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0)
2023(5308)
2022(4616)
2021(4387)
2020(3498)
2019(7681)
2018(7556)
2017(14117)
2016(7492)
2015(8046)
2014(7451)
2013(7036)
2012(6255)
2011(5743)
2010(5932)
2009(5682)
2008(5244)
2007(4666)
2006(4099)
2005(3710)
作者
(19996)
(16912)
(16272)
(15746)
(10463)
(8066)
(7573)
(6392)
(6172)
(5908)
(5578)
(5556)
(5144)
(5108)
(5108)
(5026)
(4987)
(4797)
(4792)
(4773)
(4054)
(3995)
(3895)
(3758)
(3715)
(3632)
(3580)
(3579)
(3345)
(3299)
学科
(29772)
经济(29745)
管理(18155)
(18112)
(14680)
企业(14680)
方法(9973)
(9170)
地方(8983)
(8358)
贸易(8355)
(8108)
数学(8000)
数学方法(7894)
中国(7785)
业经(7414)
农业(6201)
(5922)
(5585)
(5349)
关系(5006)
地方经济(4928)
理论(4698)
(4683)
金融(4681)
(4674)
环境(4462)
(4293)
(4228)
银行(4223)
机构
学院(100369)
大学(97087)
(41236)
经济(40429)
研究(36877)
管理(36014)
理学(30977)
理学院(30562)
管理学(29987)
管理学院(29806)
中国(26705)
科学(22174)
(20422)
(18811)
研究所(17100)
(17071)
中心(16485)
(15413)
(14896)
师范(14786)
(14420)
财经(13673)
(13534)
业大(13419)
北京(12599)
(12310)
经济学(12296)
(12293)
农业(12105)
师范大学(11812)
基金
项目(67986)
科学(53708)
研究(51370)
基金(48565)
(42479)
国家(42165)
科学基金(35891)
社会(32452)
社会科(30769)
社会科学(30764)
(26740)
基金项目(25896)
教育(23525)
(22620)
自然(22503)
自然科(22022)
自然科学(22019)
编号(21802)
自然科学基金(21586)
资助(18912)
成果(17605)
(15863)
重点(15837)
课题(15059)
(14426)
(14351)
创新(13377)
国家社会(13363)
项目编号(13183)
(13166)
期刊
(48797)
经济(48797)
研究(29731)
中国(18370)
(15273)
科学(13742)
学报(13673)
管理(13604)
(12293)
教育(12173)
农业(10860)
大学(10170)
学学(9514)
业经(9042)
经济研究(8455)
(8412)
金融(8412)
技术(7823)
国际(6619)
(6530)
财经(6133)
(6055)
问题(5994)
世界(5628)
(5420)
商业(5334)
(5114)
论坛(5114)
资源(5017)
现代(4790)
共检索到149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聂文娟  
地区权力格局影响着国家的对外行为和政策。在中美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东南亚地区的权力格局进入了快速调整期,现有的二元权力格局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地区经济格局出现了中升美降的趋势,地区政治格局出现了倾中疏美的趋势,地区军事格局出现了倾美稳中的趋势。中国的力量呈上升趋势,中国的主导性在增强,这一地区权力格局的结构性变化将会对地区国家间关系带来深刻的变革。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微微  赵天鑫  
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高铁输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日本积极的高铁输出政策与中国形成了直接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但是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的,同时也是政治层面的。针对日本的竞争,中国应明确其政治、经济动因,并确立恰当的应对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谌新民  
近年来金融风波发生在经济增长较快和开放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其深层原因是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存在缺陷,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不快。防范金融风险的治本方法是提高我国整体生产力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依靠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沐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在西方各国迟迟走不出经济困境时,世界的东方却有两个犹如孪生的蓬勃发展的地区,这就是东南亚地区(本文主要指东盟六国地区)和中国大陆及其周围地区(包括香港、台湾、澳门)。本文认为这两个地区是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如仅说合作是不符合现实的,但如果仅看到竞争则是忽略了相互合作、促进其共生共荣的巨大潜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沈建勋  
东南亚国家近期金融态势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宣布放弃实行十余年的联系汇率制,代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此,泰铢汇率持续下跌,并波及周边国家,引发了全世界关注的东南亚金融动荡。进入九月以来,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盾、新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汇率纷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效峰  
冷战后随着俄罗斯国家定位的变化,其对外战略相应发生调整,亚太地区成为基本方向之一。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外交的平衡性和多向性不断加强;在其亚太战略中,东盟被看作参与亚太地区多边合作的重要支点。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东南亚是大国竞逐的重要对象;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以加强对亚太地区事务的参与。而在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俄罗斯被视为制约其他大国的关键性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灼  田鑫  
文章基于经济扰动对称性的视角,探讨人民币、日元、美元竞争东南亚区域国际货币的优势和劣势。SVAR模型将中国、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扰动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供给冲击是影响各国产出增长率最重要的因素,各国产出增长率对供给冲击的响应方式也具有相似性;而需求冲击在导致各国产出或通胀变动的重要性或相似性上并不如供给冲击显著。相比日本和美国,中国在与东南亚国家的需求冲击对称性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供给冲击对称性方面的相对劣势会减弱人民币对东南亚国家的吸引力、制约人民币的东南亚区域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自强  
国际格局演变必然对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从而对该国的国际经济竞争能力产生影响。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美苏争霸和东西方冷战的两极格局,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而日本利用这一发展机遇,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在日美经济竞争中呈现出"日攻美守"态势。冷战后国际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日本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日美经济竞争态势逆转,呈现"美攻日守"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雅琴  白中科  张继栋  潘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对东南亚地区进行生态安全现状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东南亚地区10国(未包含东帝汶)为研究靶区,紧扣生态安全本质构建基于经济—自然—社会(EES)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TOPSIS模型对研究区各国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研究区各国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得分区间为0.350~0.599,总体在0.45附近波动;新加坡、文莱达到较安全等级,生态安全状况良好;老挝、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为临界安全,自然资源贫乏,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薄弱;柬埔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为较不安全等级,经济发展缓慢,生态系统脆弱。为此,亟须提出针对不同生态安全等级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空间管控能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的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雪岩  
东南亚游客入滇游不但有地理方面的优势,还有深厚的人文优势,突出表现在跨国民族和越南归侨两大方面。从关系市场视角来看,云南要发展东南亚游客入滇游,需要紧密结合其中的人文优势,做好主题定位和语言支持,并在交通、通信、签证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态势和改革开放举措·王国刚·始于1997年春夏之交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国的经济发展以极大的打击。短短几个月内,汇率大幅贬值、股指急剧下落、利率快速上升、大批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国民经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梦君  
低生育水平已成为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之一,中国的生育政策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上极为相似的新加坡、日本、韩国与台湾地区,在经过长时间的控制人口政策后,都选择了鼓励生育的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但它们的政策调整与转变过程可以为中国人口政策的选择提供参考与借鉴。文章着重对这些国家/地区政策调整的动因、过程、特点和效果进行分析,归纳其影响人口政策调整成败的相关因素。并将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政策调整时期的社会经济与人口指标进行对比,鉴于中国还存在着维持现有生育水平的因素,建议加快生育政策完善步伐,渐进式改革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标的各项配套政策,以使生育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孔晓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宗会明  杜瑜  黄言  
基于ArcGIS10.2软件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和"重力模型"分析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41个交通节点城市的可达性和城市空间联系。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网络规模、等级和铁路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间陆路交通网络建设不均衡。中国西南地区现有5条公路和2条铁路与东南亚国家连接。②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可达性明显优于东南亚国家。中国西南地区城市间的有效连接在2 h内实现,区域基本覆盖在4h内实现,而东南亚国家城市间的有效连接在4 h内初步实现,8 h实现区域基本覆盖。③根据城市空间联系格局与现有陆路交通可达性,提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主要有3条有潜力发展的陆路廊道,即重庆(成都)—昆明—仰光、重庆(成都)—昆明—万象—曼谷—新加坡、重庆—南宁(昆明)—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在未来面向东南亚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应利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契机,重点围绕这3条廊道建设和发展,并注重加强重庆、曼谷等重要节点城市和瑞丽、磨憨、凭祥等边境城市的联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长建  张虹鸥  汪菲  叶玉瑶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能源合作为切入点,基于《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系统研究东南亚国家能源发展的演变趋势。得到结论,东南亚各国能源资源禀赋差异显著,且动态演变特征明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东南亚地区主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新加坡是东南亚乃至全球重要的能源加工和转运中心;东南亚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总体上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各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化显著;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能源国际合作,石油和天然气的竞争性合作日趋激烈,水电、风电和光伏电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