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4)
- 2023(7096)
- 2022(6125)
- 2021(5659)
- 2020(4680)
- 2019(10524)
- 2018(10314)
- 2017(20562)
- 2016(11226)
- 2015(12583)
- 2014(12719)
- 2013(12321)
- 2012(11625)
- 2011(10595)
- 2010(10828)
- 2009(10447)
- 2008(10390)
- 2007(9441)
- 2006(8598)
- 2005(8059)
- 学科
- 济(41743)
- 经济(41667)
- 管理(39993)
- 业(35110)
- 企(29938)
- 企业(29938)
- 财(16221)
- 方法(15611)
- 制(15152)
- 数学(13640)
- 数学方法(13445)
- 农(13002)
- 中国(11759)
- 贸(10696)
- 贸易(10691)
- 易(10531)
- 业经(10476)
- 策(9838)
- 体(9830)
- 银(9470)
- 银行(9462)
- 务(9348)
- 财务(9321)
- 财务管理(9296)
- 行(9070)
- 企业财务(8806)
- 融(8643)
- 金融(8641)
- 税(8392)
- 体制(8343)
- 机构
- 学院(160797)
- 大学(159895)
- 济(72284)
- 经济(70706)
- 管理(61872)
- 研究(54615)
- 理学(51924)
- 理学院(51441)
- 管理学(50792)
- 管理学院(50469)
- 中国(44690)
- 财(39596)
- 京(32596)
- 财经(29422)
- 科学(28035)
- 所(26615)
- 经(26549)
- 江(26067)
- 中心(25320)
- 研究所(23174)
- 经济学(22765)
- 财经大学(21634)
- 农(21369)
- 北京(20761)
- 经济学院(20366)
- 州(20084)
- 院(19762)
- 范(19223)
- 师范(19089)
- 业大(18799)
- 基金
- 项目(98050)
- 科学(78606)
- 研究(76768)
- 基金(72166)
- 家(60524)
- 国家(60008)
- 科学基金(52411)
- 社会(50093)
- 社会科(47590)
- 社会科学(47584)
- 省(37237)
- 基金项目(36662)
- 教育(35607)
- 编号(31662)
- 自然(31606)
- 划(31215)
- 自然科(30864)
- 自然科学(30856)
- 自然科学基金(30331)
- 资助(30258)
- 成果(27839)
- 制(25312)
- 部(23268)
- 课题(22504)
- 重点(21927)
- 性(21294)
- 教育部(20702)
- 发(20681)
- 国家社会(20660)
- 创(20631)
共检索到259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炜 潘紫媗
本文将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划分为"分化—趋同—非同期波动—再分化"四个阶段,并从国际与国内视角构建利率与汇率机制、生产部门与家庭部门跨境资本流动理论模型。全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金融数据,从利率市场、汇率市场、股票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多角度构建金融形势指数FCI,分析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美金融形式指数波动相互影响,针对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冲击,中国能够更快对金融周期进行调节;定向溢出在中美货币政策从分化到趋同第一阶段主要通过信贷市场、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传导,在非同期波动到再分化的第二阶段主要通过信贷市场、货币市场与汇率市场传导。随着中美两国金融周期协动性不断深化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逐渐加强,货币当局需要做好前瞻性货币政策调控,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跨周期调节,警惕金融风险在外汇市场、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国际传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谭政勋
无论是货币还是利率的冲击,美国房价调整的幅度远大于中国;但是,内部比较来看,美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中国则相反。中国房价的上升反过来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比美国更强。美国房价的波动比中国更为剧烈,而CPI相反;两国房价均比CPI上涨更快、波动更大。在中国,房价和CPI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美国,CPI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房价上涨后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美国灵活的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维护了物价稳定,但没有抑制房价泡沫和促进金融稳定;即使未来利率调控的条件成熟,中国将来较长时期内,应该继续采用以控制信道和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整为辅的货币...
关键词:
房价 货币政策 中美比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安宝 周建平 刘志超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施过程的描述及其特点和传导效果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显著、利率传导效果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施过程的不完善。最后,借鉴美国经验,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 中央银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理安 周心怡 胡昌生
本文选取了2001年1季度到2013年4季度的数据,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DSGE模型的参数,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冲击的传导。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均存在相互的溢出效应,其中美国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通过贸易渠道和利率渠道影响我国产出水平,而通过汇率渠道的影响被收入吸收效应抵消;我国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国际游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经济。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DSGE模型 溢出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钦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辜岚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就陷入了"失去的十年"。如果说日本80年代中后期推出的货币政策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一张温床,那么90年代以后实行的货币政策则旨在"医治"泡沫崩溃后给日本经济带来的"顽疾"。但是,90年代至今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能否使日本的经济"起死回生"呢?尽管国内已有大量的文献探讨了近年来货币政策的失效,但本文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角度出发,运用最新的数据,分阶段详细讨论,得出日本的货币政策由于传导机制受阻从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甚微的结论,并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表象引发出日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曙霞
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摆脱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效率和效果来看,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还取决于金融机构,公众的市场化行为,这就要求宏观环境能得到改善,货币政策能相机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尚航飞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上的各类要素陆续完善。一是央行的货币政策职能独立;二是金融机构中介体系加速构建,截至2018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量达到4588家,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三是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为利率传导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四是适时调整货币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云霄 秦海英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 ,而主要是由商品流通及经济活动所内在决定及制约的内生变量 ,并由此决定了在市场化金融体制下 ,应采用以利率为中间目标 ,着眼于货币需求的间接货币调控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利率型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 ,然后在此视野内 ,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特性 ,最后建议中央银行采用“盯住利率型 "的货币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 ,这有赖于首先建立起良性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光友
本文将电子货币引入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电子货币降低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削弱了传统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效用;增大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出发,以中国金融体系为背景,建立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从理论和经验事实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内生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李琼 王志伟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具有较大的内生性;但是信贷配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还是货币渠道进行的,信贷渠道还不是货币政策传到的主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