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1)
- 2023(7814)
- 2022(6567)
- 2021(6209)
- 2020(4934)
- 2019(11198)
- 2018(10780)
- 2017(20277)
- 2016(10442)
- 2015(11294)
- 2014(11224)
- 2013(10963)
- 2012(10264)
- 2011(9246)
- 2010(9855)
- 2009(9126)
- 2008(9038)
- 2007(8603)
- 2006(7824)
- 2005(7054)
- 学科
- 业(44169)
- 管理(41263)
- 济(41094)
- 经济(41062)
- 企(39667)
- 企业(39667)
- 技术(17865)
- 中国(13922)
- 方法(13748)
- 农(13136)
- 技术管理(12531)
- 策(12512)
- 业经(12423)
- 财(11682)
- 数学(10500)
- 数学方法(10337)
- 制(9884)
- 贸(9585)
- 贸易(9577)
- 地方(9563)
- 易(9384)
- 划(8829)
- 农业(8735)
- 银(8624)
- 银行(8624)
- 行(8345)
- 理论(8019)
- 融(7370)
- 金融(7370)
- 和(7290)
- 机构
- 学院(152978)
- 大学(149746)
- 济(67712)
- 经济(66317)
- 管理(66100)
- 理学(56434)
- 理学院(55940)
- 管理学(55431)
- 管理学院(55083)
- 研究(49814)
- 中国(39014)
- 财(31712)
- 京(30378)
- 科学(26540)
- 江(24598)
- 财经(24106)
- 所(23025)
- 中心(22843)
- 经(21747)
- 研究所(20427)
- 州(19435)
- 北京(19285)
- 经济学(19181)
- 范(18904)
- 师范(18794)
- 院(18561)
- 商学(18169)
- 商学院(17969)
- 农(17942)
- 财经大学(17558)
- 基金
- 项目(96703)
- 科学(79166)
- 研究(77451)
- 基金(69667)
- 家(58458)
- 国家(57904)
- 科学基金(51720)
- 社会(50210)
- 社会科(47804)
- 社会科学(47797)
- 省(39208)
- 基金项目(35991)
- 教育(35151)
- 划(32022)
- 编号(31565)
- 自然(31018)
- 自然科(30364)
- 自然科学(30355)
- 自然科学基金(29886)
- 资助(27033)
- 创(26945)
- 成果(26515)
- 创新(23967)
- 课题(22718)
- 发(21975)
- 重点(21282)
- 部(21233)
- 国家社会(20479)
- 制(20172)
- 项目编号(20003)
共检索到240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杰
美国在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体系的创新链中拥有"绝对性"博弈占优地位,这是决定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中"不对称"博弈特征的核心因素。而中国在创新链的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环节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中"对称性"博弈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的焦点,愈发聚焦于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关系和功能边界的认知和博弈、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和独特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核心目标应该是谋求"共生互赢"策略,特别是要正确把握和谋划中美科技创新之间的特殊竞争关系和共生关系逻辑。
关键词:
科技创新战略 竞争 博弈策略 共生逻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杰
在中美之间全面展开的科技创新战略竞争驱动之下,以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和贸易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收缩的重大现象。同时,在持续性科技创新竞争驱动下,全球可能会形成中美各自主导的两种相互隔离式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对以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和贸易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产生挤压和重构的双重效应,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产生复杂的影响效应。面对中美科技创新竞争驱动下全球产业链演变格局所蕴含和暴露出来的新格局、新问题和新风险,中国必须以战略博弈思维和长短期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前瞻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应对。为此,在全球正在形成的两种相互隔离式科技创新体系的复杂格局下,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如何利用自身的全球第一大规模市场优势来尽快培育全创新链式和全球产业链式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系,主动通过打造与欧盟、东盟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互利共赢体系,以“集体”对“集体”和“利益同盟”对“利益同盟”的策略,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达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投融资额迅速增长,基本形成了区域创新中心。本轮金融科技创新对传统金融模式冲击的力度和速度都是空前的。金融科技创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使发展中和低收入国家也能够分享技术创新的成果。目前,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呈现出美国、英国以及欧盟国家"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三方在不同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竞争优势。相比之下,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制度优势、市场规模优势以及后发优势。为此,中国应当从建立柔性的金融监管体制、打造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重视普惠的商业模式创新、建设一流的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形成开放的本土技术标准等方面明确金融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并重点在普惠金融、消费金融、智能金融以及监管科技等领域加大创新和应用力度,从而在新一轮国际金融格局演变中占据主动,助力中国金融改革发展。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竞争格局 中国 创新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杰
当前中美之间战略竞争关系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处于由"接触+遏制"向"竞争+遏制+少数互利点合作"战略转变的关键转折期。较为突出的是,中美之间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经济利益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正在逐步被竞争关系所替代,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对中美战略竞争的缓冲机制以及制约作用正在快速弱化。经济竞争已经上升为中美之间诸多战略竞争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其中,高端制造业和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成为当前阶段中美经济竞争中最为突出的领域。从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的内在动机看,愈发可以看得清楚的是,既有针对和遏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崛起和科技创新赶超的战略意图,也有从今后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谋取更大份额的美国利益现实诉求,这就决定了此次中美贸易战有"斗而不破""边谈边斗"的持久战特征。据此,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我们提出始终保持强大且理性的战略定力、实施对等贸易制裁、谋划实施贸易利益对等、坚守分离均衡博弈策略、牢守遵循WTO规则、主动实施对外改革开放等六大核心应对博弈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穆瑞杰
产业竞争力的实质和核心是比较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深化和活跃技术创新,努力使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技术创新 战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一君 林映光 孙岚
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衰退产业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产业形态,企业为了摆脱衰退困境,应该树立危机意识,正确识别衰退,认识到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战略创新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笔者试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产业演化逻辑入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科学的战略创新模式。
关键词:
衰退产业 企业战略 战略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通 刘昌明
中等国家在大国竞争旋涡下如何选择是一个需要审慎考量、深入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后冷战时代的中美战略竞争中,中等强国采取了选边、对冲、疏离等多样性策略。中等强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行为选择不仅受到中美竞争烈度、对中美依赖类型等外部结构性因素制约,还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中美竞争烈度和对大国依赖结构作为结构性因素间接塑造了中等强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行为选择区间;而国家利益偏好作为中介变量,通过传导外部结构性变量所发出的指令,最终影响并决定中等强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具体政策和行为模式。分属上述三种依赖结构的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在中美战略竞争不同阶段的行为选择,基本证明了本文的核心观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伯伏 杨运杰
在宏观上中国经济要想保持稳定健康增长,必须在微观上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但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过度市场竞争,是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促进技术创新的最核心战略就是形成有效竞争市场环境,本文结合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研究企业形成规模与促进我国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有效竞争 技术创新 产业组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筱媛 刘志辉
在阐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竞争情报的特点和开展竞争情报协作与共享的必要性,提出竞争情报协作的集中式模式,并以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研究联合体为例,分析联盟中竞争情报协作的实践经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海峰 陈长缨
一、我国进口主要特征入世后,我国进口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09年成为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我国进口额达到1.4万亿美元,占全球进口的9.1%,第二大进口国地位进一步巩固。2001—2010年,尽管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我国进口年均增速仍然高达21.0%,比1991—2000年快4.9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永福 张立婷
为探讨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共同发生作用的,基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对产业集聚激励企业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仅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会削弱产业集聚的创新推动效果。在考虑行业与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提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市场竞争 企业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艳春 徐治立
基于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理论,以中国《"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美国《2015年美国创新战略》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对中美创新战略规划的政策工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使用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最为频繁,同时中国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率高于美国;两国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比例相当,但中国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内部机构不尽合理;两国使用最少的为需求型政策工具,中国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尤其低。与美国相比,中国在个别政策工具运用方面存在过溢、错位、缺位等不良现象,就此借鉴美国政策工具的运用经
关键词:
创新战略 创新规划 政策工具 创新指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瑞东
世界经济经历了生产时代,市场时代,现在正逐步进入合作时代。生产时代,由于商品的短缺,企业只需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时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掠夺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全球生产能力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换兆 王巧云 邓婉君
在《美国创新战略》中,美国发起的清洁能源革命将进一步强化美国的技术领先优势,加剧已非常激烈的新能源竞争;知识产权政策将使中美知识产权纠纷进一步升级,并逐步成为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的"新借口"和美国"敲打"中国的新手段;新的《横向并购指南》扩大了执法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增加了中国企业在美开展并购活动的不确定性;国内外市场准入制度帮助美国企业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限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为此,中国应加强对《美国创新战略》实施影响的应对部署,加强对美国创新政策的研究以争取主动权,加强对WTO研发补贴、创新政策等相关规则的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来 田璐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存量时代,空间转型成为开发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内外经验比较,提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应当成为开发区空间转型的基本逻辑,而创新生态系统应当建立在适宜密度基础之上,并具备多样性、开放性、适应性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提出开发区空间转型的关键策略包括调控开发强度、促进功能复合、塑造开放环境与实施弹性治理。
关键词:
开发区 空间转型 创新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