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5)
2023(9678)
2022(8638)
2021(8149)
2020(7325)
2019(16911)
2018(17254)
2017(34248)
2016(18991)
2015(21854)
2014(22508)
2013(22286)
2012(21344)
2011(19401)
2010(20057)
2009(19045)
2008(19350)
2007(18173)
2006(16188)
2005(14976)
作者
(57426)
(47595)
(47342)
(45483)
(30331)
(22625)
(22096)
(18547)
(17935)
(17227)
(16162)
(16060)
(15237)
(15228)
(14990)
(14892)
(14299)
(13933)
(13822)
(13809)
(12189)
(11872)
(11720)
(10952)
(10868)
(10804)
(10773)
(10772)
(9718)
(9620)
学科
(73973)
经济(73871)
管理(50885)
(47886)
(38123)
企业(38123)
方法(34241)
数学(29696)
数学方法(29444)
(25749)
(24676)
银行(24531)
(23130)
中国(23089)
(21669)
(21026)
(18276)
金融(18267)
(16831)
(16059)
贸易(16044)
(15611)
业经(15053)
(14856)
(14802)
制度(14796)
地方(13389)
农业(13134)
理论(13113)
(12568)
机构
大学(281812)
学院(278257)
(113318)
经济(110532)
管理(100099)
研究(96174)
理学(83117)
中国(82768)
理学院(82129)
管理学(80805)
管理学院(80264)
(61300)
(59743)
科学(57536)
(51033)
(50543)
财经(45875)
研究所(45595)
中心(45455)
(45292)
(41248)
农业(40010)
业大(39748)
北京(39597)
(37785)
师范(37410)
(36623)
经济学(35354)
财经大学(33714)
(33542)
基金
项目(166131)
科学(127381)
研究(123867)
基金(117181)
(101488)
国家(100606)
科学基金(83300)
社会(75360)
社会科(71163)
社会科学(71139)
(64507)
基金项目(61341)
教育(58155)
(55099)
编号(52751)
自然(51995)
自然科(50688)
自然科学(50672)
自然科学基金(49775)
资助(49419)
成果(46195)
(38064)
重点(37703)
课题(36989)
(35591)
(33382)
(32769)
教育部(32272)
项目编号(32044)
科研(31711)
期刊
(130301)
经济(130301)
研究(91149)
中国(58830)
(48018)
(46087)
学报(45596)
(44730)
金融(44730)
科学(38772)
管理(35667)
大学(33883)
教育(33629)
学学(31545)
农业(29092)
财经(24595)
技术(23201)
(20998)
业经(20534)
经济研究(20390)
问题(18449)
理论(16174)
(16161)
(15466)
图书(14720)
实践(14686)
(14686)
国际(14222)
(13532)
技术经济(13465)
共检索到445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瑞琪  吴晓霞  
自2004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来,我国银行信用评级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银行评级体系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评级体系建设经验,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本文将美国与中国现行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从信用评级的法律环境、评级依据、评级机构和评级效果四个方面相对比,提出了完善法律环境、改进评级依据和促进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宝林  刘百花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锦  马明光  
本文从社会诚信基础、监管信息系统、监管重点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根据国情构建中国特色有效银行监管框架,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薛永明  王鹏飞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对反洗钱监管最严厉,开出罚单金额最多的国家。其在反洗钱管理工作上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反洗钱的趋势。本文从反洗钱法律体系、监管架构、监管方式、监管处罚四个维度出发,对比研究美国和我国反洗钱监管模式,并就我国银行业完善反洗钱处罚防控体系,推动银行稳健经营给出自己的思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薛永明  王鹏飞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对反洗钱监管最严厉,开出罚单金额最多的国家。其在反洗钱管理工作上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反洗钱的趋势。本文从反洗钱法律体系、监管架构、监管方式、监管处罚四个维度出发,对比研究美国和我国反洗钱监管模式,并就我国银行业完善反洗钱处罚防控体系,推动银行稳健经营给出自己的思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晶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较强的信用创造功能,高杠杆率使该体系蕴含巨大的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美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过分相信市场力量,监管手段和措施失效,监管体制落后等不足。危机发生后,为了减少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美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金融机构有序清算和破产、资产证券化等进行了监管改革,这些对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指导与监管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晏宗新  
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同样重要,如何理解中国银行业的管制现状,是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基础。与其他文献不同的是,本文首先对作为监管供给方的监管机构进行分析和假定,指出中国银行业监管者呈现出监管过度、监管租金和监管社会发展的三大偏好特征。然后从被监管者角度,探讨不同监管偏好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银行业反管制行为。以国有化、市场准入及繁杂且冲突的条文为特征的过度监管导致银行业金融稳定、指标良好但监管激励不相容,监管租金偏好产生了不同形式的金融腐败,而监管社会发展偏好导致银行业商业化运作不强且资产质量呈现不确定性。依据上述分析逻辑,本文提出构建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建议,即银行业微观主体改造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新资本协议实施研究和规划项目组  王兆星  韩明智  王胜邦  陈颖  
在监管部门和国内银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论证、起草、征求意见和定量影响测算,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第一批监管规章。这些规章与指引在准确把握新资本协议实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业实践,建立了一套相对明确、操作性强的审慎监管要求,为商业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技术标准。本刊特约请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这些监管规章与指引进行了解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金龙  
银行信用是连接国家信用和其他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银行信用的规范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杰  孟祥军  
本文结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我国银行监管当局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关于银行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师关系规定的最新发展,以目前在我国外资银行分析监管中使用的ROCA评级体系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日益复杂,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师之间应如何增强相互理解和合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松威  王喆  
该文梳理了瑞士、美国、新加坡、香港地区的私人银行监管体系,并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状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私人银行监管模式、监管机构的设置应当与国家治理体系保持一致;监管机构的行政权力应当界定清晰,保持监管的适度性;有效监管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主动性;监管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调整之中。文章最后给出相应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武逸  
分析金融危机前美国评级监管体系、金融危机中美国信用评级及监管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思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征信立法以规范促管理、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完善评级机构制度建设、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等相关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毅  陈可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两大风险。这两类风险在加总过程中既存在复合效应,又存在分散效应,且与市场流动性相关。本文分析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关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当前银行业监管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熊良俊  
国际银行业监管:趋势与启示熊良俊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多事之秋。1991年,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关闭;1994年,墨西哥金融风暴和席卷西太平洋地区的存款挤兑风波;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以及日本大和银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意大利那不勒斯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良俊  
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风潮迭起,为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加强了对跨国银行的监管。国际银行业监管呈现以下趋势:市场准入条件强调对跨国银行和所在国监管当局的双重认同;普遍注重对国际性银行的合并监管;市场风险成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现场检查成为最主要的监管手段;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