(16904)
- 2017(32218)
- 2016(16907)
- 2015(18851)
- 2014(18273)
- 2013(17820)
- 2012(16430)
- 2011(14976)
- 2010(14972)
- 2009(14117)
- 2008(13965)
- 2007(12217)
- 2006(10956)
- 2005(10068)
- 学科
- 济(71188)
- 经济(71121)
- 管理(50195)
- 业(48972)
- 企(40250)
- 企业(40250)
- 方法(28676)
- 数学(25208)
- 数学方法(24964)
- 中国(24026)
- 农(20394)
- 财(19396)
- 贸(18545)
- 贸易(18533)
- 易(18167)
- 制(15547)
- 业经(15469)
- 策(14026)
- 银(13822)
- 银行(13821)
- 行(13379)
- 融(13256)
- 金融(13255)
- 农业(12846)
- 地方(11726)
- 务(11676)
- 财务(11652)
- 财务管理(11634)
- 企业财务(11070)
- 学(10477)
- 机构
- 学院(237962)
- 大学(237249)
- 济(113866)
- 经济(111961)
- 管理(92780)
- 研究(84304)
- 理学(79073)
- 理学院(78298)
- 管理学(77429)
- 管理学院(76937)
- 中国(68509)
- 财(53267)
- 京(49066)
- 科学(43138)
- 财经(42070)
- 所(40154)
- 经(38572)
- 中心(38004)
- 经济学(36889)
- 研究所(35814)
- 江(33931)
- 经济学院(33201)
- 北京(31567)
- 财经大学(31470)
- 院(30373)
- 农(30096)
- 范(29966)
- 师范(29788)
- 州(26968)
- 业大(26471)
- 基金
- 项目(150586)
- 科学(121902)
- 研究(117363)
- 基金(113303)
- 家(96444)
- 国家(95704)
- 科学基金(83194)
- 社会(78772)
- 社会科(74864)
- 社会科学(74854)
- 基金项目(57652)
- 省(54165)
- 教育(53827)
- 自然(49711)
- 自然科(48616)
- 自然科学(48605)
- 自然科学基金(47803)
- 编号(47149)
- 资助(46738)
- 划(46641)
- 成果(39407)
- 部(35866)
- 国家社会(33843)
- 重点(33718)
- 发(33384)
- 课题(32433)
- 创(32124)
- 教育部(32122)
- 中国(31060)
- 人文(31051)
- 期刊
- 济(127689)
- 经济(127689)
- 研究(79509)
- 中国(46775)
- 财(40435)
- 管理(36935)
- 科学(29558)
- 融(29513)
- 金融(29513)
- 农(28240)
- 学报(26953)
- 教育(25129)
- 经济研究(22823)
- 财经(22186)
- 大学(22027)
- 学学(20522)
- 业经(19939)
- 农业(19368)
- 经(19291)
- 技术(18827)
- 贸(17673)
- 问题(16542)
- 国际(16279)
- 世界(14404)
- 技术经济(11844)
- 现代(11354)
- 理论(10891)
- 业(10764)
- 商业(10721)
- 坛(10530)
共检索到369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冯润祥 陆屹 陈华
中美BIT谈判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制定、更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契机,它将为中国参与TTP、RECP等多边谈判扫除障碍,也是中国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实现经济再平衡的举措。中美BIT谈判涉及政府审批制度、行政监管、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开放、争端解决的司法体系安排等广泛领域,直接深入到政府与市场、行政与司法等诸多体制层面的改革问题。因此如何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和发展规律,前瞻性地结合中国改革的未来进程,在保障中方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寻求与美方提出的原则和诉求相互契合的利益交汇点,是中美BIT谈判中中方面临的最大挑战。研究表明,基于中美BIT谈判的视角,中国资本市场开放面临"金融开放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中国加入WTO以后,开放资本市场问题成为热点。怎样逐步开放资本市场,事关中国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专家如是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洋
资本市场做空机制的引入使得投资者不再局限于单向做多的策略,而是可以通过套利对冲,获得稳定的收益。本文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可行的几种套利策略,包括期现套利策略、统计套利策略、定向增发套利、大宗交易套利以及并购套利,对多策略套利方法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股指期货 资本市场 套利策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卢进勇 李思静 张晨烨
当前中欧BIT谈判正处在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谈判重点领域包括市场准入、争端解决机制的模式选择、对等开放、强制技术转让和公平市场竞争等,谈判难点主要体现在双方诉求的满足、新旧投资协议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及如何平衡投资者利益与东道国利益问题。中方在谈判中应采取高标准定位谈判目标、必要时适当让步和加快推进的策略。中欧BIT谈判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加深中欧之间的投资合作和扩大相互投资规模,有利于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程,还有利于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投资治理和投资规则的制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彦峰
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保驾护航。在2018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央行行长易纲随后在分论坛上阐述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在金融供给
关键词:
金融市场开放 投资者 风险防范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晓晶
2002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一、国际新兴市场开放的历史回顾 QFII制度是一种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并非是国际通行的作法,是少数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被标准普尔公司列为新兴市场的国家和地区,货币没有完全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资本市场不完善,外资大规模地介入有可能对其金融市场乃至整体经济带来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登新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最后一个"堡垒",它与资本管制放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息息相关。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既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成果,也是展现大国自信与大国胸怀的必然选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境外资本市场IPO或发行DR进行外币融资,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沪深交易所推出了专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B股市场,分别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国平
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外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向中国资本市场溢出、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短期资本频繁流动的风险、股市泡沫、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等。积极稳妥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积极培育资本市场主体 ,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对国际资本频繁流人与流出国内市场进行适当限制 ;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 ,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 ,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实现金融民主化 ;革新银行制度 ,创建现代金融体系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有关开放资本市场的政策研讨成为境内外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1年多来,已提出的政策研究论题主要包括外资参股证券经营机构、CDR、QDⅡ和QFⅡ、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股上市、境外机构到境内发行公司债券(外币或人民币)、加快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丽
文章将风险平价策略、最小方差策略及等权重策略应用到FOF组合中,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未加杠杆的情形下,风险平价策略在收益风险综合指标方面相较等权重策略、最小方差策略表现更好,但其年化收益仅为4.47%,不及等权重策略。基于上述情形,引入杠杆机制,将组合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的情形下,通过加杠杆的方式来增厚风险平价策略的年化收益。研究发现,随着杠杆倍数的增加,风险平价策略的年化收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最大回撤在所有策略中处于最低,且Calmar比率保持最高。通过对比发现,风险平价策略在收益风险综合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风险平价策略 等权重策略 最小方差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晓求
中国要变成一个经济强国,就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资源会越来越金融化、证券化,未来资源的争夺不是靠战争,而是靠金融市场。我们要有在全球视野下配置全球资源的战略眼光,从而使中国经济能有持续成长的基础。近两年,有"四大效应"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第一,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效应;第二,海外蓝筹回归的财富效应;第三,流动性过剩或者流动性充盈所带来的巨大的需求效应;第四,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所带来的乐观预期效应。全球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漂移,正在向中国漂移。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现代金融体系,一定会在中国出现。
关键词:
金融体系 资本市场 展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雪峰
一、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非市场化的因素———行政手段一直在干扰着资本市场的深化。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股票的一级市场上,对股票的发行实行“总量控制,限报家数”,人为地将上市公司同一次发行的普通股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波
资本市场结构失衡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对学术界资本市场结构问题的研究现状和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五种失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