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1)
- 2023(7948)
- 2022(6682)
- 2021(6145)
- 2020(4943)
- 2019(11122)
- 2018(10636)
- 2017(20647)
- 2016(11278)
- 2015(12124)
- 2014(11849)
- 2013(11495)
- 2012(10628)
- 2011(9672)
- 2010(9558)
- 2009(8774)
- 2008(8588)
- 2007(7460)
- 2006(6642)
- 2005(5751)
- 学科
- 济(42079)
- 经济(42031)
- 管理(33471)
- 业(32356)
- 企(25101)
- 企业(25101)
- 方法(18923)
- 数学(17368)
- 数学方法(17178)
- 农(13968)
- 贸(12675)
- 贸易(12672)
- 财(12637)
- 易(12447)
- 中国(11253)
- 业经(9576)
- 农业(9106)
- 策(8719)
- 制(8308)
- 学(7814)
- 银(7477)
- 银行(7443)
- 务(7382)
- 财务(7370)
- 财务管理(7358)
- 地方(7327)
- 行(7085)
- 技术(7059)
- 企业财务(6975)
- 环境(6925)
- 机构
- 学院(158612)
- 大学(157018)
- 济(69261)
- 经济(68003)
- 管理(61989)
- 研究(54948)
- 理学(54058)
- 理学院(53519)
- 管理学(52682)
- 管理学院(52417)
- 中国(42411)
- 科学(33495)
- 农(32239)
- 财(31739)
- 京(31445)
- 所(28031)
- 业大(26582)
- 农业(25716)
- 研究所(25620)
- 中心(25289)
- 财经(25086)
- 江(23117)
- 经(22942)
- 经济学(21291)
- 院(19654)
- 经济学院(19454)
- 北京(19445)
- 财经大学(18642)
- 范(18595)
- 师范(18303)
- 基金
- 项目(109337)
- 科学(86184)
- 基金(80986)
- 研究(75767)
- 家(72391)
- 国家(71786)
- 科学基金(60999)
- 社会(49791)
- 社会科(47420)
- 社会科学(47410)
- 基金项目(42533)
- 省(42103)
- 自然(40717)
- 自然科(39827)
- 自然科学(39813)
- 自然科学基金(39153)
- 划(36274)
- 教育(34246)
- 资助(33088)
- 编号(29261)
- 重点(24598)
- 部(24233)
- 发(23427)
- 创(23195)
- 成果(22801)
- 创新(21696)
- 科研(21414)
- 计划(20940)
- 国家社会(20893)
- 教育部(20580)
共检索到229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冠超 罗鹏静 郭凯
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中美货币政策呈现分化态势。中美在经济结构、货币政策目标及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两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这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外贸易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应该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快供给侧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以及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来转变货币调控方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分化 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冠超 罗鹏静 郭凯
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中美货币政策呈现分化态势。中美在经济结构、货币政策目标及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两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这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外贸易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应该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快供给侧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以及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来转变货币调控方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分化 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炜 潘紫媗
本文将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划分为"分化—趋同—非同期波动—再分化"四个阶段,并从国际与国内视角构建利率与汇率机制、生产部门与家庭部门跨境资本流动理论模型。全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金融数据,从利率市场、汇率市场、股票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多角度构建金融形势指数FCI,分析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美金融形式指数波动相互影响,针对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冲击,中国能够更快对金融周期进行调节;定向溢出在中美货币政策从分化到趋同第一阶段主要通过信贷市场、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传导,在非同期波动到再分化的第二阶段主要通过信贷市场、货币市场与汇率市场传导。随着中美两国金融周期协动性不断深化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逐渐加强,货币当局需要做好前瞻性货币政策调控,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跨周期调节,警惕金融风险在外汇市场、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国际传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百胜 陈良昊 张毅
美国为应对高通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国为帮助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复苏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两国货币政策呈分化特征。基于该视角,本文构建一个具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SV)和中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情况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更加突出;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是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即中间厂商部门对于复合资本品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实现厂商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完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小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大;当中间厂商部门使用外资的占比较大时,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较小。在区域冲突加剧、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本文对于深入理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深化金融市场开放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吕剑 李泽广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深度去杠杆的背景下,各国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应对疲弱的经济复苏及愈发严重的通缩风险已成捉襟见肘之势。当前,全球经济进入负利率时代,各国货币出现竞争性贬值,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显著分化。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我国央行应如何为经济增长和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如何对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的外溢性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骏斌 陶士贵
2014年10月,美联储结束了为期六年的量化宽松政策(QE),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起实施逾1万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至此,美欧货币政策分化。美元和欧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其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外溢性。人民币正在积极推进其国际化进程,可以预见美欧货币政策分化将会对此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美欧货币政策分化从汇率、利率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对人民币使用范围和流通途径的影响,进而讨论了政策分化对人民币区域化直至国际化进程的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分化 量化宽松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燕 韩树政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之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文章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股票市场及货币政策的相关数据,运用各类计量方法,对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做出了比较分析,并对中美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两国间差异的原因。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安国俊 刘劲松 刘晓萍
今年以来,央行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使用频率及种类以加强宏观调控。该文认为,价格型政策更多影响的是收益率曲线的短端水平,由于流动性过剩及通胀压力的存在,下半年仍有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同时利率上升会凸现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对此,可考虑适时恢复国债期货交易,以及适时推出指数联结债券;商业银行应提高衍生品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
加息 国债期货交易 指数联结债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刚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资本流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香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先后两次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创造定量的货币来实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全绍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规定为"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是货币当局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因此,所谓"保持币值稳定"可以理解为:对内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对外则指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实际上承担了内外的双重目标,要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在基础货币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高玉伟 陶川
在2013年6月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发出了调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不仅通过预期作用于美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也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外溢性政策冲击的风险。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联储将如何选择QE退出的时点和路径,美联储退出QE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我国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化解这一潜在的政策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斌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比托尔·康斯坦西奥 谢瑞芬 门超
一国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溢出效应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使得政策制定者不得不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我们生活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各国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强烈的敏感性初步表明,"零利率下限"政策的退出会在短期内对其他国家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全球性的挑战要求我们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建立更有弹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