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0)
2023(13426)
2022(11397)
2021(10389)
2020(8713)
2019(19991)
2018(19566)
2017(37120)
2016(19840)
2015(22106)
2014(21814)
2013(21156)
2012(19972)
2011(17959)
2010(17852)
2009(15991)
2008(15441)
2007(13451)
2006(11982)
2005(10987)
作者
(56248)
(47004)
(46591)
(44256)
(29772)
(22503)
(21345)
(18359)
(18036)
(16699)
(16019)
(15858)
(15118)
(14768)
(14630)
(14547)
(14104)
(13829)
(13670)
(13594)
(11699)
(11573)
(11432)
(11012)
(10594)
(10454)
(10429)
(10409)
(9550)
(9285)
学科
(86108)
经济(86017)
管理(52844)
(50374)
(39656)
企业(39656)
方法(35115)
数学(30478)
数学方法(30038)
中国(25565)
(23650)
(23637)
贸易(23618)
地方(23408)
(22888)
业经(19603)
(18985)
(15927)
农业(15781)
(15001)
(14208)
银行(14175)
(13941)
金融(13939)
(13682)
环境(13258)
技术(12916)
地方经济(12451)
(12438)
理论(12276)
机构
学院(272197)
大学(271770)
(115865)
经济(113607)
管理(102993)
研究(96787)
理学(87905)
理学院(86953)
管理学(85322)
管理学院(84846)
中国(73962)
(58128)
科学(58114)
(51642)
(48150)
(47183)
中心(45704)
研究所(43547)
(42775)
财经(40425)
业大(40298)
农业(36970)
(36770)
北京(36476)
(36443)
师范(36003)
(35896)
经济学(35432)
(34131)
经济学院(31944)
基金
项目(184182)
科学(145115)
研究(134722)
基金(133218)
(117000)
国家(116026)
科学基金(99158)
社会(85758)
社会科(81497)
社会科学(81481)
(72332)
基金项目(69467)
自然(63698)
自然科(62270)
自然科学(62252)
教育(61587)
(61225)
自然科学基金(61103)
资助(54958)
编号(54398)
(44782)
成果(43747)
重点(42247)
(40409)
(38839)
课题(37765)
创新(36389)
国家社会(35934)
科研(35823)
发展(35417)
期刊
(129120)
经济(129120)
研究(82534)
中国(57669)
(43429)
学报(42455)
管理(39879)
(39082)
科学(38851)
大学(32903)
教育(31320)
学学(30683)
农业(29966)
(28253)
金融(28253)
技术(25153)
业经(22293)
经济研究(21290)
财经(19628)
问题(17987)
(17925)
(17014)
国际(16306)
(16098)
图书(15192)
世界(13749)
技术经济(12966)
商业(12663)
理论(12645)
(12261)
共检索到423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史沛然  
文章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影响。在使用货物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本文发现,拉美各国的产品对受到加征关税影响的中国和美国产品的可替代率普遍较低。除少数国家外,中国和美国从拉美进口的双方关税清单涉及产品的金额有限。整体而言,在短期内,拉丁美洲受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负面冲击较小。然而,确实存在少数区域性大国直接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并可能在短期内因扩大对美和对华出口而受益。此外,通过扩展引力模型的实证结果并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文章进一步发现,拉美各国均具备扩大出口的能力。无论贸易摩擦是否持续,拉美国家均可通过扩大对华出口其优势产品使中国和拉美共同受益。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董银果  Carolina Callejas  
中国与拉丁美洲经贸关系的发展可分为中国入世前和入世后两个阶段。中国入世前,双边关系发展较为平缓,而入世后,经贸发展急剧增加,贸易的产品比较多样化,产业间贸易特点明显,即中国主要出口技术含量低的工业品,而进口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中国与南美洲多处于逆差状态,原因在于互补贸易的特点较为明确,而与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地区由于出口产品相似性,相互竞争拉美市场和第三国市场。展望未来,双边贸易发展仍将扩大,拉美国家由于中国进口的增加,贸易环境将改善;同时,在制成品领域,贸易壁垒愈显突出;双边投资将扩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康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虽然至今规模尚小,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在拉丁美洲贸易投资空间巨大,得益于拉丁美洲国家迅速的经济增长、潜在的广阔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当然,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经贸活动仍面临许多风险和困难,主要是东道国国家的投资环境较复杂、国际竞争者较多和中国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较弱。通过比较中国与拉丁美洲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中国和拉丁美洲存在更多互补利益和双赢互惠的前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振林  
最近,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总结概括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贸易改革成功的经验,并向全球范围推介,指出拉美地区这些经验,解决了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它为发展中国家对付经济动荡,实行更为开放的、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的贸易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80年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许多国家都开展了根本性贸易政策改革,这种改革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拉美地区的贸易改革使各国贸易体制变得日益外向化.改革是由下列因素导致的:(1)1982年爆发的债务危机的影响;(2)世界上其他地区外向型体制的成功经验对拉美地区的影响; (3)国际环境变得越来越有利于贸易政策自由化. (4...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Jaime Ortiz  刘德学  吴建新  
基于扩展的标准化二次利润函数模型实证研究拉美国家对中国出口绩效的结果表明,拉美国家对中国的良好出口绩效促进了拉丁美洲经济增长,但也使拉美国家产生对低廉价格和微薄利润的长期依赖性,以至于削弱了拉美经济的成长性。鉴于此,拉美国家应该从当前的产品基础中摆脱出来,寻求出口产品多元化,并积极向价值链的更高位置攀升,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叶欣  杨剑  崔卫杰  张威  
本文详细分析了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阶段、类型、数量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等基本情况,归纳总结了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模式、法律体系、管理架构和政策体系。部分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模式、政策制度等较为先进,对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甚至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借鉴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相关园区建设现状和要求,有针对性地从立法、创新、市场作用、运行机制、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克明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方认为双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引致了这一现状,但这一摩擦实质是由于中美双方对于产品的依存度不同,进而造成的内在市场摩擦。本文以中美历史进出口贸易数据及历届总统大选数据为基础,根据贸易摩擦与美国选票系统粘性关系,构建了中美贸易依存度影响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摩擦下中国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并利用贸易粘性关系有效遏制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志祥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外国投资和对外贸易一直是拉美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每年都有大量的外资流入拉美国家,1996年流入外资350亿美元,1997年吸收直接外国投资500多亿美元;同时,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和1997年拉美地区对外贸易分别为4879亿美元和5114亿美元,其中进口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耀源  李一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而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引起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敌视,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愈演愈烈。在这一国际环境大背景下,中国必须进一步完善全球贸易理论体系,重构治理体系,从而更好地带动中国经济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建蕾  秦富  刘岩  
中国与拉丁美洲(简称拉美)国家农业资源互补性较强,近年来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较快。本文分析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前景和挑战,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主要表现为拉美国家向中国的出口,且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少数产品,贸易发展非常不平衡。随着中国和拉美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双方对农产品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对各自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也都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双方之间存在巨大的农产品贸易潜力,但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也面临着跨国公司控制、贸易成本高昂、拉美国家农业投资环境不理想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建议要加强贸易促进,改善市场准入,建立均衡的贸易关系,改善农业投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焰  李先德  
200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提出中国将加强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在农业、投资、减贫等多领域的全面合作。本文在介绍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农业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农业贸易和农业合作现状,并对未来如何加强并推动中国同该区域的农业合作与交流进行了展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志刚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蓝图,提出通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建设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的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就国内环境而言,新旧动能转变尚待时日,新时代发展新兴生产力需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就国际环境而言,最不确定的因素来自美国,最深层的原因是中国的发展强大可能触及其世界霸权主义的核心利益。研究认为,中国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底气;美国的战略焦虑致使其调整对华战略——从战略接触变为战略竞争对手,这一战略变化预示着美国对中国发展的干扰和遏制,不仅不会停止而且还有可能扩展和加深,这一态势可能会一直延续到中国经济总量大大超过美国而告一段落。由此判断,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是迟早的,能否达成协议没有本质区别。但是,若能最终达成协议,从短期来说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发展会相对平稳,否则在新旧动能还未完成转变之际会加大中国经济的波动,但仍会保持在6%左右;从长期看,若能达成协议,中国经济将会获得一段相对较好的发展时间,用时间换空间,实现新旧动能较快转变,否则中美间的贸易摩擦有更大的可能性扩展到其他领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潘晓明  
国家间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会使国家间的政策互不合作比合作时付出更大的成本。无论模型分析还是博弈论都证明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共同繁荣的理性选择。然而,特朗普总统的贸易保护主义追求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和美国竞争优势的最大限度优化,冲击了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使国际经济治理陷入困境。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出现危机,国际贸易治理面临协调困难;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贸易基本原则正在受到挑战,而新的规则尚未明确,加剧了各国贸易政策的摩擦和利益分化。与此同时,各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意愿降低,世界经济面临协调不力的风险。国际经济治理困境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各种摩擦的累积和发酵的结果,更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各国力量博弈的表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邬玉婷  
随着科技的变革和发展,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市场上的地位越发凸显,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后,中国服务贸易领域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通过分析全球及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中美服务贸易的差距、中国服务贸易的短板等问题,最后立足于金融和外汇等政策角度对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近期要加强贸易协议研究和维护市场稳定,中期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国家对金融及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远期要大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洲自贸区的形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成玉  
中美贸易摩擦存在长期性和反复性,欧盟作为最大发达经济体,转移与承接部分中美贸易份额,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外贸压力。从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维度,文章在理论层面进行中欧转移与承接中美贸易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发现,欧盟对于中国出口美国存在替代效应的产品主要包括通信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电气机械设备、服装、鞋、配电设备、特殊工业设备、风电设备等,中国相关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较高,欧美处于较为下游地位且对华依赖较强,具备贸易替代的必要条件;欧盟对于中国进口美国存在替代效应的产品主要包括飞行器、乘用车、电子元器件、测量仪器、特殊工业设备、药物、汽车零部件、电诊断仪、医用设备、肉类(含猪肉)等,欧盟相关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国际分工地位更高,对美国产品替代性强且对华出口意愿更为积极。欧盟是中美贸易的重要替代市场,深化中欧经贸关系并对美形成触动有助于中国在贸易摩擦中争取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