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3)
- 2023(4279)
- 2022(3615)
- 2021(3539)
- 2020(2838)
- 2019(6399)
- 2018(6165)
- 2017(11903)
- 2016(6343)
- 2015(6800)
- 2014(6697)
- 2013(6503)
- 2012(5956)
- 2011(5308)
- 2010(5158)
- 2009(4634)
- 2008(4603)
- 2007(4126)
- 2006(3428)
- 2005(3239)
- 学科
- 济(23754)
- 经济(23731)
- 管理(17196)
- 业(17160)
- 企(14730)
- 企业(14730)
- 方法(11780)
- 数学(10188)
- 数学方法(10041)
- 学(6501)
- 财(6115)
- 中国(5886)
- 贸(5525)
- 贸易(5525)
- 易(5429)
- 业经(5200)
- 农(4888)
- 技术(4653)
- 制(4638)
- 理论(4426)
- 务(4296)
- 财务(4275)
- 财务管理(4263)
- 企业财务(4127)
- 银(4070)
- 银行(4063)
- 融(3987)
- 金融(3986)
- 行(3872)
- 地方(3858)
- 机构
- 大学(91267)
- 学院(89222)
- 济(34767)
- 管理(34708)
- 经济(34039)
- 研究(31610)
- 理学(30590)
- 理学院(30166)
- 管理学(29448)
- 管理学院(29271)
- 中国(22791)
- 科学(21040)
- 京(19171)
- 所(16182)
- 财(16076)
- 农(15413)
- 研究所(15077)
- 中心(14544)
- 业大(13949)
- 财经(13396)
- 江(12555)
- 经(12318)
- 农业(12293)
- 范(12276)
- 师范(12128)
- 北京(11755)
- 院(11732)
- 经济学(10817)
- 财经大学(10353)
- 州(10209)
- 基金
- 项目(65856)
- 科学(52987)
- 基金(50535)
- 家(45814)
- 国家(45549)
- 研究(43883)
- 科学基金(39238)
- 社会(28858)
- 社会科(27480)
- 社会科学(27472)
- 自然(27410)
- 自然科(26876)
- 自然科学(26869)
- 基金项目(26697)
- 自然科学基金(26406)
- 省(24419)
- 划(21697)
- 资助(20676)
- 教育(20106)
- 编号(15771)
- 重点(15191)
- 部(14585)
- 创(13799)
- 科研(13273)
- 发(13246)
- 计划(13049)
- 创新(12956)
- 成果(12775)
- 国家社会(12723)
- 教育部(12403)
共检索到124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列辉 叶斐 郑渊博
中美两国有着非常紧密的航运贸易联系,中美贸易战引发了人们对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和航运贸易的再思考。基于中美集装箱航运贸易数据、中美航线O-D数据和全球18家船公司的航线数据,采用随机和蓄意攻击两种方式对航运网络进行攻击,通过网络平均度、聚类系数、孤立节点比例、平均路径长度等特征值变化来衡量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脆弱性变化并结合中美贸易数据分析重要港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7年,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结构呈现出单中心—三中心—多中心的转变;蓄意攻击节点数为7个和22个时,网络开始崩溃和崩溃成诸多子网络;奥克兰港的失效对上海港的影响最大,纽约港和长滩港的失效造成深圳港的平均变化率较大;釜山港、新加坡港、东京港、巴生港和曼萨尼约港等中介港口对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瑶 杨永春 郭建科
双循环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有望进一步增加港口内贸集装箱比例,而海洋集装箱运输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国内海洋集装箱运输网络脆弱性的研究必要而紧迫。本文在港口中断模拟下,运用复杂网络特征指标从网络结构和节点抗干扰性能两方面,分析2005年和2017年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脆弱性,并探讨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相较于2005年,2017年有较高比例的节点分别失效,使网络集聚系数上升、平均路径长度减小和网络独立路径数量增大,这表明当网络中有较多节点分别中断失效,剩余节点仍具有紧密联系,具有较多备用路径,能够以较快反应速度顺利应对干扰。港口节点间的平均路径长度、支路数量和联系受到同步影响,产生叠加效应。(2)2017年,最大干扰状态下港口的抗干扰性能差异较2005年减小。轴辐模式下枢纽港作用增强,上海港和深圳港的中断使网络中节点处于最大干扰状态下的比例增加,脆弱性节点增多。(3)航运网络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突出表现在外界多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导致网络节点瞬时中断、轴辐式航运组织模式的强化、区域竞合与一体化的发展三方面。本文结果对于认清国内航运网络的脆弱性及影响因素、保障港口间有效联通和提升航运网络安全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超 王姣娥 莫辉辉
随着中国航运集装化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航运网络组织空间格局的探讨逐步成为新的关注点。以港口城市为节点构建网络,借助网络整体结构及节点中心性评价指标,对中国航运集装箱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整体结构呈现出"小世界网络"的特点。对比分析沿海港口网络和长江水系网络发现,长江港口体系受航道所限,网络集聚性较弱,中心性较低,但中转功能较强;沿海港口中,广州直接联系的港口城市较多,而上海相对可达性较强,并成为沟通南北及东西向航运的重要节点;青岛、天津等吞吐量较大的港口在全国航运网络中的中心性较低,反映其主要服务于各自腹地;而武汉、南京等港口在网络中的中转功能逐步加强。网络中重要的港口城市节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坤友 曹有挥 魏鸿雁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区,选择74家知名船公司,应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偏移—分享和港口枢纽度模型,分析了1996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航运网络演化过程及其效应。研究表明:近20年来长三角地区航线空间结构趋于集中;远洋航线、近洋航线一直集中于上海、宁波港,但宁波港的增速是上海港的3倍,近年来呈现出由上海港向宁波港转移的趋势;太仓港在沿海航线、长江支线方面增速最快,与南京港一起成为长江沿岸的枢纽港;港口间航线的争夺一直很激烈。最后,文章探析了航运网络演化对长三角地区港口地位、港口等级、港区设施的影响。
关键词:
港口 集装箱 航运网络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振福 刘诗炎 徐梦俏
根据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的港口挂靠信息,构建中国集装箱内河运输网络。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中衡量节点重要性的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指标,模拟针对港口的蓄意攻击,分析中国集装箱内河运输网络的结构脆弱性。结果表明:两种蓄意攻击下,当失效港口比例达到33%时,网络基本都陷入瘫痪;与基于港口度中心性攻击相比,网络结构应对港口中介中心性攻击时较为脆弱。此外,进一步结合港口的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出对于维持中国集装箱内河运输网络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14个重要港口及其影响范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列辉 张圣 叶斐
港口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对陆向腹地货源的竞争,还是对海向腹地特别是航线的争夺。选取上海和宁波为样本,以网络分析软件Gephi和Arc GIS为基本工具,通过复杂网络指标分析上海宁波两港2004~2015年航运地位的变化,以航区为海向腹地的基本空间单元,刻画上海、宁波两港海向腹地市场的变动格局。研究发现:上海港一直保持中国航运网络中的中心地位,近年来,宁波港的网络地位明显上升,中心性与中介性在中国大陆各港口中仅落后于上海港而排在第二位;两港口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扩张,宁波港在近洋航线上不如上海港,但在远洋航线的地中海、西北欧、南亚、北美东西两岸、南美东西两岸、非洲东西两岸等两港覆盖的港口数旗鼓相当;两港口在各航区的首位联系港具有一致性,但至2015年,上海港与美国东部纽约等港口的主要联系被宁波港所取代。在研究数据选取上,采用了航线数据,突破了现有研究以吞吐量数据为主的限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可视化网络分析软件,将定性数据进行了定量化转化,大大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
航运网络 复杂网络 上海港 宁波港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金梅 胡坚堃 黄有方
为更好地配置航运资源,以互联网环境为背景,针对传统航运受班期、航次和船舶数量约束的缺陷,采用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方法,将枢纽港与支线港口作为首要影响因子,构造了航运联盟新阶段的集装箱运输网络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了数据整合的重要性.模型分为两部分,以成本最小为目标,首先确定枢纽港,再根据各港口需求分配船舶.联盟使得船舶的运力更大,满载率更高.既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又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小玲
本文在构建全球集装箱港口网络的基础上,抽取以珠三角主要的集装箱港口为核心的子网络,并对港口之间的运力配置进行统计,最终得到一个以港口为节点,以港口之间的运力为边权重的有向加权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以海向腹地为研究视角,从进口货流和出口货流两个方面分别对珠三角港口群集装箱货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究其货流在全球主要海运区域分布的脆弱性。结果表明珠三角港口群与南美北岸、南亚、东非以及北非等海运区域之间的货流分布最脆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建科 何瑶 侯雅洁
沿海港口是"一带一路"海陆双向通道的交汇点,航运网络则是港口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载体,其空间联系及一体化水平是港口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对2005年与2015年航运网络联系进行定量刻画和空间分析,探讨近10年来中国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的空间联系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具有较高的集聚系数与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整体服从小世界模型。各港口间的网络可达性与中转衔接功能差异性较小,各地的区域性枢纽港较为稳定。(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UCINET)呈现的最强联系航运网络看,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网络演变为全国性的轴—辐空间网络,航运网络的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3)从区域差异来看,四大区域港口间的联系强度增强,台湾地区各港口的最强联系区域由珠三角变为长三角,其网络可达性及中转衔接功能有所提升,并形成以高雄港为区域性枢纽的区域性网络。整个台湾地区港口与大陆其他区域的联系强度上升79.46%,而香港港虽保持了与深圳港的最强联系,但与大陆港口的整体联系强度却下降了22.99%,从全国性枢纽港弱化为珠三角区域性枢纽港。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聪 江志斌 耿娜 林文进
首先对不考虑直销市场的集装箱航运系统三种协作模式:集中式协作模式、信息对称下的分散式协作模式、信息不对称下的分散式模式进行了数学推导分析。研究发现,集中式模式下整体空箱规模比信息对称的分散式模式航运系统较小,而信息不对称的分散式模式和信息对称的分散式模式相比,优化问题难度陡增。然后,为了贴近现实,对考虑直销市场参与下的集装箱航运系统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直销市场参与的集装箱航运系统中,集中式协作模式下航运系统整体利润最大,分散式协作模式下航运系统整体利润下降较多,是由"双重边际性"的加剧所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分散模式航运系统整体利润略低于信息对称的分散模式航运系统整体利润,是...
关键词:
集装箱航运系统 直销市场 系统动力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岗 何新华
面对航运服务和班轮运价敏感的托运人,构建由两个竞争性班轮和一个货运代理组成的集装箱航运市场Stackelberg模型,文章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博弈均衡发现:随着集装箱航运服务的改善,班轮提供给货运代理的优惠价格以及货运代理向托运人的班轮报价都随之上涨,但处于成本和份额劣势的班轮上涨幅度相对较小;班轮利润则发生相反变化,处于成本和份额优势的班轮利润随之增加,而处于成本和份额劣势的班轮利润则随之减少;班轮承运量和航线市场满足程度都随之提高,但处于成本和份额劣势的班轮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建模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集装箱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徐玲玲
介绍了全球集装箱联盟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集装箱航运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对航运联盟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对集装箱航运联盟的策略,为我国集装箱航运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航运业 航运联盟 应对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倩雯 真虹
文章在分析全球七大板块间集装箱海运往来货流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从全球网络视角以及洲域内部视角,对集装箱海上运输空间格局的演化阶段进行梳理和划分。针对未来全球集装箱海运网络区域集中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政府层面的应对策略:完善国内企业经营环境;强化国内金融体系的支持;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发展;加快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航运企业层面的应对策略:加强集装箱海运发展趋势研究;谨慎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积极开展航运企业间经营合作;加大集装箱运输市场资源的重视。港口企业层面的应对策略:提升港口集装箱服务能力;实现港口功能的
关键词:
集装箱 海上运输 演化过程 应对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江涛 钟铭
对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网络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解决枢纽港选择、支线港配置和备选枢纽港选择三个问题。在模型中引入决策备选枢纽港的变量,并设置枢纽失灵产生的惩罚成本。设计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枢纽港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备选枢纽港,作为应急预案,有效地提高了航线网络的可靠性,提升了班轮公司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弥补事后干扰恢复的被动性和高成本。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可辅助班轮公司在航线网络规划阶段进行决策,并为海运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尚虎平
如何遏制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当务之急,这需要对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估以掌握存在的具体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生态脆弱性发生与应对的机理模型,发现应对的关键环节在于对脆弱性进行评估,其环节包括构建数据库,挖掘评估指标,单项、整体脆性评估,脆性与地方政府协同度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政府可以在策略矩阵中选择适当的应对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