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3)
- 2023(12680)
- 2022(10950)
- 2021(10251)
- 2020(8858)
- 2019(20558)
- 2018(20392)
- 2017(40105)
- 2016(21708)
- 2015(24570)
- 2014(24644)
- 2013(24268)
- 2012(22503)
- 2011(20223)
- 2010(20122)
- 2009(18709)
- 2008(18389)
- 2007(16287)
- 2006(13833)
- 2005(12290)
- 学科
- 济(89847)
- 经济(89733)
- 管理(62776)
- 业(60572)
- 企(49566)
- 企业(49566)
- 方法(44614)
- 数学(39789)
- 数学方法(39270)
- 财(25015)
- 农(24488)
- 中国(21724)
- 贸(20740)
- 贸易(20736)
- 易(20232)
- 业经(18018)
- 地方(17521)
- 制(16273)
- 农业(15775)
- 学(15625)
- 务(15580)
- 财务(15526)
- 财务管理(15487)
- 企业财务(14666)
- 融(14653)
- 金融(14650)
- 银(14501)
- 银行(14478)
- 行(13781)
- 理论(13617)
- 机构
- 学院(305358)
- 大学(304264)
- 济(131089)
- 经济(128473)
- 管理(122223)
- 理学(105349)
- 理学院(104326)
- 管理学(102596)
- 管理学院(102027)
- 研究(98836)
- 中国(77337)
- 京(62110)
- 财(61167)
- 科学(57586)
- 所(48759)
- 财经(48521)
- 中心(47517)
- 农(47460)
- 江(45199)
- 经(44014)
- 研究所(43988)
- 业大(43252)
- 经济学(40153)
- 北京(38629)
- 范(37939)
- 师范(37593)
- 农业(37335)
- 经济学院(36459)
- 财经大学(35994)
- 州(35895)
- 基金
- 项目(203252)
- 科学(160916)
- 研究(150211)
- 基金(148635)
- 家(127862)
- 国家(126854)
- 科学基金(109988)
- 社会(95283)
- 社会科(90563)
- 社会科学(90537)
- 省(79111)
- 基金项目(78278)
- 自然(71127)
- 教育(70056)
- 自然科(69479)
- 自然科学(69459)
- 自然科学基金(68225)
- 划(66812)
- 资助(61893)
- 编号(61747)
- 成果(50111)
- 部(46228)
- 重点(45447)
- 发(43653)
- 创(42470)
- 课题(42099)
- 教育部(40077)
- 创新(39723)
- 科研(39485)
- 人文(39204)
- 期刊
- 济(137778)
- 经济(137778)
- 研究(87744)
- 中国(54343)
- 财(48164)
- 管理(43191)
- 学报(42071)
- 农(41926)
- 科学(39720)
- 大学(32669)
- 融(32224)
- 金融(32224)
- 学学(30831)
- 教育(29131)
- 农业(28443)
- 技术(28097)
- 财经(23478)
- 经济研究(22527)
- 业经(22396)
- 经(20086)
- 问题(18740)
- 贸(17879)
- 国际(16837)
- 统计(15831)
- 技术经济(15606)
- 业(15382)
- 理论(14972)
- 策(14260)
- 商业(13979)
- 实践(13563)
共检索到446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岑丽君 程惠芳
本文利用金融危机前后中美两国经济数据,描述了两国货币政策协调与经济周期协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以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危机后中美两国现实背景,借鉴Canzoneri等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福利收益的衡量和分析方法,考察了中美两国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福利收益函数及需要满足的条件。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当两国各部门受到冲击的不确定性不对称程度较低时,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是双赢的选择。
关键词:
溢出效应 货币政策 国际协调 福利收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叙果 陆凯旋
开放经济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每个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实现各自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同时,必然会对别国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历来就是国际货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回顾和梳理了目前理论界关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研究的理论框架、协调收益产生的来源、增加协调收益的机制设计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评述,认为应该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建立一个能够能用于分析和指导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型,以提高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了国际协调的重要性,而全球化逆流泛起加大了政策国际协调的难度。经历各种波动和危机后,国际上已经建立了各种多边和双边协调机制,但一些经济体往往习惯于单打独斗甚至以邻为壑。这并不奇怪。一国宏观政策本身具有主权性、防御性、竞争性,他国难以控制,国际规则约束力也不如预期的强。因此,对任何经济体而言,关键在于能否因时而变,改革和完善自身的宏观政策,以提高政策的弹性和效率。
关键词:
国际协调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超萃 尹政平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不确定因素增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造成的溢出效应和回溢效应问题日益突出,给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带来了困难。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基于两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及经济依存关系,剖析了制约两国协调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并在两国已经开展的货币政策合作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可行的货币政策协调方案。
关键词:
货币政策协调 经济依存 溢出效应 障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刚 陈彤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袁鹰 涂志勇
哈马达模型和罗格夫模型是对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效应进行分析的两个著名的理论模型。哈马达模型对两国之间政策合作解优于非合作解给出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解释。后者则引入时间一致性假设下的理性预期概念,考虑了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中货币当局与公众的博弈行为,得出结论认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并不必然带来福利的改善,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作用是相反的。本文对这两个模型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评述,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晖 蹇明
本文采用一个简单的新开放宏观经济随机模型。在名义粘性工资的假定下,应用对数线性模型,通过求工资设定问题、预期的产出、预期的贸易条件、预期的效用等变量的解析解,分析得出了任何偏离均衡状态的国内货币政策都会给本国居民带来期望效用的损失;采用统一的国际货币时,只要采用谨慎的货币政策将优于多种货币共存的情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正 杨力
以福利经济学Lucas论断为基础,通过引入一个三状态的离散马尔科夫过程,建立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状态下的福利成本模型,定量分析中国和美国参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福利收益。该收益远高于Lucas论断的测算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溢出效应是显著的;由于中国消费波动较大,我国应积极参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平抑消费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在相对风险规避系数γ=2的情况下,中国和美国获得的福利收益大约是Lucas模型测算结果的7至12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状态下的福利成本模型对于不同经济体具有普适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潇潇
本文借助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引入金融危机这一极端的负面外部冲击,构建了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模型,并通过不合作、领导-跟随以及合作三种模式进行货币政策博弈分析。从理论模型中发现,无论是货币政策不合作模式还是美国领导、中国跟随的货币政策协作模式都无法使两国货币政策效果达到帕累托最优,只有两国实施具有合作性质的货币政策才能够达到货币政策效应最大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协调 博弈 中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小娟
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中,存在着两种机制:随机性或相机性协调机制和规则性或制度性协调机制。这两种协调机制各有其优势与不足,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采用哪种机制,主要取决于国家间不同的经济融合度。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国际协调 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国峰 尹航 柴航
本文在两国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对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同影响力的大型开放经济体之间是否合作的福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一国货币当局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可使本国通胀达到最优的水平,得到的本国福利好于斯塔克伯格博弈的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具有必要性。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表现为大型开放经济体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决策中,基于全局最优视角将其他大型开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本国带来的外部性纳入考量。
关键词: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 博弈论 全局最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伯努瓦·科尔 赵园
在联系日益密切的全球经济背景下,就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达成共识,对于抗击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至关重要长久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笼罩在历史的阴影之中。不过在过去的30年里,全球经济还是发生了一些决定性的变化,有三个方面尤其引人注目: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某些跨国经济联系减弱的同时,金融因素成了各国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二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对全球增长的影响及其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当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在贸易、资本流动和信息通讯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使得各国实体经济同步化与货币政策各自为政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本文论证了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已成为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经济总量较大的经济体之间进行协调,在协调范围上逐步扩大、内容上逐步深化等建议,是兼顾有效性及可行性的较好选择。在当前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过程中,国际协调亦是成功的关键。在强调信息沟通和协调一致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具体的差异性,这是货币政策退出协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全球化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国际协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开放经济导致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调节着本国经济,也会对他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产生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国际实践和实证分析表明,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可以降低这种溢出效应,取得更优的政策效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一次重要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实践。近年来国际社会虽然建立了一些峰会机制,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效果,需要加强各国货币政策信息的交流,建立规则性的协调机制,提高各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联合行动水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国际协调 溢出效应 信息交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全功 程蹊
开放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并结合我国1994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分析。文章发现,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实践并不多,与汇率政策之间多次存在冲突,与美国货币政策有过简单协调。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实际上来自我国货币政策如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协调。从过去实践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在现存汇率体制下实现货币供给的独立性。文章认为,在进行汇率调整基础上,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国际协调的难度将降低。
关键词:
开放条件 货币政策 冲突 国际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