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3)
- 2023(15684)
- 2022(13726)
- 2021(12889)
- 2020(10830)
- 2019(24904)
- 2018(24715)
- 2017(47935)
- 2016(26354)
- 2015(29859)
- 2014(30101)
- 2013(29573)
- 2012(27932)
- 2011(25461)
- 2010(26017)
- 2009(24043)
- 2008(23793)
- 2007(21158)
- 2006(19154)
- 2005(17271)
- 学科
- 济(120563)
- 经济(120431)
- 管理(75961)
- 业(68979)
- 企(57451)
- 企业(57451)
- 方法(48930)
- 数学(42216)
- 数学方法(41623)
- 中国(28887)
- 农(28565)
- 财(27679)
- 学(26631)
- 地方(26256)
- 贸(24793)
- 贸易(24782)
- 业经(24240)
- 易(24100)
- 制(20339)
- 农业(18779)
- 理论(18507)
- 和(17396)
- 银(16785)
- 环境(16784)
- 融(16762)
- 金融(16760)
- 银行(16733)
- 策(16550)
- 行(15994)
- 务(15933)
- 机构
- 大学(387592)
- 学院(383908)
- 济(161100)
- 经济(157560)
- 管理(147634)
- 研究(135416)
- 理学(126557)
- 理学院(125082)
- 管理学(122832)
- 管理学院(122155)
- 中国(101689)
- 京(83345)
- 科学(82454)
- 财(74217)
- 所(69352)
- 研究所(62731)
- 农(60877)
- 中心(60072)
- 财经(58713)
- 江(57973)
- 业大(55161)
- 经(53168)
- 北京(53159)
- 范(51882)
- 师范(51425)
- 经济学(49288)
- 院(48827)
- 农业(47611)
- 州(46443)
- 经济学院(44109)
- 基金
- 项目(251089)
- 科学(196771)
- 研究(183947)
- 基金(181935)
- 家(158062)
- 国家(156767)
- 科学基金(133646)
- 社会(115429)
- 社会科(109337)
- 社会科学(109309)
- 省(96387)
- 基金项目(95185)
- 自然(86503)
- 自然科(84465)
- 自然科学(84444)
- 教育(84273)
- 自然科学基金(82905)
- 划(81800)
- 资助(76889)
- 编号(74719)
- 成果(62643)
- 重点(56050)
- 部(56021)
- 发(53791)
- 课题(52045)
- 创(50854)
- 教育部(47963)
- 创新(47514)
- 科研(47505)
- 大学(47038)
- 期刊
- 济(184905)
- 经济(184905)
- 研究(121247)
- 中国(73361)
- 学报(60391)
- 管理(56011)
- 财(55657)
- 科学(55577)
- 农(55417)
- 大学(45794)
- 学学(42902)
- 教育(42645)
- 农业(38292)
- 融(37501)
- 金融(37501)
- 技术(32959)
- 经济研究(29880)
- 财经(29359)
- 业经(27295)
- 经(25210)
- 问题(23986)
- 贸(21085)
- 图书(20129)
- 技术经济(19862)
- 业(19281)
- 国际(18902)
- 理论(18718)
- 世界(17787)
- 现代(17764)
- 统计(17415)
共检索到586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汪洋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美两国均采取了相应的经济刺激计划。但由于两国社会背景、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政策实施的时间以及着力点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美两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内容,并针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经济刺激计划的差异性,并对中美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
经济刺激计划 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华 汪洋
为应对本轮经济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及相应配套政策,以遏制经济增长显著下滑的态势。随着经济危机渐行渐远,如何实现经济刺激计划的平稳退出,成为各国政府亟需面对的首要问题,理论界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本文以判断经济复苏走势为切入点,选择经济刺激计划退出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随着2009年第3季度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得以恢复,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也摆在了欧元区各国政策决策者面前,同时也引发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热议。本文从退出依据、退出时机以及退出路径三个方面对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中国的相应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胜会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均采取了包括大幅降息在内的宽松货币政策。然而,基于中美两国受危机影响、经济形势、金融体制等因素的不同,中美宽松货币政策在扩张动因、工具选择、扩张程度、政策传导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货币政策效果迥异。深入剖析中美宽松货币政策本质区别,对中央银行平衡经济恢复和管理通胀预期,制定科学合理的退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分析,文章从中美两国中央银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退出时机、退出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最优退出战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善恩
美国经济出现企稳回暖的趋势后,美联储此前为救市而投入的巨额流动性就成了随时可能引爆通货膨胀的"定时炸弹"。如何选择退出的时机、路径和工具才能在确保经济持续复苏的同时稳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是美联储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研究认为,美联储启动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的时机应在2009年底和2010年初;在退出路径的选择上将是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与回收金融领域的特别流动性并举;在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上,美联储将主要采用向金融机构支付较高的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通过反向回购协议来回收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关键词:
美联储 经济刺激政策 退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俊领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一)量化宽松政策概述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当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时,中央银行可以使用QE政策工具,比如,从商业银行和其他私人机构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提高金融资产的价格,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通过购买长期政府债券,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降低长期利率(伯南克,2009),防止通货紧缩。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磊 彭兴韵
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金融危机管理货币政策操作之后,较为详细地考察了危机管理货币政策的经济后果,它刺激了中国金融体系的信贷扩张,保障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供给和创造了有利的企业外部融资环境,这为中国在2009年保持高投资增长创造了条件,使得政府"保八"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是,通过信贷泡沫化、资产泡沫化来刺激经济增长,可能对未来的宏观经济造成更大的隐患,激进的危机管理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是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泡沫 通货膨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虹 马永健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与退出对以G20国家为主要样本经济体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差异比较显著;相对浮动汇率经济体,政策对钉住汇率经济体的影响较大;对中国而言,贸易渠道和输入性通货膨胀效应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用于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传导途径。另一方面,以美联储加息为主要标志的退出机制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带来不小挑战,尤其应警惕潜在的通货紧缩和币值下行风险;此外,加息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但对我国股市可能造成短暂的负向冲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的情况下,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问题再次引发讨论高潮。危机背景下非常规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是必然的,只是时机、节奏和力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对退出的时机与路径,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等进行了述评,并对全球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得出几点主要结论及对中国的启示:当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不宜全面退出;经济刺激计划要分阶段退出,兼顾市场反应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的情况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刺激计划退出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热点。本文梳理了有关美国与欧洲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学术讨论,对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与步骤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归纳,为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经济刺激 退出 经济复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华 张艳
在经济萧条时,经济刺激计划对于避免震荡、稳定市场、恢复信心、促进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当经济止跌企稳时,经济刺激计划要适时退出,否则会带来至少五点显著的负效应:一是政府财政负担加大、赤字增加,二是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三是财政政策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四是对不守信行为的姑息与纵容从而加大道德风险,五是逆市场化改革。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了美国经济救援和经济刺激计划的负外部效应,最后提出了对中国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的反思与启示。
关键词:
经济刺激计划 负面效应 政策工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伟 陆军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近年金融危机后一种金融研究的新视角——金融资产价格信息提取的蓬勃发展,利率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势必将在国内逐渐发挥其应用作用。文章对国内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梳理回顾,以为我国后续研究铺垫基础。
关键词:
利率期限结构 前瞻性货币政策信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潘敏 缪海斌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的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判断、退出策略选择和退出工具取舍等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评析,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复苏 非常规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