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1)
2023(9543)
2022(7804)
2021(7446)
2020(6209)
2019(14415)
2018(13603)
2017(26558)
2016(14060)
2015(15745)
2014(15466)
2013(15537)
2012(14880)
2011(13485)
2010(13803)
2009(13204)
2008(12523)
2007(11133)
2006(10005)
2005(9474)
作者
(40062)
(33198)
(33125)
(31728)
(21526)
(15842)
(15040)
(13002)
(12736)
(11853)
(11642)
(11356)
(10794)
(10761)
(10690)
(10539)
(9826)
(9782)
(9709)
(9029)
(8646)
(8068)
(7922)
(7686)
(7537)
(7477)
(7430)
(6863)
(6751)
(6628)
学科
(63724)
经济(63655)
(35955)
管理(34428)
(28595)
企业(28595)
(28345)
金融(28344)
方法(27132)
中国(26434)
(25341)
银行(25317)
(24641)
数学(24498)
数学方法(24308)
(17045)
(16662)
(15966)
贸易(15949)
(15752)
(15651)
业经(12783)
(12433)
地方(12074)
中国金融(11512)
(11029)
(10606)
财务(10587)
财务管理(10569)
农业(10278)
机构
大学(209089)
学院(203833)
(99601)
经济(97982)
研究(79427)
管理(73008)
中国(69780)
理学(61950)
理学院(61186)
管理学(60338)
管理学院(59950)
(46358)
(44987)
科学(43131)
(40241)
财经(37287)
中心(36722)
研究所(36558)
经济学(34699)
(34178)
(32122)
经济学院(31380)
北京(29519)
(28717)
财经大学(28159)
(28053)
(26158)
(26139)
师范(25891)
金融(25723)
基金
项目(130142)
科学(103758)
基金(98911)
研究(95819)
(86535)
国家(85914)
科学基金(72531)
社会(64574)
社会科(61547)
社会科学(61533)
基金项目(50590)
(45212)
自然(44237)
自然科(43298)
自然科学(43283)
教育(43039)
自然科学基金(42603)
资助(42044)
(40163)
编号(35739)
(31638)
成果(30892)
重点(30213)
(29062)
国家社会(28719)
中国(28459)
教育部(27585)
(27223)
创新(25782)
(25535)
期刊
(105539)
经济(105539)
研究(69572)
中国(40466)
(39453)
金融(39453)
(34090)
学报(30495)
科学(29893)
(29069)
管理(27591)
大学(23669)
学学(22298)
财经(19966)
农业(19145)
经济研究(19002)
(17270)
教育(17231)
(15259)
国际(14869)
问题(14398)
世界(14043)
技术(13983)
业经(13379)
(11133)
理论(10435)
技术经济(9896)
统计(9612)
现代(8853)
实践(8839)
共检索到323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腾华  胡耀元  
金融市场结构是一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变量和要素,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不仅是新时代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十四五”时期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受到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创新能力、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科技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应积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经验,更好地促进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与完善。优化路径主要包括扩大滞后金融市场规模、改善金融市场要素配置、推动金融市场协调发展以及强化金融市场基础功能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李思敏  
中国和美国金融科技发展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对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而且有助于中国金融科技更好地扬长补短、找准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在金融科技融合创新浪潮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从共性来看,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都在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发展中都呈现出一定的风险外溢性,金融科技领域监管都经历由相对宽松到逐步强化的转变;从差异性来看,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在创新主体、服务对象以及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热点领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从相对优势来看,美国金融科技的核心优势是底层技术创新力,而中国金融科技的优势在于规模化应用和市场需求增长潜力。为此,中国金融科技要顺应"千禧一代"消费者金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通过开放市场、互补合作来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以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服务全面融入智慧生活场景,强化底层技术创新的持续支撑作用,同时加强监管协调、创新监管机制,借鉴"无异议函"等监管模式,营造良好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李思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应展宇  
从金融市场和机构的相对地位而言,当前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结构处于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端。尽管优化资源跨时期或跨区域配置这一核心功能导向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中美两类金融结构在信息显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对法律及其执行等外部制度环境的依赖度、信贷定价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理论差异,这种理论差异成为了决定两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或者说和美国相比,中国现有金融市场结构和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适应性差距。历史地看,尽管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具有各自的特性,不能简单复制,但市场主导模式为中国提供了一种金融发展目标模式选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筱  
防范金融风险是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各国金融审计共同关注的话题。美国审计署的金融审计历经了五十余年的发展,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多德·弗兰克法案》颁布后,美国审计署被授予了更为广泛的审计职权。本文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契机,从审计目标、审计权限和审计对象三个维度,对中美两国审计署的金融审计实践进行了对比,并以金融监管政策审计为例,对审计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对比,本文发现中美审计署金融审计各具特色。中国金融审计的在审计权限、审计对象、审计类型、审计内容等诸多方面具有优势,也在审计目标设计、审计资源利用和审计技术运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而未来在加强大数据应用、审计程序标准化、审计内容深化和加强信息披露等领域可进一步完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书强  张芙蓉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并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文在梳理欧美各国改革方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新动向,藉此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得到一些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鹏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如何减缓老龄化冲击和发掘老龄化阶段增长潜力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结构转变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机理,然后使用CGSS2021年和CHFS2019年的微观调查数据从金融市场参与者角度分析了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发现:中国各年龄段居民家庭资产主要集中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间接金融市场,较少参与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直接金融市场,与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品类平衡、多元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问题严重,久期差异会造成风险累积也加剧储蓄耗散和消费升级难题。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和储蓄耗散不断增加,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居民财富不断保值增值,还能减轻老龄化所致的养老金和公共财政压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静  
中国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后,国内金融机构将面临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文章在对我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进行时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与美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美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占据强大技术优势,处于比较成熟和稳定的状态中,而我国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波动剧烈,竞争力非常低。若毫无保护地完全放开中国金融业,会极大地威胁到中国金融的安全。故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我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稳步增强。宏观上需要科学控制金融市场自由化的进程,保证金融服务发展需要的开放和保护均衡的大环境;微观上,必须全面结合信息技术,提升金融部门的业务创新能力,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语臻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历史比较、行业梳理等方法系统性地探讨了本轮贸易冲突对中美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资产配置建议。回顾历史发现,美国分别在1971~1973年、1980~1984年和2002~2003年发起过三轮较大的贸易冲突。股市在这些时期的特征表现为高波动性和盈利短期受损;美债收益率对通胀的敏感性上升,在"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下,美债收益率曲线会走平并出现倒挂;贸易冲突不直接导致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美元指数本身的周期主导了美元兑其他货币的走势。实证研究发现,本轮贸易摩擦对美股走势影响不显著,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对A股静态影响小,但行业表现分化;G20国家平均关税每上升10%,将给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带来额外1.7%的冲击,国内债市大概率维持震荡,趋势性变化还需等待政策效果落地,资本流动形势整体利好债市;预计贸易摩擦升温短期将支撑美元走势,但不会改变美指所处的弱周期,人民币汇率在基本面、资本流动面和政策面有支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毓琍  汤月琴  张军  乔飞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华  费方域  
目前国际碳金融市场已基本形成,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并日益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介绍了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产生及其市场结构,分析了当前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国际碳市场对我国的影响,提出我国今后碳金融发展的要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薛海舟  赵薇  
对于金融监管模式,美国自1999年开始采取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我国自1998年开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在次贷危机前,乃至时下,我国金融界都有变更分业监管模式的呼声。不过,目前国内外相关人士已开始重新认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经营的法律制度的规制以及金融行政监管体制问题。此时,我们特别有必要重新深究中美两种经营和监管模式的优劣,并冷静思考我国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拒绝对西方的盲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白娜  章翼丹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由公司发行的、在普通债券上附加转换权期权(conversion option)的金融工具,其作为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已有一百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通过构建纳入金融监管指标的金融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中美两国在金融国际竞争力上存在差距的制度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双边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监管约束。评价结果显示,在2010-2015年这一期间,中美两国的金融国际竞争力都有所提升但差距较大,且相差程度在样本年份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两国在金融法规及监管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冲突,由此强化了两国金融国际竞争力差距对双边金融市场开放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以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开放,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应该利用在上海自贸区推行的金融改革试验,从总体上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并且应该通过双边经济对话机制,增进两国之间在金融监管体制方面的认同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通过构建纳入金融监管指标的金融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中美两国在金融国际竞争力上存在差距的制度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双边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监管约束。评价结果显示,在2010-2015年这一期间,中美两国的金融国际竞争力都有所提升但差距较大,且相差程度在样本年份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两国在金融法规及监管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冲突,由此强化了两国金融国际竞争力差距对双边金融市场开放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以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开放,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应该利用在上海自贸区推行的金融改革试验,从总体上提升中国金融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