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1)
- 2023(11737)
- 2022(10448)
- 2021(9976)
- 2020(8268)
- 2019(19253)
- 2018(19233)
- 2017(37998)
- 2016(20751)
- 2015(23465)
- 2014(23623)
- 2013(23237)
- 2012(21472)
- 2011(19351)
- 2010(19404)
- 2009(17844)
- 2008(17465)
- 2007(15166)
- 2006(13574)
- 2005(12151)
- 学科
- 济(80559)
- 经济(80460)
- 管理(61120)
- 业(57178)
- 企(47676)
- 企业(47676)
- 方法(36677)
- 数学(31825)
- 数学方法(31357)
- 农(22739)
- 财(21452)
- 中国(21292)
- 业经(17852)
- 地方(17243)
- 贸(17084)
- 贸易(17079)
- 学(16685)
- 易(16631)
- 制(15450)
- 农业(14732)
- 理论(14056)
- 策(13468)
- 务(13380)
- 财务(13311)
- 财务管理(13283)
- 银(13079)
- 银行(13047)
- 和(12977)
- 环境(12670)
- 企业财务(12546)
- 机构
- 大学(291336)
- 学院(290758)
- 管理(118622)
- 济(116340)
- 经济(113612)
- 理学(102033)
- 理学院(100973)
- 管理学(99313)
- 管理学院(98797)
- 研究(96858)
- 中国(74373)
- 京(62144)
- 科学(58682)
- 财(54944)
- 所(48567)
- 中心(44068)
- 研究所(43684)
- 财经(43293)
- 农(43019)
- 江(42690)
- 业大(41121)
- 北京(39986)
- 经(39254)
- 范(38874)
- 师范(38611)
- 院(35160)
- 州(35142)
- 经济学(33470)
- 农业(33319)
- 财经大学(32041)
- 基金
- 项目(194485)
- 科学(152834)
- 研究(146178)
- 基金(140100)
- 家(120182)
- 国家(119149)
- 科学基金(102771)
- 社会(90108)
- 社会科(85344)
- 社会科学(85323)
- 省(75601)
- 基金项目(74258)
- 教育(67092)
- 自然(66752)
- 自然科(65144)
- 自然科学(65132)
- 自然科学基金(63935)
- 划(63660)
- 编号(61255)
- 资助(58663)
- 成果(50867)
- 部(43169)
- 重点(42879)
- 课题(42023)
- 发(41244)
- 创(40172)
- 项目编号(37921)
- 创新(37356)
- 教育部(37241)
- 人文(36713)
- 期刊
- 济(129672)
- 经济(129672)
- 研究(90938)
- 中国(54010)
- 管理(43499)
- 学报(41319)
- 财(40446)
- 农(39484)
- 科学(39070)
- 教育(34424)
- 大学(31529)
- 融(30425)
- 金融(30425)
- 学学(29326)
- 农业(27425)
- 技术(25091)
- 业经(21454)
- 财经(20418)
- 经济研究(20082)
- 经(17297)
- 问题(17087)
- 图书(16552)
- 理论(15859)
- 实践(14608)
- 践(14608)
- 技术经济(13983)
- 贸(13972)
- 科技(13698)
- 现代(13548)
- 业(13132)
共检索到434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潇潇
本文借助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引入金融危机这一极端的负面外部冲击,构建了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模型,并通过不合作、领导-跟随以及合作三种模式进行货币政策博弈分析。从理论模型中发现,无论是货币政策不合作模式还是美国领导、中国跟随的货币政策协作模式都无法使两国货币政策效果达到帕累托最优,只有两国实施具有合作性质的货币政策才能够达到货币政策效应最大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协调 博弈 中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了国际协调的重要性,而全球化逆流泛起加大了政策国际协调的难度。经历各种波动和危机后,国际上已经建立了各种多边和双边协调机制,但一些经济体往往习惯于单打独斗甚至以邻为壑。这并不奇怪。一国宏观政策本身具有主权性、防御性、竞争性,他国难以控制,国际规则约束力也不如预期的强。因此,对任何经济体而言,关键在于能否因时而变,改革和完善自身的宏观政策,以提高政策的弹性和效率。
关键词:
国际协调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光灿 蔡学军
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及建议刘光灿蔡学军一、问题的提出1994年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建立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12月1日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彬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有利于减少各国福利损失,说明了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而后以中美两国利率政策为例,实证分析了次贷危机前后中美货币政策的联动性。结果表明,中美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美国利率上升和下降对中美利率协动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中美利率联动程度加大,体现出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性的加强。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其货币政策具有全球意义,因此应加强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的长效机制,这对于确保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健康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 金融一体化 金融危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梅鹏军 程实
基于中美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两国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的收益进行的比较,以及就美国次贷危机对两国货币政策博弈均衡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的合作博弈均衡优于非合作博弈均衡,协调收益长期存在;中美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弈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向合作均衡改进的趋势,但这种状态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次贷危机冲击使得中美货币非合作博弈的前景堪忧,中美货币政策协调不仅必要,而且现实紧迫。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合作博弈 非合作博弈 次贷危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岑丽君 程惠芳
本文利用金融危机前后中美两国经济数据,描述了两国货币政策协调与经济周期协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以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危机后中美两国现实背景,借鉴Canzoneri等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福利收益的衡量和分析方法,考察了中美两国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福利收益函数及需要满足的条件。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当两国各部门受到冲击的不确定性不对称程度较低时,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是双赢的选择。
关键词:
溢出效应 货币政策 国际协调 福利收益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超萃 尹政平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不确定因素增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造成的溢出效应和回溢效应问题日益突出,给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带来了困难。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基于两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及经济依存关系,剖析了制约两国协调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并在两国已经开展的货币政策合作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可行的货币政策协调方案。
关键词:
货币政策协调 经济依存 溢出效应 障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社会供需总量、结构的两大法宝。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同目标、是稳定金融物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折旧及财政法规等手段,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货币发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金雪军 王安安
一)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协调理论———汇率目标区模型理论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西方国家改固定汇率制为浮动汇率制。可是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并未如自由派经济学家所宣称那样趋于稳定,反而更频繁、更剧烈的波动,向各国的内外经济均衡提出挑战。八十年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建平
由外汇干预引起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协调管理 ,即在外部经济内部实现汇率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冲销干预和中和的财政政策。其中 ,第一个层次又包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内部间接实现汇率政策目标 ,货币当局的外汇市场操作和弹性汇率制度三个子层次。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自 1994年来经历了 1994 - 1996年间和 1998-2 0 0 0年间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两次冲突 ,中央银行先后运用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两种货币政策进行冲销干预。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进一步融合要求我们更好地协调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何晓贝
本文在梳理学术文献和国际经验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协调机制。国际文献的初步结论是,为了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反向操作(由于政策的替代性),但有时也需要两者同向操作(由于政策的互补性),最优政策组合取决于宏观冲击的类别和风险的来源。本文认为,选择最优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除了冲击类别和风险来源外,不同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周期阶段也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当局与宏观审慎当局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分析能力。基于上述理论,针对我国"双支柱"决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是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二是建立在同一框架内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决策权集中至中央银行。四是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流程与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协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华 王胜
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综合化经营的快速增长,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特征,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初具规模。但由于混业监管框架的缺失,风险在多部门间交织叠加,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剧烈波动的资本市场价格、房地产泡沫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影子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庆康 徐云程
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即经济总量平衡和整体结构优化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在我国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今天,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正从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变,这两大政策工具作为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其地位自然也越来越重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翔 郭锐
本文扩展了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与其它逆周期调控政策的配合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字模拟,结果显示多种政策工具的配合确实能够更有效地稳定资产价格及宏观经济;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即使在有其它工具配合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需要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适当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