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0)
- 2023(12405)
- 2022(10787)
- 2021(9884)
- 2020(8637)
- 2019(19823)
- 2018(19666)
- 2017(38377)
- 2016(21413)
- 2015(24362)
- 2014(24590)
- 2013(24434)
- 2012(23336)
- 2011(21242)
- 2010(21483)
- 2009(20486)
- 2008(20744)
- 2007(19156)
- 2006(16889)
- 2005(15547)
- 学科
- 济(85063)
- 经济(84949)
- 管理(64554)
- 业(60101)
- 企(49334)
- 企业(49334)
- 方法(38046)
- 数学(33403)
- 数学方法(32992)
- 财(26645)
- 农(24893)
- 制(22490)
- 中国(22279)
- 贸(18743)
- 贸易(18737)
- 学(18725)
- 业经(18474)
- 易(18284)
- 银(16115)
- 银行(16063)
- 地方(15909)
- 农业(15705)
- 务(15587)
- 财务(15546)
- 财务管理(15501)
- 行(15313)
- 融(15096)
- 金融(15092)
- 企业财务(14650)
- 体(14347)
- 机构
- 大学(316289)
- 学院(314199)
- 济(131142)
- 经济(128196)
- 管理(115870)
- 研究(112566)
- 理学(98049)
- 理学院(96917)
- 管理学(95225)
- 管理学院(94625)
- 中国(86758)
- 科学(68316)
- 京(67247)
- 财(65763)
- 所(59687)
- 农(59496)
- 研究所(53608)
- 中心(51499)
- 江(50623)
- 财经(50210)
- 业大(48381)
- 农业(47155)
- 经(45325)
- 北京(42797)
- 经济学(40717)
- 院(39995)
- 范(39703)
- 州(39377)
- 师范(39191)
- 财经大学(36974)
- 基金
- 项目(200258)
- 科学(155533)
- 研究(144127)
- 基金(143991)
- 家(126966)
- 国家(125910)
- 科学基金(105436)
- 社会(89603)
- 社会科(84871)
- 社会科学(84845)
- 省(77980)
- 基金项目(74784)
- 自然(68786)
- 自然科(67136)
- 自然科学(67103)
- 教育(66996)
- 划(66895)
- 自然科学基金(65923)
- 资助(61282)
- 编号(58566)
- 成果(50024)
- 重点(46043)
- 部(45413)
- 发(43126)
- 课题(41780)
- 创(41057)
- 制(39280)
- 科研(38885)
- 创新(38592)
- 教育部(38316)
- 期刊
- 济(149282)
- 经济(149282)
- 研究(97029)
- 中国(66231)
- 农(54265)
- 学报(52900)
- 财(52734)
- 科学(46721)
- 管理(43295)
- 大学(39545)
- 学学(37327)
- 融(36070)
- 金融(36070)
- 农业(35838)
- 教育(33580)
- 技术(26258)
- 财经(25505)
- 经济研究(23805)
- 业经(22888)
- 经(21878)
- 问题(19707)
- 业(18947)
- 贸(17667)
- 版(15948)
- 国际(15702)
- 理论(15377)
- 技术经济(15319)
- 统计(14468)
- 世界(14428)
- 现代(13837)
共检索到487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安宝 周建平 刘志超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施过程的描述及其特点和传导效果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显著、利率传导效果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施过程的不完善。最后,借鉴美国经验,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 中央银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建南
本文分别从金融市场的角度以及微观主体对利率弹性的角度,通过央行基准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关系;利率与资本市场利率的关系;利率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利率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以及利率与企业投资的关系做了一些分析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
利率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谭政勋
无论是货币还是利率的冲击,美国房价调整的幅度远大于中国;但是,内部比较来看,美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中国则相反。中国房价的上升反过来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比美国更强。美国房价的波动比中国更为剧烈,而CPI相反;两国房价均比CPI上涨更快、波动更大。在中国,房价和CPI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美国,CPI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房价上涨后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美国灵活的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维护了物价稳定,但没有抑制房价泡沫和促进金融稳定;即使未来利率调控的条件成熟,中国将来较长时期内,应该继续采用以控制信道和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整为辅的货币...
关键词:
房价 货币政策 中美比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兴林
基层人民银行,特别是监管职能分离后的人民银行县支行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效能问题,事关县域国民经济的深入、持续发展。通过对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传导实施的障碍和原因的分析,提出提高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效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宏生
可以预见,在以利率为主导的货币政策框架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利率传导渠道将会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存在着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两种利率,而且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还不完善,存在交易品种少、期限少,交易量不大等特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玲玲 胡日东 黄纯灿
金融脱媒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利率市场化的助推器,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产生影响。本文先对1998年1季度至2013年4季度我国金融脱媒指标进行度量,发现2005年第2季度是一个突变点,即在2005年2季度后我国金融脱媒开始显现。再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中间环节入手逐步分析,发现金融脱媒使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更加顺畅,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
关键词:
金融脱媒 货币政策 利率传导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山 黄杨 王超
本文利用2002—2010年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深层次的长期静态分析和短期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较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旅萍 张剑 严长松 常新 范先究 胡小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曙霞
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摆脱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效率和效果来看,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还取决于金融机构,公众的市场化行为,这就要求宏观环境能得到改善,货币政策能相机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效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诗萌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在金融危机时期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不同经济阶段实行了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复苏和稳定了经济增长。但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调节和中介目标的传递,以及使最终目标朝中央银行合意的目标区间移动的有效性程度,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较低。本文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效应 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建明 赵国英
本文考察了利率期货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作者认为,利率期货的推出将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此外,利率期货有可能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并不一定导致央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的削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炜 潘紫媗
本文将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划分为"分化—趋同—非同期波动—再分化"四个阶段,并从国际与国内视角构建利率与汇率机制、生产部门与家庭部门跨境资本流动理论模型。全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金融数据,从利率市场、汇率市场、股票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多角度构建金融形势指数FCI,分析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美金融形式指数波动相互影响,针对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冲击,中国能够更快对金融周期进行调节;定向溢出在中美货币政策从分化到趋同第一阶段主要通过信贷市场、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传导,在非同期波动到再分化的第二阶段主要通过信贷市场、货币市场与汇率市场传导。随着中美两国金融周期协动性不断深化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逐渐加强,货币当局需要做好前瞻性货币政策调控,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跨周期调节,警惕金融风险在外汇市场、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国际传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洪娟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操作性角度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