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91)
2023(16588)
2022(14487)
2021(13378)
2020(11327)
2019(26059)
2018(25641)
2017(49876)
2016(26878)
2015(30447)
2014(30159)
2013(29720)
2012(27117)
2011(24341)
2010(24220)
2009(21686)
2008(20721)
2007(17972)
2006(15478)
2005(13148)
作者
(77799)
(64790)
(64199)
(60968)
(40994)
(31086)
(29253)
(25596)
(24650)
(22912)
(21910)
(21703)
(20584)
(20294)
(20135)
(19900)
(19409)
(19339)
(18482)
(18477)
(16080)
(15787)
(15709)
(14891)
(14487)
(14317)
(14188)
(14179)
(13047)
(12790)
学科
(109254)
经济(109141)
管理(76886)
(71946)
(60329)
企业(60329)
方法(53256)
数学(46241)
数学方法(45468)
(28359)
中国(26148)
(26070)
贸易(26056)
(25345)
(25289)
业经(24576)
(24335)
地方(22141)
理论(19215)
环境(19140)
农业(18713)
技术(17503)
(17381)
(17267)
(16447)
财务(16365)
财务管理(16326)
(15620)
企业财务(15361)
产业(14758)
机构
学院(377935)
大学(377320)
(150551)
管理(150014)
经济(147467)
理学(131286)
理学院(129902)
管理学(127136)
管理学院(126507)
研究(125216)
中国(89798)
科学(79816)
(79664)
(64581)
(63819)
(62320)
业大(60032)
研究所(57358)
中心(56504)
(53630)
财经(52911)
农业(50523)
北京(49545)
(48253)
(48203)
师范(47661)
(46639)
经济学(44904)
(43456)
技术(41535)
基金
项目(268210)
科学(210264)
基金(194235)
研究(192210)
(171021)
国家(169688)
科学基金(145415)
社会(119422)
社会科(113286)
社会科学(113254)
(105950)
基金项目(102723)
自然(97193)
自然科(94943)
自然科学(94916)
自然科学基金(93167)
(89245)
教育(88829)
资助(81213)
编号(77827)
成果(61202)
重点(60586)
(58395)
(57764)
(56299)
课题(53677)
创新(52531)
科研(52012)
计划(49786)
教育部(49779)
期刊
(155375)
经济(155375)
研究(104281)
中国(66709)
学报(62970)
科学(56914)
(56779)
管理(54837)
(48000)
大学(47733)
学学(45224)
教育(40880)
农业(40016)
技术(34762)
业经(26714)
(26288)
金融(26288)
经济研究(26019)
财经(24584)
(21433)
(21105)
问题(21027)
(19176)
科技(18791)
技术经济(18458)
图书(18319)
(17821)
统计(17754)
商业(17291)
理论(16661)
共检索到533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宇宁  庞军  
文章根据联合国统计司商品与行业口径对照表和WIOD数据库,基于HS六位编码商品和MRIO模型方法,测算了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产业关联、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战使美国、中国各行业的后向关联此消彼长,反映中国未来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增强而美国将有所减弱;中国绝大多数部门前向关联的减小表明其对全球经济的依赖程度将有所降低,美国正好相反。同时,贸易战的冲击使两国碳排放出现下降,且中国碳减排量明显高于美国,但世界其他地区能否减排取决于其对中美最终品需求缺口的补足程度。中国自身应基于WTO规则进一步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在提升产业关联的同时实现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韦韬  彭水军  
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美贸易内涵能源总量、消费结构和部门分布。结果显示,中美净出口内涵能源增长非常迅速,除新能源外,其他五类内涵能源均属净出口,表明中美出口已成为中国大量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贸易内涵能源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流向美国的出口内涵能源主要集中在煤、电力与热力、石油产品,而中国进口美国内涵能源依次为石油产品、天然气、电力与热力、煤。中美相同部门能源强度不同,中国只有少数部门的能源强度低于美国,因此中国进出口美国的内涵能源部门结构也完全不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韦韬  彭水军  
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美贸易内涵能源总量、消费结构和部门分布。结果显示,中美净出口内涵能源增长非常迅速,除新能源外,其他五类内涵能源均属净出口,表明中美出口已成为中国大量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贸易内涵能源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流向美国的出口内涵能源主要集中在煤、电力与热力、石油产品,而中国进口美国内涵能源依次为石油产品、天然气、电力与热力、煤。中美相同部门能源强度不同,中国只有少数部门的能源强度低于美国,因此中国进出口美国的内涵能源部门结构也完全不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俊伶  王克  邹骥  
贸易与气候变化体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影响一国排放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效果。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GTAP8最新数据库,本文计算了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和2007年贸易内涵碳流向。结果显示,发达国家主要是贸易内涵碳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主要为贸易内涵碳净出口国。中国是最大的内涵碳输出地,贸易成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力。电力行业与运输服务业是排放贡献最大的行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和运输服务业等行业是内涵碳排放最高的行业。随着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比重下降,发展中国家比重上升,贸易发展和排放转移会由于发展中国家排放系数更高导致全球排放净增长。因此,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设计中要协调好贸易与应对气候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俊伶  王克  
文章基于海关商品HS四位编码,构建了详细的进出口商品与投入产出部门的匹配方法,纠正了已有文献基于HS二位编码计算带来的严重的行业出口额和贸易内涵碳误差,实现90%以上的准确率。实证对比发现,基于HS二位编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部门的贸易额易被误判为0,化学工业等行业的测算存在误差。事实上,2007~2011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出口规模最大的行业,也是2007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内涵碳最多的部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晶梅  王新影  贾红宇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拥有大量的隐含碳顺差,中国单位出口的平均污染量是其从日本进口的5.3-7.5倍。因此,由于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更为"肮脏",中国成为日本转移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对影响中日贸易污染条件变迁的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效应和日本中间投入结构效应为负,对改善中日贸易污染条件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日本碳排放强度效应、中国出口结构及日本进口结构效应为正,加剧了中国贸易污染条件的恶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文章首先基于GTAP数据库构建了GTAP-MRIO模型,对2004-2011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效应进行实证评估。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为了满足外国最终需求引致大量碳排放净转入,且中国净转入排放主要流向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凸显"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的典型事实。其次,进一步利用GTAP-E模型对未来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碳排放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多边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更为有利,将导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欧盟除外)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对中国而言,"单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文章首先基于GTAP数据库构建了GTAP-MRIO模型,对2004-2011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效应进行实证评估。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为了满足外国最终需求引致大量碳排放净转入,且中国净转入排放主要流向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凸显"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的典型事实。其次,进一步利用GTAP-E模型对未来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碳排放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多边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更为有利,将导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欧盟除外)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对中国而言,"单边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自由化"将导致中国经济总量和碳排放同步增加,碳排放强度维持基本不变,比较而言,参与"多边自由化"对中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实际GDP增长和消费者福利改善更为有利;而"多边贸易自由化+TPP+TTIP"对中国构成了明显的贸易歧视,导致中国贸易条件和消费者福利显著恶化,经济总量明显下降的同时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均上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庞军  张浚哲  
文章基于GTAP8构建M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CO2排放量,以及中国和欧盟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行业分布,并采用LMDI方法将2004~2007年中欧双边贸易中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基于生产端的CO2排放量明显高于消费端,欧盟则相反;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国,欧盟则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地区。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增加显著,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起着削减作用,结构效应总体为增加作用但程度很小;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的增幅较小,其中规模效应起着增加的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姚博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强劲增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深层次原因除了统计方法和口径的差异外,还有美国对华实施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及其产业结构调整等。从美国"301调查"及"特别301调查"的历史教训,以及2018年不断加剧的中美贸易战风险看,我国不仅要做好贸易反制措施,还要密切防范房地产泡沫、地方隐形债务、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等国内经济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杰锋  
文章针对制造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产业部类形成面向MRIO的投入产出表,得到精细化的MRIO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测度,并按照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效率效应、技术效应和相应的结构与规模效应进行MRIO的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效应分解。结果证实,不同的制造业各部类产业贸易对应的MRIO存在多种测度结果,应该从隐含碳生产机制出发治理结构矛盾,从制造业产品出发形成新的贸易隐含碳控制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杰锋  
文章针对制造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产业部类形成面向MRIO的投入产出表,得到精细化的MRIO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测度,并按照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效率效应、技术效应和相应的结构与规模效应进行MRIO的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效应分解。结果证实,不同的制造业各部类产业贸易对应的MRIO存在多种测度结果,应该从隐含碳生产机制出发治理结构矛盾,从制造业产品出发形成新的贸易隐含碳控制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张力  李孟刚  
文章在对MRIO模型构建及碳核算方法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选取了2016年京津冀地区隐含碳的投入产出表,对该地区碳足迹、隐含碳现状进行分析,以此确认各地区的碳排放责任分配,进一步实现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治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江林  申屠廉盛  
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结论是: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或者贸易战加码,若中国不反制,在中短期会导致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恶化,而美国相应指标明显改善;若中国基本对等反制,会在中短期里使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指标得到一定提升,而美国相应指标呈现恶化;无论中国是否反制,中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都会出现一定的恶化,反制还会恶化更多一些;如果中国不反制,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也会出现一定的恶化,而如果中国基本对等反制,则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会更加恶化。中国应坚决反对贸易战,若美国执意发动和升级贸易战,中国应坚决予以对等反制以迫使美国停止贸易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