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7)
- 2023(5573)
- 2022(4903)
- 2021(4636)
- 2020(3857)
- 2019(8606)
- 2018(8396)
- 2017(16038)
- 2016(8603)
- 2015(9674)
- 2014(9739)
- 2013(9334)
- 2012(8807)
- 2011(7978)
- 2010(8415)
- 2009(7957)
- 2008(7884)
- 2007(7192)
- 2006(6718)
- 2005(6128)
- 学科
- 济(32170)
- 经济(32142)
- 管理(30839)
- 业(28599)
- 企(24317)
- 企业(24317)
- 方法(11935)
- 农(10661)
- 中国(10473)
- 环境(10333)
- 财(10287)
- 数学(9785)
- 数学方法(9599)
- 策(9404)
- 贸(8265)
- 贸易(8258)
- 划(8123)
- 易(8117)
- 制(8002)
- 技术(7881)
- 业经(7667)
- 地方(7383)
- 理论(7306)
- 农业(6786)
- 银(6579)
- 银行(6579)
- 行(6350)
- 学(6126)
- 及其(6041)
- 务(6035)
- 机构
- 学院(124535)
- 大学(121400)
- 济(53348)
- 经济(52100)
- 管理(50002)
- 研究(42414)
- 理学(42326)
- 理学院(41934)
- 管理学(41371)
- 管理学院(41125)
- 中国(33734)
- 财(26071)
- 京(25412)
- 科学(23986)
- 所(20779)
- 江(20449)
- 中心(20015)
- 财经(19646)
- 研究所(18503)
- 经(17739)
- 农(16932)
- 北京(16368)
- 州(16000)
- 范(15783)
- 院(15780)
- 师范(15685)
- 经济学(15498)
- 业大(15091)
- 财经大学(14149)
- 技术(14123)
- 基金
- 项目(78303)
- 科学(62549)
- 研究(61930)
- 基金(55337)
- 家(46756)
- 国家(46357)
- 科学基金(40517)
- 社会(38276)
- 社会科(36324)
- 社会科学(36315)
- 省(31406)
- 基金项目(28311)
- 教育(28244)
- 划(25983)
- 编号(25908)
- 自然(24953)
- 自然科(24338)
- 自然科学(24330)
- 自然科学基金(23886)
- 资助(23146)
- 成果(22028)
- 课题(18630)
- 重点(17522)
- 发(17503)
- 部(17389)
- 创(17129)
- 创新(15917)
- 项目编号(15906)
- 性(15860)
- 制(15559)
共检索到198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北伟 路天浩 李麟白
在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世界多极化发展及新冠疫情冲击的新形势下,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被打开,但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与新形势下的实际现状相契合不足。将中美科技竞合发展分为4个阶段,基于中美科技竞合关系变动趋势作出中美科技竞争将会长期存在的判断;研究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措施,指出中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面临人才竞争更趋激烈、人才回流短期内受压制、国际国内人才市场对接受规则制约、市场主体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及挑战;提出中国要抓住后疫情时期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好新局,要把握契机、顺应人才共享新形态,加强战略互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人才大数据平台、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以及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多元化引才模式等。
关键词:
人才引进 海外高层次人才 中美科技竞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郁秋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愈加受到重视。2008年,为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回到国内发展事业,国家启动"千人计划",之后,省市级地方政府的地方"千人计划"也逐渐兴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资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翌钦 曾坚朋 仲亮
强劲的竞争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深圳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十分重视,但面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全球人才竞争格局,目前深圳面临外籍人才吸引力弱、引才主体和渠道单一、评价机制不尽合理、认定标准过于局限、企业引才激励不足等困境。应当积极借鉴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全球先进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经验,优化国际化人才引进政策措施,打造配套"软环境";发挥政府、市场双重引才作用,突出产业界、学术界引才主体地位;强化用人主体自主权,重构"能力+业绩"分类评价体系;设置具有深圳特色的认定标准体系;增加企业引才补贴,加大人才引进激励,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不断提供源头活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通荣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要注重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也需要关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而高校在输出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想实现自身良好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一流高校更需要一流教师作为支撑,需要学识渊博的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促进其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高等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毕节市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基于毕节市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毕节市高校 高层次人才引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范冬清
在人才市场缺陷与信息失灵的背景下,环境、资源与组织等各种复杂因素的交互影响使得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活动风险剧增。大学应对引进风险进行剖析、识别、分类与治理,要重新审视岗位招聘,控制流动率指标,制定层级风险管理模式,实施继任计划并重视道德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此改善引进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成长为精明的买主,从而产出有助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纳才效能。
关键词:
大学组织 高层次人才 人才引进 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睿心
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以人才为支撑的创新驱动成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动力。尽管我国在提出高层次人才引进发展战略后,我国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方面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但是当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际行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的这一战略的实施带来阻碍。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提供服务。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人才引进 问题与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边慧敏 冯卫东 任旭林
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是我国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关节点。海外人才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日益发挥着突出作用。高校迫切需要一批海外高层次师资人才的有效带动和直接推进,促使部分学术学科发展瓶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突破、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整体水平较快改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核心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跃 李国栋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成为天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天津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引进总量偏低、层次结构不合理、轻视人才培养等问题,可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内高校人才资源共享,打造"优势学科+年薪制"的引才平台,建立人才信息搜集团队,制定科学的引进规划,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力 彭正霞
基于对我国C9高校第1-6批709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家和地区、学术机构等背景的分析,结果发现:(1)C9高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主要在美国和中国大陆获得博士学位;(2)C9高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获得博士学位的学术机构在中国大陆的比较集中,在境外的呈现出机构多、人数少和分散的特点;(3)C9高校都希望从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人才,但是不同高校入选者获得博士学位的学校排名呈现不同的分散程度。为此,我国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布局应更为广泛;在吸引境外一流大学人才的同时,注重本校人才
关键词:
C9高校 青年高层次人才 人才引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美玲 李玮
针对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困境有需求难满足、引进来难留住、留下来难作为、有作为干行政的状况,从民办高校内涵、高层次人才职业取向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三个层面分析,民办高校需要采取转变观念、以师为本、调整策略、营造氛围、量才使用策略。
关键词:
民办高校 高层次人才 人才引进 办学特色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代良 章小东
21世纪国家间竞争其实质是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软实力,软实力竞争的本质是高层次人才竞争;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吸引、留住、使用与发展其关键在国家人才政策。中国与美国在高层次人才政策方面的思维方式、运作举措、保障形式及变革走向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审视与反思两者差异,以求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更具国际视野和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培养、延揽世界杰出人才,实现"中国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贾明媚 张兰霞 付竞瑶 张靓婷
尽管各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均采取积极措施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但实践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不够科学。在对高层次科技人才进行界定后,构建包括"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影响力"五位一体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能够凸显个体优势的竞优评析法,设计出指标权重以及相应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拟引进某区域中心城市的10位高层次科技人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竞优评析法能有效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个体优势,评价结果兼顾了个性化和民主性,为竞优评析法在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中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竞优评析法 高层次科技人才 人才评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国兴 齐经民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能力与所处的环境因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SPSS18.0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得出:高层次科技人才能力与环境因素总体显著相关;工作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都与沟通协作能力显著相关;工作环境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都与学习创新能力显著相关;社会环境因素与研究决策能力显著相关等结论。最后,提出了结合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不同时期特点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等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娄伟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体系的构成,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激励理论出发,探讨相关政策的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