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6)
- 2023(18842)
- 2022(16342)
- 2021(15267)
- 2020(12903)
- 2019(29301)
- 2018(28898)
- 2017(56140)
- 2016(30647)
- 2015(33899)
- 2014(33685)
- 2013(32923)
- 2012(30353)
- 2011(27323)
- 2010(27102)
- 2009(24639)
- 2008(23991)
- 2007(20685)
- 2006(17837)
- 2005(15347)
- 学科
- 济(115592)
- 经济(115459)
- 管理(85444)
- 业(82192)
- 企(67768)
- 企业(67768)
- 方法(55490)
- 数学(48763)
- 数学方法(48091)
- 农(32094)
- 财(31812)
- 中国(29547)
- 学(26686)
- 业经(25641)
- 贸(23939)
- 贸易(23933)
- 易(23326)
- 地方(22298)
- 制(21457)
- 农业(21227)
- 务(20345)
- 财务(20269)
- 财务管理(20232)
- 企业财务(19226)
- 理论(19211)
- 技术(18491)
- 银(18069)
- 银行(17992)
- 环境(17799)
- 和(17566)
- 机构
- 大学(429783)
- 学院(428388)
- 济(168968)
- 管理(166357)
- 经济(165437)
- 研究(145782)
- 理学(145228)
- 理学院(143571)
- 管理学(140791)
- 管理学院(140024)
- 中国(106130)
- 科学(92983)
- 京(90316)
- 财(77041)
- 农(76829)
- 所(74095)
- 业大(69244)
- 研究所(68174)
- 中心(65977)
- 财经(62503)
- 江(61279)
- 农业(60987)
- 经(57044)
- 范(56443)
- 北京(56321)
- 师范(55733)
- 院(53173)
- 经济学(50997)
- 州(49513)
- 财经大学(46783)
- 基金
- 项目(301510)
- 科学(235550)
- 基金(218580)
- 研究(213647)
- 家(193558)
- 国家(191989)
- 科学基金(163405)
- 社会(133655)
- 社会科(126706)
- 社会科学(126675)
- 省(117592)
- 基金项目(115740)
- 自然(109328)
- 自然科(106830)
- 自然科学(106798)
- 自然科学基金(104858)
- 划(100241)
- 教育(99050)
- 资助(90955)
- 编号(85830)
- 成果(68768)
- 重点(68140)
- 部(66086)
- 发(63907)
- 创(62365)
- 课题(59360)
- 科研(58687)
- 创新(58316)
- 计划(56515)
- 教育部(56068)
- 期刊
- 济(175471)
- 经济(175471)
- 研究(121559)
- 学报(75543)
- 中国(73833)
- 农(68710)
- 科学(66087)
- 管理(58699)
- 财(57611)
- 大学(56570)
- 学学(53642)
- 农业(47338)
- 教育(45444)
- 融(37685)
- 金融(37685)
- 技术(35288)
- 财经(29622)
- 业经(29532)
- 经济研究(29247)
- 经(25404)
- 业(24249)
- 问题(22985)
- 版(21446)
- 科技(21303)
- 业大(19989)
- 图书(19707)
- 技术经济(19342)
- 理论(19114)
- 商业(18851)
- 贸(18804)
共检索到607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严佳佳 王逸敏
基于CPI、PPI价格指数走势背离的现实,以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为背景,从中美两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CPI、PPI二者“剪刀差”的影响入手,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两国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两国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通胀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两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产生了异质性影响;两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通胀的调控效果均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征。据此,提出提升中国货币政策治理结构性通货膨胀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炳才
本文分析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和货币政策的差异,描述了中国通货膨胀周期的特征和制约当前通货膨胀的力量,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国内背景,提出以结构性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用发展模式转变来根治通货膨胀。
关键词:
经济复苏 通货膨胀 结构性货币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小荣 杨东
本文从研究每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不同背景及措施入手,研究该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深入探讨了该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的途径:分别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利率汇率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两个途径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并进行预测。通过分析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防范正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造成的负面冲击。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国际资本流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窗口指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均丽 刘枭
简单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促使通货膨胀与产出二者之间达到"神奇巧合"的货币政策。本文立足于最优货币政策共识和预期的异质性,全面分析了中央银行预期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中的问题主要是信息问题,透明度与交流是预期管理的关键货币政策工具,着重于信息提供和中央银行的意图表达,能够盯住更多的目标。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依靠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作用于价格稳定目标,比较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形成预期管理的内生机制。本文建议,当下中国在经济疲弱、价格剧烈动荡之际,应率先推出"准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经济下行风险,从而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预期管理 目标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铖 郭树华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调控变得异常复杂,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既要调控货币数量维护币值稳定又要调节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要负责内外经济均衡的调节,所以二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显得异常的重要。然而很多时候,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会出现相互制约的冲突效应,以至于偏离政策预期甚至阻碍经济发展,所以冲突效应的研究对建立完善的政策协调机制意义重大。另外从更为细致的角度来看,这种冲突效应在不同的政策姿态或者经济环境下是否存在差异,即是否存在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的存在将影响政策协调机制建立的精准度。所以本文在进行理论和现实表现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在不同通货膨胀环境下运用STVAR模型研究同一个政策变量在不同方向上相同强度的冲击对另一个政策变量影响的差别,以探索中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效应的非对称性,以期为建立完善、精准的政策协调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汇率政策 货币政策 冲突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碧云 易行健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然后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与通货膨胀惯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简要总结我国2009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预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王世杰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在通胀水平和增长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对通胀和产出具有非线性非对称反应的实际背景,分别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为阈值变量建立非线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的反应随着预期的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有显著的非线性非对称性,非线性转换形式由逻辑函数刻画,转换速度较快且显著;(2)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调节区间为2.96%—3.23%,对经济增长率的调节区间为8.52%—8.83%;(3)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高于调节区间的上限,央行应以通货膨胀为主要调节目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增长率或通胀率低于调节区间的下限时,央行应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调节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宇 刘金全
本文在对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门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TVECM),识别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非线性及非对称调整机制。结果发现,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误差修正模型存在门限效应;并且我国名义利率存在非对称调整偏好;在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二元系统中,通货膨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弱外生性"。进而表明现阶段利率政策对于抑制目前的高通胀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应该辅以其他的货币政策,必要时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价格干预。
关键词: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 门限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 杜金富
中央银行要实现最终标题通货膨胀的稳定,需要了解物价变动最基本的趋势,识别通货膨胀信号中的临时性噪音,分析导致物价波动的政策影响因素,才能对经济信息进一步作出合理反应。因此,测度通货膨胀,尤其是测度核心最终消费价格成为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普遍的做法。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有统计途径和建模途径两大类方法。计量建模的测度多为经济学家所采用,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采用统计途径测算,其中以剔除法最为基本。依据当前可以获取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我们测算了较为切合中国实际的核心CPI指标。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建
本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造成中国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的长期因素已经从以往的需求方面的因素转向供给方面的因素,即输入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通胀的主因,而传统的以加息为主的货币政策是对付不了这两种类型的通胀。只有相应改变应对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手段,以货币政策保增长,以财政政策保稳定,才能在不伤害增长的条件下,将通胀的不利影响压缩到最小。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措施进行紧缩,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治理经验,又要明确此次由投资过度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以往的通货膨胀在成因和治理手段上都应有所不同,在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上都要有严格的针对性。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投资过度 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涛 许泱 蔡青青
利用2001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用货币供应量表征的我国内部因素和用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表征的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既源于内部调整,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内部因素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因素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外部冲击 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