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12)
2023(20152)
2022(17211)
2021(16036)
2020(13522)
2019(30897)
2018(30378)
2017(57527)
2016(31255)
2015(35147)
2014(34965)
2013(34434)
2012(31570)
2011(28705)
2010(28328)
2009(26161)
2008(25124)
2007(21771)
2006(19136)
2005(16823)
作者
(91835)
(76916)
(76036)
(72444)
(48664)
(36748)
(34590)
(30299)
(29192)
(27048)
(26142)
(25721)
(24492)
(24179)
(23676)
(23649)
(22784)
(22628)
(21914)
(21914)
(19109)
(18944)
(18490)
(17508)
(17234)
(16820)
(16775)
(16545)
(15438)
(15084)
学科
(136862)
经济(136713)
管理(86226)
(79912)
(64531)
企业(64531)
方法(58641)
数学(51277)
数学方法(50687)
中国(35609)
(34132)
(31767)
(31199)
贸易(31184)
(30307)
(29882)
地方(28115)
业经(27557)
(23140)
农业(22872)
理论(20036)
环境(19837)
(19413)
(19062)
(19010)
金融(19002)
银行(18986)
(18650)
技术(18617)
财务(18565)
机构
大学(447703)
学院(444397)
(188503)
经济(184874)
管理(170076)
研究(157861)
理学(147605)
理学院(145932)
管理学(143258)
管理学院(142489)
中国(116397)
科学(97388)
(95127)
(82437)
(80048)
(78803)
研究所(73404)
中心(69881)
业大(69714)
财经(66624)
(63488)
农业(62232)
(60860)
北京(59817)
经济学(58007)
(57425)
(56863)
师范(56159)
经济学院(52215)
(50572)
基金
项目(307395)
科学(240234)
基金(224152)
研究(218318)
(198575)
国家(197016)
科学基金(167209)
社会(139209)
社会科(132021)
社会科学(131987)
(118055)
基金项目(118033)
自然(109793)
自然科(107254)
自然科学(107221)
自然科学基金(105306)
(100477)
教育(99992)
资助(92863)
编号(86403)
重点(69439)
成果(69414)
(67880)
(65710)
(63330)
课题(59972)
科研(59367)
创新(59316)
国家社会(58334)
教育部(57827)
期刊
(202909)
经济(202909)
研究(130916)
中国(82655)
学报(77729)
(71055)
科学(68403)
管理(62313)
(61961)
大学(58234)
学学(55292)
农业(48784)
教育(44074)
技术(37714)
(35765)
金融(35765)
经济研究(34640)
财经(32772)
业经(31081)
(28289)
问题(27084)
(26492)
(25869)
国际(23412)
技术经济(21674)
(21567)
科技(21318)
世界(21289)
统计(20800)
图书(20167)
共检索到654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张宇璇  
本文基于双边贸易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方法,利用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增加值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第三国增加值的作用。研究表明,1995~2017年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增加值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同时亚洲经济体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增加值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加值,表明中国不仅已经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而且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产业的影响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通过承接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日益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并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是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产业转移日显重要。因此,中美贸易争端将会给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所谓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或者"去中国化"是不可能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丹青  于津平  
依据投入产出表是目前研究贸易增加值的主要方法,本文则从企业生产增加值出发,寻求企业生产增加值和出口贸易增加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1999-2007年企业层面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是出口贸易增加值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FDI流入、研发投入、品牌营销、全要素生产率是提升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持续扩大的出口规模并没有带来贸易增加值率的相应增长,反而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增加;而政府补贴确实能对企业出口增加值率产生正向影响,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增加值收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学君  潘江  
国际贸易的中间品贸易的兴起,使传统关境贸易统计无法准确衡量全球价值链下一国的实际贸易利得。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重新评估加入WTO对于中国出口的真实影响,以及关境统计下WTO贸易促进作用与真实状况的偏离。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1)总体上,中国加入WTO显著促进其增加值出口,但关境统计明显高估了WTO贸易促进作用。(2)分行业看,WTO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贸易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加入WTO显著地促进了中国非制造业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出口,却抑制了中国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出口。(3)进一步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学君  潘江  
国际贸易的中间品贸易的兴起,使传统关境贸易统计无法准确衡量全球价值链下一国的实际贸易利得。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重新评估加入WTO对于中国出口的真实影响,以及关境统计下WTO贸易促进作用与真实状况的偏离。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1)总体上,中国加入WTO显著促进其增加值出口,但关境统计明显高估了WTO贸易促进作用。(2)分行业看,WTO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贸易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加入WTO显著地促进了中国非制造业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出口,却抑制了中国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出口。(3)进一步研究发现,关境统计数据对于WTO贸易促进作用的高估问题仅存在于制造业,对于农林牧渔业等其他三个行业反而存在低估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小慧  战岐林  
文章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本地增加值率(DVAR),发现中国的DVAR在国际比较之中处于较高位置,但与主要贸易伙伴相比略低。对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出口DVAR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多地使用了来自两个国家(地区)的进口投入,而且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其DVAR偏低。中国DVAR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生产之中采用了较多的国内投入,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减少了进口投入的使用,提高了中国DVAR。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瑶  朱明侠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基于两种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所得到的数据,研究了中国出口产成品贸易增加值的变化路径,进而分析了中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演变。研究表明:我国中间产品出口的构成部分占出口份额的发展较快,并且在2011年已超过最终产品出口相应部分的份额;发达国家及中国周边国家对我国产成品出口的影响在降低,相反,发展中国家和资源型国家的影响在不断增加;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中国出口中的相对参与程度在降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江希  刘似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本文利用WIO数据库中1995-2011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估算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及其细分的14个行业向美国的出口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利益体现在出口增加值逐年增加;剔除出口扩张数量效应,出口增加值率稳定在[40%,50%]区间内,短时期内很难快速提高;在出口增加值影响因素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VEC计量模型中,长期内垂直专业化程度对增加值的影响高于其它变量,其余依次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而短期内变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与长期恰好相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牛华  马艳昕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国服务业出口中有一定比例来自国外的增加值,官方贸易统计数据不仅存在"统计幻象",还可能会误导贸易政策。利用总贸易核算法对中国服务业出口APEC~①经济体的增加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率呈现下降趋势;隐含在最终品中的增加值减少,被直接进口国(地区)用于生产出口品的中间品占比增加,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服务业出口的国别(地区)分布呈现出"一头独大"趋势,作为主要出口地的美国占比从1995年的16.59%上升至2011年的34.41%;服务业出口APEC经济体的结构已经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代鹏  崔日明  
本文借助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了中国1995~2009年22个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及其就业效应,并利用结构分解法(SDA)分析了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2000~2009年增加值出口对各行业总就业的边际拉动量均趋于下降,但对大部分行业总就业的拉动量趋于增加。从分技能来看,增加值出口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的贡献最大,中等技能劳动力次之,高技能劳动力最小。尽管增加值出口对中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但其呈现强劲的上升态势。进一步考察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最终品和中间品出口规模扩张是增加值出口的就业拉动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毅  张潇  
根据Wang at el.(2013)提出的总出口增加值分解法,重新评估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演变趋势,并从增加值分解和产业分解层面研究中国出口贸易。研究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生产中逐渐向高附加值部分转移;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从增加值分解层面看,纯中间产品增加值由下降转变为上升趋势,加工出口到第三国的增加值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最大;从产业分解层面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咏华  
文章从增加值贸易入手,利用1995-2009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进行了分年度、分技术类别测算,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做了对比。研究表明,传统的总量贸易统计方法夸大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运用增加值贸易方法核算的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大幅度减小,平均分别减小50%和46%,其中,中高和高技术行业减小幅度更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延书  郭江平  
通过核算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数据,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出口以发达经济体为主,而增速较快的地区则多为发展中的经济体;对服务增加值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贸易在传统服务行业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总体竞争力仍然较弱;对全球价值链指数研究,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中等水平,细分行业中传统服务行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晶  刘菲菲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总出口的价值来源、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EA),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国外增加值率较高,国外增加值主要来源于东亚、欧盟和北美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外增加值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中国增加值出口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从增加值出口实现方式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增加值出口分别以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为主要方式,而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行业、服务业则主要通过参与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来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传统贸易数据严重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规模;相比于传统贸易失衡,中国与欧美、东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和逆差均大幅降低。研究创新:依据增加值"来源地"和"吸收地"原则测算了中国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价值:克服了传统贸易数据由于"重复核算"所呈现的贸易假象,厘清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