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0)
2023(13361)
2022(11577)
2021(10831)
2020(9177)
2019(20725)
2018(20505)
2017(39747)
2016(21414)
2015(23921)
2014(23553)
2013(23411)
2012(21176)
2011(19100)
2010(18740)
2009(16957)
2008(16434)
2007(14118)
2006(12162)
2005(10193)
作者
(63506)
(52904)
(52396)
(49609)
(33325)
(25463)
(23703)
(20890)
(19955)
(18523)
(17778)
(17613)
(16645)
(16396)
(16203)
(16114)
(15935)
(15815)
(15018)
(14808)
(13400)
(12793)
(12567)
(11890)
(11759)
(11646)
(11588)
(11509)
(10677)
(10566)
学科
(86268)
经济(86183)
管理(60891)
(59774)
(49415)
企业(49415)
方法(41221)
数学(35392)
数学方法(35064)
(24630)
贸易(24619)
(23894)
(23271)
中国(20304)
业经(20176)
(19079)
(18668)
地方(18326)
农业(15170)
技术(14628)
产业(13777)
环境(13549)
理论(13480)
(13227)
(13151)
(12379)
财务(12318)
财务管理(12298)
企业财务(11504)
(11400)
机构
大学(304689)
学院(304508)
管理(123095)
(122967)
经济(120604)
理学(108468)
理学院(107319)
管理学(105506)
管理学院(105005)
研究(101184)
中国(70791)
科学(65505)
(63901)
(55027)
业大(51238)
(50878)
(50184)
研究所(47190)
中心(44700)
农业(43897)
财经(41940)
(41618)
北京(39509)
(38224)
(37979)
师范(37503)
(36892)
经济学(36192)
(34081)
经济学院(33064)
基金
项目(219888)
科学(171444)
基金(159352)
研究(155189)
(141043)
国家(139937)
科学基金(119284)
社会(97841)
社会科(92968)
社会科学(92945)
(86701)
基金项目(85803)
自然(79816)
自然科(77942)
自然科学(77920)
自然科学基金(76510)
(72869)
教育(69611)
资助(65187)
编号(62029)
重点(49087)
成果(47852)
(47432)
(47394)
(46352)
创新(43254)
科研(42549)
课题(41961)
计划(41480)
教育部(40146)
期刊
(125220)
经济(125220)
研究(82821)
学报(54150)
(49131)
中国(48711)
科学(47252)
管理(42362)
大学(39820)
学学(38024)
(35025)
农业(34486)
教育(27047)
技术(24203)
业经(22750)
经济研究(21348)
(20129)
金融(20129)
财经(19052)
问题(17834)
(17781)
(17063)
科技(16676)
(16314)
商业(15430)
(14671)
业大(14603)
技术经济(14427)
国际(14359)
图书(14271)
共检索到418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仁淑  赵敏  
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全球产业链进入了重构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日产业链陷入了短链萎缩化、多元化以及脱钩和分化的不利局面,中日产业链重构面临着更大风险,加剧中日关键零部件和技术领域的竞争。然而,中国适时提出的“双循环”新格局及RCEP的生效优化了中日产业链合作的内外部环境,助推中日产业链数字化、去碳化,从而进一步促使中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加深产业链深度融合。中日两国应主动适应国际格局的演变,构建政府和企业“双轮驱动”的数字产业链合作体系,加强第三方市场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区域价值链水平,尽快摆脱中国产业链“低端锁定”的困境,从而有效破解中美贸易摩擦难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吕越  马嘉林  田琳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美国对华发起贸易争端的动因、影响以及中国应对之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失衡,深层次原因是两国在政治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将直接导致中美双边贸易额下降,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产生冲击,引发贸易、投资转移效应,中间进口品成本上升,国民福利下降。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通过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实现价值链地位攀升,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和引领WTO改革和国际贸易投资协定谈判,逐步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带路"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张兴泉  
本文通过对1995~2009年间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统计上的比较,结合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状况,进一步证实产业内贸易水平与贸易摩擦之间的反向关系。产业结构的差异对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消费差异、产业规模差异以及经济外向度差异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而对华FDI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但影响的强弱则大有区别。只有缩小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才能有效提高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逐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振  周冰惠  谢旭斌  王梓楠  
本文通过三国模型从行业收益角度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参与度的提升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发现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其自身遭遇的贸易摩擦有"催化剂效应"和"润滑剂效应"。基于2000—2014年TTBD与WIOD匹配的制造业数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在某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越接近,中国与该贸易伙伴发生贸易摩擦的频率越高,体现在相关行业的贸易摩擦数量越多;中国某行业的相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越高,该行业的相关贸易摩擦越容易得到解决,体现在贸易摩擦的持续时间越短。将以上结论放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中也同样适用。因此,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加剧有着内在的必然性,并且这个摩擦将呈现常态化、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冷静对待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催化剂效应",并重视参与价值链重构的"润滑剂效应",保持自身的改革与开放战略定力,借助外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继续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应对机制,构建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军  周玲玲  张恪渝  
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对象,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重构效应。首先运用沃姆斯利(Walmsley)动态递归方法更新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的基准数据库,然后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与库普曼(Koopman)等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的链接方法,分解中美加征关税对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的影响,从区域价值链视角出发评估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从国家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负面影响颇为严重,却深化了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程度,主要归因于直接贸易规模性转移与间接产业分工格局调整两个方面;从产业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参与区域价值链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异质性。总体而言,对不同行业的区域价值链均呈现促进效应,但电子产业增长相对较高,其次是汽车业、纺织业,原因在于不同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截然不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建霞  黄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位列全球第二。但我国的产业安全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以及相关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等短板相继暴露出来,引发了关于我国产业安全的担忧。文章从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以及应对建议两大方面进行梳理,为更好的实现我国产业安全提供相关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庆瑜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能源政策的转变对全球油气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也直接影响了中美油气贸易。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中美油气贸易跌入谷底,不仅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进口成本增加后中国自美进口部分油气产品大幅下降,也使双方油气上游资源勘探合作和油气技术合作进一步受阻。中美应尽可能缓解贸易摩擦,发挥油气贸易在减缩中美贸易逆差上的作用,加强双方技术合作和投资,推动中美油气合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维林  程倩  王敏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两国贸易正式步入高关税阶段。文章利用过去16年双边HS6贸易数据估算了中美加征关税清单所涉及部门的出口需求弹性,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情景模拟并测算对两国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017年就业人数为基准,美国单方面对中国8个产业部门的商品加征25%关税后,按直接影响测算,上述部门的就业人数将减少31.67万;考虑到价值链传导作用引发的间接影响后,整个国民经济的就业人数将减少136.45万。在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后,美国就业人数将减少5.19万。中国受影响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高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最多;美国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则基本相当,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较深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峰  曹晓蕾  陈思萌  
由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色和定位,决定了中国制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供应链。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在限制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同时,直接影响着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布局,对中国进口输入型供应链和外资植入型供应链产生明显冲击,由此对中国制造规模、出口产品结构、企业技术进步及国内资源整合均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供应链的冲击,短期内应着眼于从需求端稳住外资和出口份额,中长期则应在国内外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史长宽  
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全面性、战略性、长期性特征,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经济发展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内容,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而言,中美贸易摩擦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从冲击对外贸易结构、减少企业利润与投资、阻碍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等多个层面抑制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又能从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优胜劣汰、降低对美贸易依存度等多个层面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外部环境和我国产业结构急需升级的内部需求,应从政策导向、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建设三个维度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而言,面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转变,应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加以引导,并合理配置微观资源要素,策略性对抗与战略性妥协并举,构筑更加有质量的产业结构升级通道;面对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业的打压,应提高我国自主科技实力特别是关键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这既是未来我国谈判最大的筹码,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面对美国对华单边主义,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从容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把握好"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邵冠华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在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我国光伏产品的整体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我国光伏产业技术成本优势明显、产业链成熟、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产能扩张过快、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规则参与少和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当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科学生产,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规则、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合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蓝庆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排序从1978年的第27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3位。随着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外贸易摩擦也进入高发期。其中,中美贸易摩擦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影响范围从微观到宏观,从商品到体制政策,涉及金额较大,带来的后果也较为严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俊慧  
随着中日贸易额的急速增长,中日贸易摩擦也日益白热化。这些贸易摩擦既是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的竞争,同时也反映了两国在生产这些贸易商品的产业上的竞争。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在金额增长和商品结构变化两方面的发展,指出了中日贸易摩擦与两国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的时滞关系,并据此预测了未来可能发生贸易摩擦的产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子源  王禹  许世卫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和美国大豆、豆油、豆粕的价格月度时间序列,采用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APT-ECM),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前后国内油料价格受国际油料价格冲击影响及波动传导因素。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前后,国内大豆价格受国际大豆价格冲击影响显著,反之不显著;国内大豆受国际豆油价格冲击影响存在前期稳定后期波动的显著差异,国际豆油对国内大豆价格也存在"二次波峰"传导机制;国内豆油受国际豆油价格冲击影响并不显著,国际豆油贸易壁垒会使国内豆油价格和国内豆粕价格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周期变长,增加国内油料产业链的实现周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红蕾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大宗商品贸易和金融业发展也有一定阻碍。但总体看,贸易摩擦本身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有限、影响可控。为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阻碍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步伐、改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扩大内需、开辟多元化出口市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合理的贸易摩擦预防机制,合理运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