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0)
- 2023(16377)
- 2022(14381)
- 2021(13418)
- 2020(11525)
- 2019(26979)
- 2018(26678)
- 2017(51065)
- 2016(27888)
- 2015(31856)
- 2014(31854)
- 2013(31433)
- 2012(28868)
- 2011(25871)
- 2010(25929)
- 2009(23714)
- 2008(23263)
- 2007(20480)
- 2006(17499)
- 2005(15188)
- 学科
- 济(111436)
- 经济(111299)
- 管理(79885)
- 业(76627)
- 企(63834)
- 企业(63834)
- 方法(55847)
- 数学(49046)
- 数学方法(48404)
- 农(29569)
- 财(28950)
- 中国(28617)
- 学(24581)
- 业经(24136)
- 地方(21748)
- 贸(20395)
- 贸易(20388)
- 易(19788)
- 农业(19704)
- 理论(19540)
- 务(18871)
- 财务(18790)
- 财务管理(18744)
- 制(18504)
- 企业财务(17740)
- 和(17669)
- 技术(17201)
- 环境(16617)
- 银(15459)
- 银行(15404)
- 机构
- 大学(397683)
- 学院(395521)
- 管理(158277)
- 济(154428)
- 经济(151034)
- 理学(137965)
- 理学院(136456)
- 管理学(133828)
- 管理学院(133137)
- 研究(128019)
- 中国(93568)
- 京(83975)
- 科学(82310)
- 财(69578)
- 农(65307)
- 所(64247)
- 业大(61534)
- 中心(59284)
- 研究所(59056)
- 财经(56707)
- 江(56692)
- 北京(52671)
- 范(52426)
- 师范(51906)
- 经(51549)
- 农业(51527)
- 院(46425)
- 州(46062)
- 经济学(45899)
- 技术(42902)
- 基金
- 项目(275387)
- 科学(215296)
- 研究(199312)
- 基金(198500)
- 家(173410)
- 国家(171786)
- 科学基金(147271)
- 社会(123229)
- 社会科(116672)
- 社会科学(116638)
- 省(108615)
- 基金项目(105800)
- 自然(97513)
- 自然科(95238)
- 自然科学(95211)
- 自然科学基金(93461)
- 教育(92911)
- 划(91203)
- 资助(82473)
- 编号(82451)
- 成果(66293)
- 重点(61439)
- 部(60416)
- 发(57765)
- 创(57023)
- 课题(56181)
- 科研(53350)
- 创新(53184)
- 教育部(51665)
- 大学(51574)
- 期刊
- 济(160863)
- 经济(160863)
- 研究(109951)
- 中国(71189)
- 学报(64975)
- 科学(58596)
- 农(58094)
- 管理(55019)
- 财(53729)
- 大学(48818)
- 学学(45728)
- 教育(45463)
- 农业(40443)
- 技术(36055)
- 融(28619)
- 金融(28619)
- 业经(26998)
- 财经(26691)
- 经济研究(25639)
- 经(22722)
- 图书(22154)
- 业(21466)
- 问题(21266)
- 技术经济(19365)
- 科技(19162)
- 版(19068)
- 理论(19033)
- 统计(18748)
- 商业(17609)
- 实践(17590)
共检索到559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超 马铭 许海云 武华维 朱世伟 于俊凤
当前中国科技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产出仍然是需要补齐的主要短板,而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是推进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本文将ESI高被引科学家作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的代表,选取2014—2019年ESI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的中美科学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才的空间分布、学科领域、隶属机构等方面比较,探析中美两国的差异,进一步获取中美两国人才的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从成果数量、资助来源及影响力、基础研究合作等方面开展对比研究,以期为中国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及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基础研究 高水平科学家 ESI 人才队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婧宇 刘筱敏
[目的/意义]通过国内外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样本,分析顶尖科技人才的特征,为了解科学家成长规律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中、美2019—2021年入选科睿唯安化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科学家为研究对象,从多源信息挖掘构建高被引科学家个人信息数据库,从年龄特征、教育经历、流动经历三大角度对高被引科学家进行深度比较分析。[结果/结论 ]相较于美国,中国化学高被引科学家平均年龄年轻8.74岁,但其影响力的延续性平均低于美国科学家1.53年;高被引科学家的高等教育专业培养奠定了其研究基础,98.4%的两国化学高被引科学家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科学家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46.07%的高被引科学家未曾发生过工作机构的变动,展现出一定的“固定化”特征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宁 范巍 张锐昕
以科睿唯安公司2014—2020年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为基础,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入选者的结构特征和趋势变化,对其中入选者工作地在中国境内的"高被引科学家"基本情况和成长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中国内地"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科分布及成长规律特点包括中国"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和占比具有显著增长性;三分之一学科领域具有全球引领性;地域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海外经历具有阶段普遍性;职称破格具有一致认可性。据此提出中国实现战略科技领域精准引才用才育才的政策建议,包括制定精准引才专项计划,绘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地图;制定精准用才专项方案,提升高层次人才使用效能;避免ESI学科领域"木桶效应"现象,实现战略科技人才前瞻培养等。
关键词:
高被引科学家 结构特征 成长规律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静 黄学文 陈恩强
为精准评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现状及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以高被引科学家群体特征计量与政策分析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等,对粤港澳大湾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的人员分布、人才流动、优势学科及政策供给等情况给予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存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分布不平衡、流动不顺畅,部分关键领域的核心科技创新人才不足,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短缺,支撑政策衔接系统性不够等问题。据此,提出探索大湾区内高水平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立“科教产才”融合的人才支撑体系、构筑高水平全周期梯队式人才队伍、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陈月从
通过对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发布的2016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进行分析,统计出社会科学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及学科分布。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4年In Cites图书情报学科被引频次前1%的论文作者进行分析,统计出10位图书情报学科的高被引科学家的成分分布,发现这些高被引科学家中跨学科作者多于单独图书情报学科作者。通过中心性分析发现,单纯图书情报学科高被引科学家在点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中均表现不佳,仅在按成分划分的接近中心度中表现出色。最终指出了图书情报学科作者的努
关键词:
高被引科学家 图书情报 跨学科 中心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邓侨侨 王琪 刘念才
迁移至美国一直被认为是全球科技精英人才国别迁移的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对2430名高被引科学家的简历进行内容分析,以及对其中308名高被引科学家迁移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被引科学家向美国集聚的现象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且随着职业发展,高被引科学家出现从美国逆向集聚的现象。从美国逆向集聚过程中获利的国家包括亚太地区的创新型国家(地区),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也在其列。而影响高被引科学家从美国逆向集聚的原因,与这些国家(地区)为科技精英人才提供更适宜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故本文认为,通过对国内发达城市一流大学的投入,创建适宜的工作环境,能为中国吸引更多的科技精英人才。
关键词:
高被引科学家 国别迁移 人才集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瞿群臻 高思玉 汪鹏飞 唐梦雪 宫准 牛萍
工程院院士作为战略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领中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对其成长的研究已成为众多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1—2019年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250名院士的履历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采用生存分析法研究院士成长过程中各因子的影响效果。Kaplan-Meier分析表明,工作单位性质对教授阶段的成长不显著,但随着职业生涯进入院士阶段,这种影响趋于显著。Cox分析结果表明,有过海外留学经历、最高学历授予单位为科研院所、发表的SCI与EI均对教授阶段的生存风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从而加快教授阶段的成长;年龄、接受过连续性高等教育经历降低院士阶段的生存风险进而延缓院士阶段的成长,最高学位类型为医学、国家科学技术奖则增加院士阶段的生存风险进而加快院士阶段的成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榕 刘佐菁 陈杰
当今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分析广东省基础研究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原因,探讨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的相关措施。研究表明,广东省基础研究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相对薄弱。究其根本,主要存在人才支持力度与方式、科研管理模式、人才评价机制、成果转化不完善四方面原因。通过借鉴国内外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建议广东省以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为四大抓手,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基础研究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
基础研究人才 广东 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卜伟 宋福明 朱伟伟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年度报告等数据,运用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017—2021年江苏获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进行整体和区域均衡度分析基础上,又进一步基于省域视角从人才系列项目、研究系列项目等两方面与上海、广东两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基础研究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整体呈下滑趋势;国家杰出青年人才的省域分布更加均衡,相比上海、广东两省,江苏相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江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由此,从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组基础研究平台、提升基础研究创新体系效能等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人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军徽 梁帅
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知识库中所有论文的元数据,分析中国基础研究领域以中文发表研究成果的概况。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不同研究领域、不同资助类型的横向比较看,还是从历时性的纵向比较看,在一定程度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水平越高,其以中文发表研究成果的比例就越低。本文建议,原则上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继续支持和引导以英文发表研究成果,坚持通过国际交流与对话提高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在此基础上,在具有中国情境因素或应用导向突出的基础研究领域,鼓励以中文发表研究成果。此外,应大力发展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基础研究的话语权,建立专业的译介队伍,加强对高水平外文科技论文的译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柳美君 石静 杨斯杰 步一
[目的/意义]使用深度学习技术,从时间维度量化科学家研究主题的演化速度,并探究主题演化速度的历史发展及异质性,揭示主题演化速度与科研绩效的关系。[方法/过程]首先,基于1980—2019年全球计算机科学领域近100万科学家的论文数据,使用Doc2vec深度学习方法,测度科学家相邻年份产出论文之间的文本特征距离,测算主题演化速度;然后,剖析研究主题演化速度与科研绩效的关系,并对比不同职业发展状态的科学家在主题演化程度方面的动态发展差异。[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近四十年来,科学家主题演化速度逐渐放缓,全球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科学家整体朝向“利用式研究”的发展状态;较低的主题演化速度能带来最好的科研绩效,主题演化速度与科研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在职业发展生命周期中,精英科学家的主题演化程度逐渐下降,呈现“逐渐聚焦”的主题演化模式;非精英科学家的主题演化程度在大部分时期处于上升或平稳发展状态。研究结果对学科发展评估、科学家职业发展以及科学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爱红 王海芸 杨博文
本文围绕地方落实《科技进步法》的制度设计,从基础研究的内涵和法律环境出发,对比分析各省市现行地方法规中在基础研究立法的客体范围、立法设计范式、规制内容等的差异和各自特点,发现当前大部分地方法规关于基础研究的制度较少,系统性弱;不同省市地方法规的客体范围相差较大,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而且对于二者尚未清晰界定;各地法规关于基础研究的立法设计范式和规制内容各有特色。为此建议:各地应尽快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写入地方法规,并明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采取相应的立法范式,规定基础研究的资金来源、参与主体、载体和主要涉及领域,营造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法制环境,推动本区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钟永恒 芦楚屹 刘佳 王辉 孙源
在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信息基础上构建基础研究学科竞争力和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指数,对42所"双一流"高校2008—2017年间八大学科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并提供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钟永恒 邢霞 刘佳 王辉
我国支持基础研究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它已经被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是最公正、最规范的研究基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各省域和科研机构基础研究水平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信息,构建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对2006—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各科学部经费资助比例、各项目类型经费资助比例以及全国31个省域(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排名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础研究 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小强 何培 赵星
本文探析了"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基础研究产出的规模和影响力。对ESI数据库1999—2009年数据的分析表明:尽管"金砖四国"与G7国家相比,基础研究产出规模和影响力仍有较大差距,但巴西、印度和中国增长迅速,只有俄罗斯发展缓慢。四国的数理化、材料科学、工学和农业等领域相对较强,但医学、生物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相对落后。中国的基础研究并非仅是论文数量的扩张,其论文总体影响力的增速远大于论文数量的增速,平均影响力增速也已超越"金砖四国"其余三国及所有G7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广东与江苏基础研究能力比较研究——2000-2014年统计数据分析
国外数据科学家能力体系研究现状与启示
科学家博客h指数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科研实验室发展中科学家的作用分析
国家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经费配置视角
中美“常春藤”高校学科对比分析——基于高水平论文的计量学分析
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的基础研究治理系统演化分析——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
广东省基础研究水平的评价研究——基于2009—2014年的统计数据
辽宁省2006—2016年基础研究竞争力发展态势研究——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分析
国家使命是科研之路上的最大动力——记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陈化兰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