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2)
- 2023(4004)
- 2022(3489)
- 2021(3175)
- 2020(2859)
- 2019(6502)
- 2018(6206)
- 2017(12091)
- 2016(6317)
- 2015(7380)
- 2014(7527)
- 2013(7231)
- 2012(7096)
- 2011(6548)
- 2010(6621)
- 2009(6254)
- 2008(6418)
- 2007(5780)
- 2006(5191)
- 2005(4962)
- 学科
- 济(28135)
- 经济(28073)
- 贸(17690)
- 贸易(17682)
- 易(17167)
- 管理(16259)
- 业(14834)
- 方法(12951)
- 企(12257)
- 企业(12257)
- 数学(10623)
- 数学方法(10490)
- 制(7207)
- 出(7063)
- 中国(7055)
- 财(6837)
- 农(6626)
- 关系(6316)
- 口(5872)
- 出口(5870)
- 出口贸易(5869)
- 融(5840)
- 金融(5840)
- 学(5531)
- 地方(5383)
- 业经(5364)
- 银(5353)
- 银行(5345)
- 行(5188)
- 体(4843)
- 机构
- 大学(99147)
- 学院(97059)
- 济(46867)
- 经济(46094)
- 研究(36914)
- 管理(33882)
- 理学(28829)
- 理学院(28483)
- 管理学(28000)
- 管理学院(27798)
- 中国(27311)
- 财(21204)
- 京(20828)
- 科学(19741)
- 所(19034)
- 研究所(16984)
- 财经(16608)
- 中心(16389)
- 经济学(15302)
- 农(15281)
- 经(14979)
- 江(14219)
- 经济学院(13905)
- 院(13610)
- 北京(13483)
- 贸(13086)
- 业大(12935)
- 范(12374)
- 师范(12249)
- 财经大学(12167)
- 基金
- 项目(61196)
- 科学(47256)
- 研究(45025)
- 基金(44812)
- 家(39450)
- 国家(39179)
- 科学基金(32204)
- 社会(29394)
- 社会科(27928)
- 社会科学(27926)
- 基金项目(22823)
- 省(21877)
- 教育(20370)
- 自然(19478)
- 资助(19416)
- 自然科(19031)
- 自然科学(19028)
- 划(18963)
- 自然科学基金(18679)
- 编号(17617)
- 成果(15336)
- 部(14685)
- 重点(14106)
- 发(12990)
- 国家社会(12829)
- 教育部(12652)
- 制(12391)
- 创(12355)
- 课题(12285)
- 中国(12145)
共检索到154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苗
本文使用RCA指数和RRCA指数衡量中美两国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中国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两大门类具有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与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基本一致。中美贸易结合度和互补度指数以及美中贸易互补度均大于1,说明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比较紧密,但是美中贸易结合度指数小于1,且明显低于中美贸易结合度指数。根据劳伦斯指数,中国对外和对美国出口结构变化都不明显,结合比较优势和互补度分析的中国对美国贸易稳定性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鲁晓东 李荣林
对于一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不同的贸易理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以这些理论分歧为出发点,分析了传统的RCA指数在衡量比较优势时的优劣,并构造了能客观反映比较优势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分解的贸易数据研究中国1987~2005年的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对中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检验表明,虽然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显示出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已发生变化。因此,中国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并没有产生"比较优势陷阱"的锁定效应。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比较优势 稳定性 单位根检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殷凤
本文综合运用多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贡献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分部门竞争力进行了测算与国际比较,并动态考察了一段时期内中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还非常薄弱,贸易结构相对低级;从服务贸易总体来看,各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动较小。在不同的考察期,三大类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指数有较大变化,服务贸易专业化模式并不稳定。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 竞争力 稳定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凌冬梅 蔡志坚
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HS四位编码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从贸易互补性和贸易稳定性两个方面对1992—2014年中国与美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美木质林产品比较优势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和美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形成了双向的产业间互补;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初期波动剧烈,但随着出口种类的增加、结构的优化以及匹配性和互补性增强,后期整体比较稳定,而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则由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匹配性表现为非常稳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书虹
改革开放以来,以"两头在外、三来一补"为特征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从而为中国成为"中国制造"重要基地之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也导致中国贸易的对外依存度过高,使得中国经济越来越受外国市场需求的影响。文章主要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产业间的比较优势现状,并对其要素禀赋特征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间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中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庆峰 陈蔚
本文以2000、2003、2005年的进出口商品为样本,对其按要素禀赋进行了分类,并直接从要素存量的相对多寡出发确定出在理论上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后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衡量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无明显证据表明中国的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对外贸易是顺应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但中国的出口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充裕这一优势,而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实施了限制。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凤娇
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 郭翔宇 杨红
本文采用显性对称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我国食品加工产品1996-2011年间的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产品角度还是从时间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食品加工产品的比较优势都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从产品来看,HS16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最强,HS02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最弱;从时间变化来看,1996年我国食品加工产品的比较优势最强,2011年的比较优势最弱。对我国食品加工产品比较优势稳定性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加工产品整体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偏离最初时间的比较优势水平。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稳定性 食品加工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本文借鉴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思想,采用Lall(2000)对产品的分类方法,细分产品到SITC四位数,通过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两个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然后,利用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1987—2006年中国对美国各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以及2006年中国各类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比较优势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联合密度分布、回归分析、面板单位根检验等三种方法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的稳定性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检验,主要结论有: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稳定周期大约为3年;在1987—2006年的20年间,只有大约1/4产品的比较优势具有平稳特征,并且这些产品占中国对美国出...
关键词:
波士顿矩阵 RRCA 比较优势 稳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满盈
本文采用Lall(2000)对产品的分类方法,细分产品到SITC四位数,利用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1987~2006年中国对美国各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并详细分析了2006年中国各类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比较优势的分布状况。然后,文章利用联合密度分布、回归分析、面板单位根检验等3种方法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的稳定性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检验,一个总体的结论是,从整体上很难判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的稳定性状况,不过在制成品内部,中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出口比较优势 稳定性 面板单位根检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宗毅君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框架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出口比较优势与产品种类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指出,中国出口企业不应过分依赖低价竞争等手段以获取出口竞争力,应积极参与新产品品种的创新,扩宽企业的出口广度,以获得更高额的贸易利益。
关键词:
产品品种 比较优势 面板数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俞雷 钱建娣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然而,随着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双方贸易冲突和摩擦加剧。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贸易失衡可能的原因,从比较优势原理出发分析了中美贸易格局。本文认为,中美两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符合比较优势原理,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承接了大量如电子信息产业等成熟期产业,发挥了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鞠建东 马弘 魏自儒 钱颖一 刘庆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发现中美贸易间存在"反比较优势之谜"。即美国在其具有技术上比较优势的行业,对中国出口相对较少,且在其比较优势越大的行业,对中国出口量相比世界其他地区越少;相比之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则符合比较优势原理。为进一步检验该现象,本文将Eaton-Kortum模型扩展到多部门,并将其应用于中美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行业生产规模和贸易成本等因素后,比较优势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的不对称作用依然存在,且结果稳健。
关键词:
中美贸易结构 比较优势 多部门E-K模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羌建新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理论上说,对外贸易流量同时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