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1)
- 2023(18893)
- 2022(16192)
- 2021(15096)
- 2020(12468)
- 2019(28817)
- 2018(28473)
- 2017(54685)
- 2016(29459)
- 2015(33130)
- 2014(33076)
- 2013(32426)
- 2012(29917)
- 2011(27095)
- 2010(27180)
- 2009(24850)
- 2008(24416)
- 2007(21396)
- 2006(18944)
- 2005(16986)
- 学科
- 济(121863)
- 经济(121701)
- 管理(86520)
- 业(81452)
- 企(67650)
- 企业(67650)
- 方法(51881)
- 数学(43971)
- 数学方法(43383)
- 中国(34188)
- 农(33152)
- 财(31438)
- 业经(28663)
- 地方(28214)
- 贸(27665)
- 贸易(27646)
- 易(26788)
- 制(25436)
- 学(24948)
- 农业(21939)
- 理论(20987)
- 银(20070)
- 银行(20018)
- 环境(19463)
- 融(19444)
- 金融(19440)
- 务(19221)
- 和(19178)
- 行(19164)
- 财务(19135)
- 机构
- 大学(419523)
- 学院(418113)
- 济(170741)
- 经济(167093)
- 管理(162959)
- 研究(141770)
- 理学(140468)
- 理学院(138910)
- 管理学(136442)
- 管理学院(135688)
- 中国(105584)
- 京(89491)
- 科学(85613)
- 财(80054)
- 所(70254)
- 农(66004)
- 中心(63943)
- 研究所(63574)
- 财经(63157)
- 江(61858)
- 业大(60712)
- 经(57359)
- 北京(56521)
- 范(56041)
- 师范(55506)
- 院(52023)
- 经济学(51698)
- 农业(51273)
- 州(50051)
- 财经大学(46965)
- 基金
- 项目(282326)
- 科学(222209)
- 研究(209144)
- 基金(204123)
- 家(176981)
- 国家(175493)
- 科学基金(151011)
- 社会(131952)
- 社会科(125078)
- 社会科学(125050)
- 省(110263)
- 基金项目(107819)
- 自然(96870)
- 教育(96469)
- 自然科(94587)
- 自然科学(94565)
- 自然科学基金(92823)
- 划(92259)
- 编号(85685)
- 资助(83755)
- 成果(70045)
- 重点(63427)
- 发(62608)
- 部(62560)
- 课题(59338)
- 创(58775)
- 创新(54866)
- 国家社会(54175)
- 教育部(54112)
- 科研(53598)
- 期刊
- 济(190825)
- 经济(190825)
- 研究(126530)
- 中国(82434)
- 学报(64033)
- 管理(61511)
- 财(61387)
- 农(60973)
- 科学(59119)
- 大学(49657)
- 教育(49472)
- 学学(46616)
- 农业(42042)
- 融(37686)
- 金融(37686)
- 技术(37048)
- 业经(32034)
- 财经(31000)
- 经济研究(30340)
- 经(26563)
- 问题(25558)
- 贸(21973)
- 业(21287)
- 图书(20834)
- 科技(19655)
- 理论(19651)
- 技术经济(19507)
- 版(19076)
- 商业(18947)
- 现代(18634)
共检索到624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家栋
中美经济共生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但共生的非对称性也诱发了贸易摩擦。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采用Logistic模型测算中美经济共生模式,并从共生非对称性的维度切入剖析中美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结论表明:中美两国经济共生不断向互利共生模式演进,但两国的共生存在非对称性,诱发了中美贸易摩擦。贸易规模和结构上的不均衡导致了贸易界面共生的非对称性,而投资规模及投资动机的不一致导致了投资界面共生的非对称性,由此招致了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据此,本文认为应对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在于调整中美两国经济共生关系,使其达到新的平衡点,具体包括加快自主创新、加强谈判与协商、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及加大进口贸易力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郁秋 刘海云
文章在简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差异的现状和原因之后,从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需求和供给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研究结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集团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从政治捐赠和总福利水平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供给。从而形成了制度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郁秋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美知识产权摩擦的现状,然后从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需求和供给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中美之间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和美国的产业利益集团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政府从政治捐赠和总福利水平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供给,形成了制度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中美贸易摩擦 诱发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建清 陈果
竞争与合作共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常态。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急剧升级打破了双方此前竞合格局。长期被视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合作遭受冲击,双方竞争加剧,中美关系进入到新的竞合阶段。基于竞合理论,本文认为: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美竞合关系趋于竞争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在于竞合双方实力对比、扮演角色发生了较大改变;即使中美贸易摩擦告一段落,未来中美竞争加剧也是长期性、大概率趋势;无论在军事、安全等高阶政治领域上,还是经贸、科技等低阶政治领域,中美都会开展更多竞争,而在中美双边经贸、国际公共物品等领域,双方依然有着合作的必要;在应对策略上,中国既要加强中美合作、管控分歧,也要捍卫核心利益、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宇 刘永富
准确识别出口贸易与产出间的动态关联机制,对应对当前日益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断点协整检验方法对出口和实际产出长期均衡关系的结构转变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和脉冲响应曲线分析法对出口与实际产出增速的短期动态影响机制以及出口对实际产出的拉动效应进行了测度。估计结果表明:第一,出口贸易与实际产出长期均衡关系存在显著的结构断点,断点具体时间为2010年第三季度;第二,在断点前出口是产出的Granger原因,而在断点后无论是基于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还是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出口均不是产出的Granger原因;第三,基于脉冲响应曲线分析,相对于断点后,在断点前出口对产出表现出更强的拉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出口对产出的拉动效果已明显下降,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稳健增长仍会造成不利冲击。鉴于此,为有效缓冲贸易摩擦的侵害,中国需要快速提升内生增长动力和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中正
中美经贸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格局。据统计,中美货物贸易规模已由本世纪初的700亿美元大幅攀升至2016年的约5800亿美元;2016年双边服务贸易额超过1100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潘家栋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在中美贸易之间持续且巨额的贸易逆差,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扩大的累积效应招致了美国的报复,美国期望以此抑制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势头。借鉴欧洲、日本等国应对美国贸易摩擦的经验,我国应建立扩大进口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机制,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倒逼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平衡进出口贸易差距。具体路径包括扩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影响,提高我国进口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加快数字化贸易平台建设,构建扩大进口贸易的有效载体与路径;充分依托自由贸易区建设,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扩大进口贸易的辐射范围,丰富我国进口产品的供给体系,满足我国居民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关键词:
扩大进口 中美贸易摩擦 机制 路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文娟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美国在贸易的发展速度以及增长幅度得到非常迅猛的增长。然而从中国与美国建立贸易关系之后,两国的贸易关系就在摩擦与曲折中不断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更加严重。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焦点主要为贸易赤字、反倾销、技术壁垒等。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因中美贸易摩擦而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化解中美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基于直接投资的角度,分析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征,对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系及影响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直接投资 中美贸易摩擦 技术壁垒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建来 曹文建 崔婷婷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包括美国迫切改变对华长期贸易逆差、中国崛起引起美国的战略焦虑,美国在经济领域施压中国,以及美国企图通过贸易摩擦抑制我国高新技术发展。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我国应以当前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建立扩大进口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机制,加快自身发展。具体路径包括以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发挥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建设,实现进口方式多元化;充分依托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优化进口来源地的国际布局。
关键词:
扩大进口 中美贸易摩擦 机制 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梦华 孙文婷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也是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主要目标国。随着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研究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并从中探索中国企业的蓬勃发展之道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利用2000~2022年贸易救济网公布的贸易救济案件数据和中国企业的市场势力数据,衡量中美贸易摩擦强度对于中国企业市场力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增加了企业市场势力和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第二,中美贸易摩擦通过缩减对外贸易和投资、降低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削弱企业韧性等渠道对企业市场力量造成负面冲击;第三,基于企业产权性质、行业竞争程度、融资约束程度以及企业要素禀赋的差异,中美贸易摩擦对不同类型企业市场力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第四,利用工具变量法、替换核心变量的衡量指标、删除特殊样本等方式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文章丰富了外部经济不确定下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抗冲击能力,重塑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何宇 陈珍珍 张建华
本文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产出、福利和贸易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Eaton-Kortum模型,拓展了一个三国三部门国际贸易模型,并放松了贸易平衡性假定,以契合中美贸易现实。文章在理论模型基础上,进一步使用中国经济数据进行参数校准,通过数据量化分析中国应对美国贸易战的产出、福利及贸易的变化,最后量化分析扩大开放政策如何长效解决中美贸易分歧。研究表明:面对美国对中国贸易战,"以牙还牙"策略优于"静观其变"策略;美国旨在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而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政策是无效的,只要中国进行反制措施,中美贸易顺差并不会因为贸易战而减少;扩大进口政策一方面可以降低中美贸易中的长期顺差、缓解中美贸易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消费者福利得到改善;通过扩大开放、优化进口结构,能够起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果,且扩大制造业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福利和产出提升效应大于扩大农产品开放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蓝庆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排序从1978年的第27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3位。随着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外贸易摩擦也进入高发期。其中,中美贸易摩擦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影响范围从微观到宏观,从商品到体制政策,涉及金额较大,带来的后果也较为严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研究目标:围绕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制造业相关行业贸易和生产的异质性影响进行机理分析、经验估计和效应模拟。研究方法:基于Anderson和Wincoop(2003)的结构引力模型在行业层面上阐述中美贸易摩擦对制造业格局的影响机理;使用2002~2016年的经验数据估计各行业的贸易替代弹性;将行业贸易替代弹性等经验估计值引入反事实模拟,使用Anderson等(2015)的GEPPML方法模拟中美贸易摩擦经济效应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敏感行业中贸易政策(RTAs和进口关税)的出口效应和产出效应有非常明显的异质性。总体来看,美国发动贸易摩擦对其实现"重塑经济独立"的目标没有实质性意义,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步伐;推进RCEP的生效实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中国对策;中美贸易摩擦和RCEP的实施可能会为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RCEP成员国相关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研究创新:绝大多数贸易政策效应研究直接选取截面数据进行反事实模拟,没有考虑经验事实中不同行业贸易替代弹性的差异;现实中贸易摩擦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聚焦敏感行业进行行业层面的深入研究有更好的现实意义。研究价值:为后续中美贸易摩擦效应评估和对策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证范式的借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扬 林珊
基于经济、政治和安全动机,利用2000—2019年3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直接-间接-扩散”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经济、政治和扩散效应均显著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但经济效应的影响程度低于政治和扩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结构、打压程度和战略意图是弱化经济效应的主要原因,说明美国打压中国制造业的举措呈现精准性和扩散性。虽然中国已采取必要措施消减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依赖国际市场及粗放型贸易模式等问题。中国应把握贸易摩擦对制造业自我革新的倒逼作用,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合理培育创新主体,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制造业发展 政治效应 经济效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光宇 李曌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持续增加。然而,双边贸易不断增强的同时,贸易摩擦也频发,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高发已成为一种常态。由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的具体诱因,并提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期望推动中美双边贸易良好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