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16)
- 2023(5023)
- 2022(4224)
- 2021(3536)
- 2020(2889)
- 2019(6534)
- 2018(6420)
- 2017(12643)
- 2016(6189)
- 2015(7055)
- 2014(7152)
- 2013(7349)
- 2012(7235)
- 2011(7061)
- 2010(7247)
- 2009(6877)
- 2008(6492)
- 2007(5781)
- 2006(5541)
- 2005(5297)
- 学科
- 济(57227)
- 经济(57205)
- 方法(17498)
- 贸(17358)
- 贸易(17348)
- 易(16775)
- 地方(15688)
- 数学(15527)
- 数学方法(15483)
- 管理(14037)
- 地方经济(11649)
- 业(9719)
- 中国(9500)
- 关系(8283)
- 业经(8277)
- 学(7545)
- 企(7359)
- 企业(7359)
- 融(7158)
- 金融(7158)
- 出(6819)
- 农(6457)
- 经济学(6440)
- 环境(6142)
- 产业(5864)
- 出口(5738)
- 出口贸易(5738)
- 口(5738)
- 制(5716)
- 银(5712)
- 机构
- 大学(103765)
- 学院(103483)
- 济(65719)
- 经济(64819)
- 研究(41511)
- 管理(34391)
- 中国(32744)
- 理学(28680)
- 理学院(28375)
- 管理学(28105)
- 管理学院(27916)
- 财(25542)
- 经济学(23628)
- 经济学院(21230)
- 财经(20681)
- 所(20375)
- 京(20351)
- 科学(19170)
- 经(18727)
- 研究所(18198)
- 中心(17598)
- 财经大学(15159)
- 贸(15138)
- 江(14819)
- 院(14474)
- 北京(13168)
- 科学院(12692)
- 社会(12688)
- 经济研究(12468)
- 融(12228)
- 基金
- 项目(59288)
- 科学(46741)
- 研究(45322)
- 基金(44618)
- 家(37527)
- 国家(37308)
- 社会(32972)
- 社会科(31642)
- 社会科学(31636)
- 科学基金(31397)
- 基金项目(22031)
- 省(20768)
- 资助(19611)
- 教育(19455)
- 划(16993)
- 自然(16533)
- 编号(16389)
- 自然科(16114)
- 自然科学(16112)
- 自然科学基金(15825)
- 济(15773)
- 经济(15651)
- 国家社会(14958)
- 发(14811)
- 部(14291)
- 成果(13678)
- 重点(13566)
- 中国(13429)
- 发展(13239)
- 展(13085)
共检索到172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先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传兴
近年来,美国一些政府官员、议员及学者将矛头直指中国,将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归咎于中美贸易失衡,又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于是美国一方面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极力迫使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使美元贬值。如何看待中美贸易失衡已成为当前中美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元杰
有效缓解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必须采取综合解决的一揽子调整措施,应优先从实体经济领域进行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在此基础上,在货币金融层面按照基本经济因素合理调整汇率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持续逆差开始于1976年。作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国,先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后是出现于21世纪初的中国。日本作为美国以前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其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最高曾达到70%(1981年)。2001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万阳 王维国
本文基于HS分类商品,采用一个修正的国际贸易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进出口收入效应强弱的巨大差异是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根源,价格效应的特殊性是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因素,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没有发挥积极作用,贸易结构的变化可以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政策含义是:人民币应该对美元小幅度升值,并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采取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中国从美国进口。
关键词:
汇率 中美贸易不平衡 HS分类商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晶 郭笑启
产品内分工下,因未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总量差额而存在"统计假象",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效果需要重新评估。文章运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中美贸易的实际差额,即完全国内增加值差额,并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实际顺差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比传统总量顺差低15%、22%和31%;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于总量差额的实证分析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实际差额的影响,其高估的程度为38.3%。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崔光灿
通过对2005-2008年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状况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汇率,而是贸易伙伴国内经济状况。在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需要贸易双方对国内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才能促进国际贸易平衡。而仅靠汇率手段不仅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世界经济不稳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贸易顺差 外部平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明皓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热议。笔者从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入手,说明汇率不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证明全球经济再平衡离不开汇率杠杆,但不完全取决于汇率。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经济再平衡 汇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永定
全球经济不平衡,简单来说是指当前全球经济中美国的大量经常性项目逆差和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大量经常项目顺差。2006年全球不平衡在进一步恶化。按世界银行的估计,200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869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存在于中国、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鹏 汪建新 孟雪
随着以全球价值链深化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收益不平衡的积累,美国以税改为起点启动了"再平衡"战略,并与中国发生大规模贸易摩擦。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再平衡"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调整和基于全球价值链评估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视角出发,选取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并将其数据库加以更新,在中美两国已公布实际产品清单的基础上,详细分解了美国税改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乃至主要贸易伙伴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影响效应,最终将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落脚在对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的中长期应对上。本文发现,全球价值链在中美贸易摩擦中起到了缓冲作用,但随着摩擦规模的扩大,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将会叠加。而作为美国"再平衡"的基石,税改是可能改变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而且美国的后续措施将是一个系统的"一揽子"方案。因此,本文建议中国应基于全球价值链加强自贸区建设以寻求新的价值链闭合,并在继续深化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好中美经贸关系调整的长期准备。针对上述建议进行的模拟分析表明,新的自贸区构建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负面影响,而且能够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金旭
我今天主要是谈谈我们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无论成熟还是不成熟,好还是不好,我们也都是从国务院领导、学术专家、社会团体那边得到的启发,按照我们的观点,也都向有关国家领导人做了汇报,而且这些观点基本被国家领导所接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迎 孟祺
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结合中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计算整体和行业层面对美国出口的垂直专业指标,并且利用汇改以来的月度数据,检验在垂直专业化条件下的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结果发现,垂直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汇率的变化对于贸易没有影响;而垂直专业化程度低的行业,人民币的升值对于出口和贸易顺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高垂直专业化的行业大量进口中间产品,经过组装以后再出口,其利益主要为跨国企业获得。并且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出口主要依赖这些行业,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导致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
关键词:
汇率 垂直专业化 贸易不平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邢予青 孟渤 高宇宁
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不平衡一直是困扰两国贸易关系的热点问题。传统分析主要从人民币汇率、美国低储蓄率以及特里芬悖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认为,除了以上因素,按照传统贸易统计测算的中美贸易不平衡本身存在严重失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传统贸易统计的前提假设与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现代贸易不一致引起的。传统贸易统计以货物跨越本国国境为前提,而在全球价值链时代,货物跨境已不再是贸易实现的必要条件。跨国企业无工厂的制造方式,以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他国市场的销售方式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贸易的典型特征和普遍现象。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特征的“要素收入贸易”这一新概念。根据这一概念,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被定义为用来满足中国最终需求的美国的要素收入。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基于“要素收入贸易”核算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比以传统总值贸易统计的结果和以增加值贸易统计为基础的结果分别低32%和17%。这主要是由于现存的贸易统计仍然遵循属地而非属权原则,不仅夸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低估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要素收入贸易”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将贸易的标签从传统的“在某国制造”改为“由某国创造”。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陶冬
我不知道在美国,包括在美国国会,有谁关注过佛罗里达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的贸易不均衡;我不知道在美国有谁关注过洛杉矶和纽约之间的资金流向。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中,在一个世界村中,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均衡、中美之间的资金流向和佛罗里达与明尼苏达之间的贸易不均衡、纽约与洛杉矶之间的资金流向,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就在于美国的这些贸易不均衡,是在美国这一个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锋
目前,全球最典型的贸易顺差国是中国和德国,中国主要体现为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顺差,而德国主要体现为对欧元区内部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家的顺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