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4)
- 2023(17486)
- 2022(15227)
- 2021(14163)
- 2020(11998)
- 2019(27754)
- 2018(27150)
- 2017(53110)
- 2016(28459)
- 2015(32146)
- 2014(31825)
- 2013(31343)
- 2012(28665)
- 2011(25620)
- 2010(25562)
- 2009(23227)
- 2008(22675)
- 2007(19880)
- 2006(17215)
- 2005(14935)
- 学科
- 济(115658)
- 经济(115529)
- 管理(84148)
- 业(80899)
- 企(68700)
- 企业(68700)
- 方法(59647)
- 数学(52887)
- 数学方法(52101)
- 财(32237)
- 农(29035)
- 中国(28391)
- 业经(24627)
- 贸(24543)
- 贸易(24531)
- 学(24025)
- 易(23890)
- 务(21151)
- 财务(21067)
- 财务管理(21020)
- 地方(20839)
- 制(20672)
- 企业财务(20020)
- 理论(19615)
- 农业(19150)
- 技术(17895)
- 融(17089)
- 金融(17087)
- 和(17002)
- 银(16799)
- 机构
- 大学(406345)
- 学院(404295)
- 济(162392)
- 管理(161681)
- 经济(159089)
- 理学(141065)
- 理学院(139603)
- 管理学(136739)
- 管理学院(136041)
- 研究(131205)
- 中国(98766)
- 京(85257)
- 科学(81553)
- 财(75489)
- 农(66369)
- 所(65410)
- 业大(61984)
- 财经(61398)
- 中心(60328)
- 研究所(59585)
- 江(57796)
- 经(56083)
- 北京(53325)
- 农业(52457)
- 范(50274)
- 经济学(50065)
- 师范(49664)
- 院(47924)
- 州(46759)
- 财经大学(46192)
- 基金
- 项目(282155)
- 科学(222198)
- 基金(206898)
- 研究(201089)
- 家(181510)
- 国家(180095)
- 科学基金(155564)
- 社会(126829)
- 社会科(120397)
- 社会科学(120364)
- 省(109445)
- 基金项目(108847)
- 自然(104127)
- 自然科(101812)
- 自然科学(101785)
- 自然科学基金(99958)
- 教育(93955)
- 划(92613)
- 资助(87784)
- 编号(80661)
- 成果(63610)
- 重点(63016)
- 部(62542)
- 创(58753)
- 发(58646)
- 课题(55171)
- 科研(54846)
- 创新(54818)
- 教育部(53895)
- 大学(53067)
- 期刊
- 济(167111)
- 经济(167111)
- 研究(114872)
- 中国(72738)
- 学报(66835)
- 科学(59942)
- 管理(59333)
- 财(58675)
- 农(58273)
- 大学(50895)
- 学学(48041)
- 教育(41839)
- 农业(40320)
- 技术(36171)
- 融(35901)
- 金融(35901)
- 财经(30314)
- 经济研究(27954)
- 业经(27083)
- 经(25821)
- 问题(21788)
- 业(21449)
- 统计(20718)
- 技术经济(19789)
- 图书(19691)
- 理论(19446)
- 版(18754)
- 策(18736)
- 贸(18723)
- 科技(18658)
共检索到579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祥 裴沙莎 刘英顺
本文采用2002-2012年中美股债市场指数的日频收益率数据,基于美国次贷危机前、中、后三个时期,分别运用非线性Granger模型和LM-GARCH模型对中美股债市场间跨国、跨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不同市场间在不同时期受到的均值/波动溢出效应各不相同,市场间均值溢出效应在危机时期表现得更显著,波动溢出效应则没有表现出这个特点。以期对监管层金融市场调控和股债市场资产配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吉伟
利用VAR-GARCH-BEKK模型,研究了我国债市和汇市之间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债市和汇市收益率都呈现高峰厚尾的非正态分布,波动聚集特征显著;债市和汇市存在单向溢出效应,仅汇市对债市有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债市和汇市收益率序列总体呈现负相关,相关性较弱,样本期内两市场动态相关系数具有显著的时变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放 刘雅君
本文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使用马尔科夫转换GARCH模型分析了两者的波动非线性特征,利用该模型将汇率波动按照低频和高频状态分成了三个区间,并且从时间上与2015年的汇改相重合。同时,使用混合时变copula对三个子样本上汇率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率关联性建模。研究发现:2015年的汇率改革重塑我国汇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汇改后,两市风险关联性增加,并表现出了正面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李金凯
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各因素与出口绩效之间的互动关联,在此基础采用TVP-VAR模型考察不同时间点、不同提前期各变量对出口绩效的动态演变特征。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工资上升在短期内会促进出口增长,但并没有形成工资上升冲击对出口的"惯性效应",而中、长期冲击影响为负;国际油价的上涨冲击在短期内对出口额没有显著影响,在中、长期会通过出口价格上涨而抑制出口;此外,由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出口需求弹性较大,使得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对出口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外需疲软、内需增强"的状况使得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宏亮
本文对我国粮食期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信息溢出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特别是现阶段,国粮食期货价格与汇率之间关联程度越来越高,存在着显著的单向非线性信息溢出效应,短期中汇率变动对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具有显著的信息溢出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潇 杨恩
本文基于极大似然函数值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从众多非对称GARCH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来研究中美股市杠杆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沪市和深市都表现出显著的杠杆效应,与美国股市相比沪市和深市杠杆效应较弱;沪市和深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沪市对深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更显著;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绍锋 甄红线
H股指数期货作为与中国内地股市关联度最高的海外股指期货,它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是观察沪深300指数期货对现货市场影响的重要窗口。本文基于混合分布假说,分别利用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H股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市场内部交易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现货市场交易量与收益率之间不仅存在双向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并且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交易量推动价格波动的能力更强,由此表明H股指数期货降低了现货市场信息不对称,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则低估了交易量与收益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璐 庞皓
由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相对分割,使得对其波动溢出关系的探讨对研究市场间资源配置、信息流动等有更深远的意义。在构建股市和债市D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Wald和LR检验发现,两市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整体溢出影响较低。通过VECM模型分析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股市之间的内在波动关系,发现交易所市场较银行间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更大,而银行间市场受交易所市场波动更剧烈。总的来看,我国目前金融资源在两市配置效率较低,资本和投资主体未形成有效连动体系,市场风险难以释放分散,因此需构筑市场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汉华 汪元盛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结构市场化是新时期产业结构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由之路。使用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PSTR模型对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水平与市场化水平等转换变量,在高、低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只有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制度环境达到一定程度,金融结构市场化导向的增强才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中国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结构市场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具有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小芬 张峻晓 郑辛如
大宗商品的金融化改变了其传统定价机制,不从市场间和市场内产品间全面地研究大宗商品价格的溢出效应就很难抓住商品价格溢出效应的本质特征。基于原油、天然气、黄金、银、铜、铝、小麦和玉米8种代表性商品,以及股票指数、债券指数、美元外汇、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类金融资产的价格数据,本文通过建立非对角的BEKK-GARCH和Diebold构造的基于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方法,从收益率和波动率两个视角研究了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双向溢出关系。结果发现:(1)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2)收益溢出与波动溢出的特征与变化趋势有很大不同,这些差别与全球性危机和商品市场状况相关。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应从商品金融化的视角调控监管商品价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越
本文在Himestra和Jones(1994)提出的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Monte-Carlo模拟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确定判定因果关系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置信水平σ,并以此对不同阶段A股和H股间的联动关系进行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与现有线性关系检验得出的A股和H股两个市场之间只有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才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不同,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揭示出两个市场之间一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A股和H股两个市场之间仅存在单向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而且这种非线性因果关系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
非线性 因果检验 股市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董秀良 曹凤岐
通过对多个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可以了解波动风险在市场间的传导路径和方向,以及在股市因外部冲击动荡前做出短期预测。本文以美国、日本、香港和我国沪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GARCH模型对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香港股市对沪市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美、日股市对沪市的波动溢出则不显著,但由于美、日股市波动均对香港股市具有传染效应,它们可以借助对香港股市波动的影响间接地引起我国沪市的波动。所以,对我国沪市外部波动风险的把握在短期上应主要关注香港股市波动,其次还必须关注日本和美国股市的波动,尤其是美国股市的波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甫功 欧阳建国
本文将工业分为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两个部门,应用Feder模型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产出通过与传统工业部门的弹性关系而影响其增长,进而影响整个工业的增长。对我国的数据检验表明:高技术产业对我国工业的直接带动和溢出效应都很显著,直接带动率为18%,溢出效应为2.2%;高技术产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较传统工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高出21.9%。研究也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发展的作用存在着高带动高溢出、低带动高溢出和高带动低溢出三类地区。
关键词:
Feder模型 高技术产业 溢出效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任仙玲 孙文岳
为了揭示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风险溢出效应的非对称特征,本文利用已实现半方差将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的风险区分为下跌风险和上涨风险,并运用均值Granger因果检验和分位数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两市场之间下跌风险溢出效应和上涨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不仅存在显著的下跌风险溢出,还存在显著的上涨风险溢出,而且溢出效应随着分位数区间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特征。一方面,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下跌风险溢出在全部分位数区间均显著,而上涨风险溢出仅在分布的中间位置和上尾显著。另一方面,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下跌风险溢出主要集中在尾部极端分位数区间,而上涨风险溢出主要集中在分布的中间位置和低分位数区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静杰 陈锋 高展军
本文运用BEKK-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年11月到2012年10月天然橡胶现货与期货市场间收益率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样本期天然橡胶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收益率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呈现非对称性。最后,本文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金融市场间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元VEC-GARCH(1;1)-BEKK模型
我国股票期现货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1分钟高频数据的实证检验
股市、债市、汇市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的非线性溢出效应——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
沪深股市非线性动力机制及有效性检验——基于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
股票期权定价模型的修正及实证检验——基于Black-ScholeS和GaRch模型
金融发展与资本账户开放的跨境资本流动效应——基于PSTR模型的非线性实证检验
空间动态面板非线性Logistic模型的稳健LM检验及应用
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