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9)
2023(8049)
2022(6684)
2021(6616)
2020(5418)
2019(12390)
2018(12314)
2017(23689)
2016(12549)
2015(14459)
2014(14180)
2013(14360)
2012(13793)
2011(12805)
2010(12810)
2009(12135)
2008(12328)
2007(11066)
2006(10083)
2005(9188)
作者
(36212)
(31107)
(30482)
(29111)
(19219)
(15041)
(13748)
(12196)
(11689)
(10714)
(10556)
(10242)
(9877)
(9690)
(9622)
(9178)
(8960)
(8958)
(8926)
(8538)
(7883)
(7625)
(7552)
(7055)
(7025)
(6867)
(6750)
(6625)
(6324)
(6299)
学科
(60479)
经济(60423)
(46244)
(38389)
农业(30193)
管理(27928)
方法(23714)
(23606)
贸易(23594)
(23068)
数学(21088)
数学方法(20901)
中国(18390)
(16406)
企业(16406)
业经(15659)
(12721)
(10859)
地方(10258)
农业经济(10092)
(9719)
(9678)
(9641)
(9583)
银行(9576)
(9508)
(9340)
关系(9298)
(9111)
农村(9099)
机构
学院(189934)
大学(187388)
(94526)
经济(93215)
研究(71648)
管理(69608)
理学(59809)
理学院(59234)
中国(58444)
管理学(58378)
管理学院(58067)
(53004)
农业(40665)
科学(40303)
(39890)
(36567)
(36539)
业大(33446)
研究所(33084)
中心(32505)
经济学(29680)
财经(29309)
(27630)
(26981)
经济学院(26894)
北京(25177)
农业大学(24655)
(24168)
科学院(23800)
(23281)
基金
项目(121417)
科学(95704)
研究(91274)
基金(90714)
(79507)
国家(78802)
科学基金(65887)
社会(61138)
社会科(57697)
社会科学(57687)
基金项目(46936)
(44274)
自然(39406)
教育(39194)
自然科(38511)
自然科学(38501)
自然科学基金(37848)
资助(37603)
编号(36775)
(36747)
(30430)
成果(29584)
(29420)
(27742)
重点(27038)
国家社会(26934)
中国(26725)
教育部(24823)
(24387)
课题(24106)
期刊
(109862)
经济(109862)
(58281)
研究(58190)
中国(40365)
农业(40223)
学报(30253)
科学(28794)
大学(24360)
(24307)
学学(23335)
业经(22839)
管理(22202)
(21392)
金融(21392)
(19548)
(18279)
问题(17365)
经济研究(16906)
世界(16319)
国际(16140)
技术(14655)
财经(14625)
教育(14197)
农业经济(14122)
农村(14030)
(14030)
(12772)
经济问题(11194)
(11097)
共检索到29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容博  曹历娟  朱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充足稳定的农产品进口成为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GTAP模型对2018—2019年间中美贸易争端以及2020年中美签署并履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和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争端期间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高水平进口关税虽然大幅减少了从美国的农产品进口,但由于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其对中国农产品进口总体影响相对有限。不同农产品品种上贸易转移的弥补作用存在差异,肉类、稻米和小麦弥补作用偏弱。(2)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则有利于增加自美农产品的进口,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农产品如南美的油籽、东盟的玉米等谷物等进口产生明显负向影响,对我国平衡长期且良性的贸易伙伴关系,维护今后的农产品进口稳定性和我国粮食安全形成相应压力。(3)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农产品如油籽的进口上,有限的贸易伙伴选择和单一的“钟摆式”替代效应会给我国以农产品作为中美经贸摩擦谈判筹码的选项带来一定的制约。
[期刊] 求索  [作者] 龚波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消费大国,当前,中国很好地解决了吃饭问题。然而,因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世界粮食贸易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最大捍卫者,除需坚定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稳定口粮生产、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拓展贸易渠道、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解决贫困群体用粮、节约用粮等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粮食保障能力。从粮食生产、流通、加工、贸易、消费等环节,全面解决中国粮食市场所存在的质量安全、数量安全与结构安全问题,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带来的粮食供给风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武  钟晓凤  
使用2017至2019年HS8位码的进口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中国对自美进口农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对美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显著降低了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额,贸易抑制效应显著,但仅存在部分贸易转移效应;政策实施后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额下降的部分影响因素来源于美国企业降低农产品对华平均出口价格,政策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证明美国农产品出口对华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般贸易分类下的贸易抑制效应、贸易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相比不区分贸易方式异质性的全样本估计效果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强,这意味着中国对美一般贸易分类下的进口农产品实施关税反制的政策影响更强劲。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绪  
近年来,中国农业连年增产,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进口快速增加。农产品大量进口,将造成短期和长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威胁中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本文分析了连年增产背景下的农产品进口增加的多方面原因,其中,产量增长满足不了需求增长、进口农产品和国内自产农产品存在较大的价差、中国农产品贸易保护程度较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从管理和市场的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孝岩   李国祥  
为科学预判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实施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与粮食安全的影响,从而更好利用国外农产品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使用GTAP模型对此进行事前分析。结果表明:RCEP的实施将增强我国重要农产品的可获性,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内部分农产品生产将受到来自RCEP伙伴竞品的冲击;替代效应引致非RCEP成员国的部分农产品对华出口也会受到波及,但总体负面影响有限。政策启示:抓住RCEP实施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好伙伴国农业资源;加强国内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着力降低来自RCEP伙伴农产品的负向影响;持续推进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战略,稳固与非RCEP成员国的农业经贸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王容博  徐亮  刘星宇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低于世界人均的水土资源实现了高于世界人均的食物消费水平。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归功于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全球领先的贸易开放程度和外部粮源的有效利用,农产品贸易已全面融入中国粮食安全。然而,随着收入增长、国内食物需求的不断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市场风险波动的持续加剧等都对粮食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口种类高度集中、重点品种进口来源地依赖度偏高等特点会使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加剧背景下出现外部粮源的利用风险明显上升的情况。大食物观的提出是对传统粮食安全保障思路的拓展。保障“大食物安全”,既需要依赖于国内全方位、多途径的食物资源开发,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贸易开放水平,促进食物进口结构多元化发展,加快形成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农产品贸易格局,降低外部粮源利用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国内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内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大食物观下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格局的构建也对相应的制度支持和条件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需要不断提高动物疫病输入防控与进口产品质量管控能力,逐步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条件与进口全产业链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调整边境措施,从而更加高效地利用外部农产品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俊峰  武拉平  高连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海  任慧  
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海关统计数据由于包含大量重复计算的成分,并不能真实反映一国某部门的贸易收益情况。文章通过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定义增加值出口为衡量双边贸易收益的指标,从增加值出口变化趋势、行业分布情况及贸易收益的实现方式,分别剖析2000~2014年中美两国农产品各部门的增加值出口情况。发现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盈余方实为中国,农产品行业的大量增加值隐藏在本国的其他部门中出口。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提升,两国农产品行业实现收益的方式不同,中国越来越趋向于附加值含量低的粗加工中间品出口。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对第三国市场的依赖不断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农产品行业的收益都将造成较大的冲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昊   吴婷   霍强  
粮食和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研究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中国自东盟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测度进口贸易潜力,并重点关注中国粮食安全指标对农产品进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安全指标对农产品进口效率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植物产品进口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粮食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叠加对农产品和植物产品进口效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政策含义并通过贸易潜力测算,可将东盟国家划分为观察区、重点区和核心区,有针对性加强与重点区国家的贸易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班然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大环境下,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对类似于我国的发展中农业大国而言重要性尤为突出。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产品起步早,能够为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的发展提供参考。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就中美贸易摩擦入手,通过与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状况的比较研究,对国际贸易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链作出进一步梳理,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链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敏  王秀玲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尖端生物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粮食安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关乎国计民生。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少、现有耕地地力不断恶化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只能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然而,转基因农产品对粮食安全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我们必须依法加以严格管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耀魁  李鸥  
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成为中日两国贸易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回顾整理了中日农产品贸易中的一连串摩擦,分析了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以及对两国的影响,探讨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最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阚大学  赵煌杰  尹小剑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给两国经济贸易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同时也呈现了一些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并且贸易摩擦问题随着两国关系的波动而在不断地增加和升级,对两国经济贸易的正常发展影响极大。鉴于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出现的大背景,本文首先介绍了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征,然后分析了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