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8)
2023(15100)
2022(12523)
2021(11533)
2020(9699)
2019(21586)
2018(21080)
2017(39896)
2016(21385)
2015(23894)
2014(23279)
2013(23361)
2012(21148)
2011(19130)
2010(19071)
2009(18545)
2008(18614)
2007(16507)
2006(14596)
2005(13511)
作者
(62090)
(51979)
(51782)
(48857)
(32962)
(24727)
(23317)
(20209)
(19574)
(18372)
(17875)
(17143)
(16699)
(16576)
(16206)
(15639)
(15451)
(15162)
(14951)
(14824)
(12959)
(12714)
(12488)
(11801)
(11595)
(11499)
(11497)
(11409)
(10287)
(10185)
学科
(95137)
经济(94991)
(92157)
(82666)
企业(82666)
管理(81813)
方法(41725)
数学(32623)
数学方法(32438)
(32242)
(30384)
业经(30218)
(26648)
贸易(26634)
(25969)
中国(25448)
(23114)
(22688)
财务(22663)
财务管理(22634)
企业财务(21443)
农业(20775)
技术(18238)
(17320)
(16659)
(16261)
(15960)
(15378)
银行(15344)
理论(15035)
机构
学院(318026)
大学(315416)
(145439)
经济(143222)
管理(125858)
理学(108543)
理学院(107506)
研究(107008)
管理学(106315)
管理学院(105731)
中国(85251)
(67438)
(65650)
科学(60652)
(56281)
财经(53555)
(53387)
(48886)
研究所(48085)
中心(47181)
(46482)
业大(46272)
经济学(45222)
农业(44416)
北京(41342)
经济学院(40829)
财经大学(39666)
(38131)
商学(36698)
商学院(36363)
基金
项目(206995)
科学(165129)
基金(155401)
研究(149553)
(135907)
国家(134751)
科学基金(116335)
社会(100905)
社会科(95899)
社会科学(95878)
基金项目(81422)
(77950)
自然(74342)
自然科(72670)
自然科学(72646)
自然科学基金(71496)
教育(66650)
(65514)
资助(63002)
编号(56711)
(47454)
重点(46388)
(46130)
成果(45029)
(44329)
(44008)
国家社会(43217)
(43084)
创新(42429)
教育部(41149)
期刊
(160939)
经济(160939)
研究(94931)
中国(59968)
(55548)
(52572)
管理(51108)
学报(47768)
科学(46018)
大学(37162)
农业(35821)
学学(35693)
(30755)
金融(30755)
财经(27702)
经济研究(27090)
业经(27058)
技术(25797)
(23915)
(23129)
教育(22539)
问题(22102)
(21970)
国际(20959)
世界(18707)
技术经济(17326)
商业(15692)
现代(15159)
(14879)
财会(14668)
共检索到477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张弘媛  
中美贸易摩擦会抑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间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同时也会使基于后向联系的生产长度相对更快地缩短,从而引致生产线位置相对向上游移动,最终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美贸易摩擦是长期性和复杂化的,因此,中国应进一步开放并深层次地融入世界经济,换取更广阔更持续的发展空间;政府部门应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推动相关产业向价值链上游移动;企业应拓展新产品类别、向替代产品转移,或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及直接出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同时,我国应培育更多的自主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生产环节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礼辉  任洁  朱磊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研究目标:围绕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制造业相关行业贸易和生产的异质性影响进行机理分析、经验估计和效应模拟。研究方法:基于Anderson和Wincoop(2003)的结构引力模型在行业层面上阐述中美贸易摩擦对制造业格局的影响机理;使用2002~2016年的经验数据估计各行业的贸易替代弹性;将行业贸易替代弹性等经验估计值引入反事实模拟,使用Anderson等(2015)的GEPPML方法模拟中美贸易摩擦经济效应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敏感行业中贸易政策(RTAs和进口关税)的出口效应和产出效应有非常明显的异质性。总体来看,美国发动贸易摩擦对其实现"重塑经济独立"的目标没有实质性意义,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步伐;推进RCEP的生效实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中国对策;中美贸易摩擦和RCEP的实施可能会为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RCEP成员国相关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研究创新:绝大多数贸易政策效应研究直接选取截面数据进行反事实模拟,没有考虑经验事实中不同行业贸易替代弹性的差异;现实中贸易摩擦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聚焦敏感行业进行行业层面的深入研究有更好的现实意义。研究价值:为后续中美贸易摩擦效应评估和对策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证范式的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吕越  马嘉林  田琳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美国对华发起贸易争端的动因、影响以及中国应对之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失衡,深层次原因是两国在政治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将直接导致中美双边贸易额下降,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产生冲击,引发贸易、投资转移效应,中间进口品成本上升,国民福利下降。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通过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实现价值链地位攀升,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和引领WTO改革和国际贸易投资协定谈判,逐步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带路"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峰  曹晓蕾  陈思萌  
由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色和定位,决定了中国制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供应链。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在限制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同时,直接影响着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布局,对中国进口输入型供应链和外资植入型供应链产生明显冲击,由此对中国制造规模、出口产品结构、企业技术进步及国内资源整合均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供应链的冲击,短期内应着眼于从需求端稳住外资和出口份额,中长期则应在国内外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洪俊杰  杨志浩  
面对中国制造业的腾飞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政府自特朗普上台以来频繁制造对华贸易摩擦,大力倡导美国制造业回流。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关乎中国经济发展之命脉。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有何启示?中美贸易摩擦究竟对中国制造业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美国制造业发展脉络及经验,明确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新变化以及中国制造业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新特征的基础上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从市场、技术、人才及比较优势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扬  林珊  
基于经济、政治和安全动机,利用2000—2019年3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直接-间接-扩散”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经济、政治和扩散效应均显著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但经济效应的影响程度低于政治和扩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结构、打压程度和战略意图是弱化经济效应的主要原因,说明美国打压中国制造业的举措呈现精准性和扩散性。虽然中国已采取必要措施消减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依赖国际市场及粗放型贸易模式等问题。中国应把握贸易摩擦对制造业自我革新的倒逼作用,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合理培育创新主体,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维林  程倩  王敏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两国贸易正式步入高关税阶段。文章利用过去16年双边HS6贸易数据估算了中美加征关税清单所涉及部门的出口需求弹性,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情景模拟并测算对两国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017年就业人数为基准,美国单方面对中国8个产业部门的商品加征25%关税后,按直接影响测算,上述部门的就业人数将减少31.67万;考虑到价值链传导作用引发的间接影响后,整个国民经济的就业人数将减少136.45万。在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后,美国就业人数将减少5.19万。中国受影响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高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最多;美国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则基本相当,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较深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振  周冰惠  谢旭斌  王梓楠  
本文通过三国模型从行业收益角度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参与度的提升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发现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其自身遭遇的贸易摩擦有"催化剂效应"和"润滑剂效应"。基于2000—2014年TTBD与WIOD匹配的制造业数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在某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越接近,中国与该贸易伙伴发生贸易摩擦的频率越高,体现在相关行业的贸易摩擦数量越多;中国某行业的相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越高,该行业的相关贸易摩擦越容易得到解决,体现在贸易摩擦的持续时间越短。将以上结论放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中也同样适用。因此,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加剧有着内在的必然性,并且这个摩擦将呈现常态化、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冷静对待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催化剂效应",并重视参与价值链重构的"润滑剂效应",保持自身的改革与开放战略定力,借助外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继续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应对机制,构建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蓝庆新  窦凯  
2018年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与以往不同,美国对中国征税的焦点集中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矛盾根源不在于贸易失衡,而是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攀升而导致中美双方贸易竞争性增强。文章对GVC参与度指数和GVC地位指数的测度表明,中美之间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逐渐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此验证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动态GTAP模型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宏观经济、部门产出和全球价值链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大于美国,但对中国整体经济而言,贸易摩擦的影响完全处于可控状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跟强  潘文卿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本文利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清单、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中美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等数据,使用Taylor一阶展开法和考虑消费异质性的Creedy方法测算了中美贸易摩擦给全球价值链参与者带来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无论基于Taylor一阶展开法还是Creedy方法,本轮贸易摩擦给中美两国自身带来的福利损失最大,且美国受损程度明显高于中国;第二,全球价值链上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员以及日本、德国、英国等经济体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福利损失较大;第三,国别责任分解表明中美福利损失主要来源于自身加税行为,而其他绝大多数经济体的损失主要由美国加税引致;第四,收入分配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引致的中国福利损失是累退性的,而美国福利受损程度与收入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不利于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全球价值链各参与者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主动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国际治理秩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军  周玲玲  张恪渝  
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对象,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重构效应。首先运用沃姆斯利(Walmsley)动态递归方法更新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的基准数据库,然后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与库普曼(Koopman)等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的链接方法,分解中美加征关税对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的影响,从区域价值链视角出发评估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从国家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负面影响颇为严重,却深化了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程度,主要归因于直接贸易规模性转移与间接产业分工格局调整两个方面;从产业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参与区域价值链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异质性。总体而言,对不同行业的区域价值链均呈现促进效应,但电子产业增长相对较高,其次是汽车业、纺织业,原因在于不同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截然不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鲁慧鑫   冯宗宪  
利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数据,分析数字贸易限制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贸易限制显著抑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基础设施领域限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消极影响最大,电子交易限制、知识产权限制以及其他限制次之,支付系统限制不显著;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受数字贸易壁垒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扩展分析表明,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和行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受数字贸易限制的消极影响越突出。基于此,应适度放宽数字贸易限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满岩  
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在对中美贸易及贸易摩擦发展变化进行追溯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进而对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中国政府应对贸易摩擦、为产业提供保障的策略及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跃迁的实现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陆亚琴  韩雨杉  
运用2010—2017年ADB-MRIO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并实证检验了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1)提升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其影响路径表现为缩短后向联系的生产链长度来实现;(2)贸易便利化的4个细分指标均表明提升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又以口岸效率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3)提升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促进中国中低技术层次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作用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