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2)
- 2023(17788)
- 2022(15542)
- 2021(14506)
- 2020(12366)
- 2019(28118)
- 2018(27715)
- 2017(53403)
- 2016(29643)
- 2015(33184)
- 2014(33165)
- 2013(32361)
- 2012(30091)
- 2011(27192)
- 2010(27226)
- 2009(25476)
- 2008(25358)
- 2007(22530)
- 2006(20078)
- 2005(17845)
- 学科
- 济(111665)
- 经济(111508)
- 管理(90242)
- 业(82954)
- 企(69669)
- 企业(69669)
- 方法(50155)
- 数学(43041)
- 数学方法(42370)
- 财(32966)
- 农(31584)
- 中国(29482)
- 学(26773)
- 制(25542)
- 业经(25537)
- 贸(22382)
- 贸易(22374)
- 地方(21919)
- 易(21773)
- 农业(20528)
- 环境(20453)
- 务(20357)
- 财务(20274)
- 财务管理(20230)
- 企业财务(19157)
- 理论(18904)
- 银(18626)
- 银行(18551)
- 和(18366)
- 技术(18121)
- 机构
- 大学(424964)
- 学院(422591)
- 济(164444)
- 管理(163351)
- 经济(160713)
- 研究(144929)
- 理学(141035)
- 理学院(139413)
- 管理学(136804)
- 管理学院(136069)
- 中国(107475)
- 科学(92588)
- 京(91041)
- 财(78973)
- 农(76412)
- 所(74690)
- 研究所(68049)
- 业大(67813)
- 中心(65441)
- 江(63341)
- 财经(61975)
- 农业(60302)
- 北京(57424)
- 经(56149)
- 范(55577)
- 师范(54919)
- 院(52634)
- 州(50742)
- 经济学(48460)
- 财经大学(45784)
- 基金
- 项目(287680)
- 科学(223799)
- 基金(206934)
- 研究(205121)
- 家(182770)
- 国家(181241)
- 科学基金(153579)
- 社会(127902)
- 社会科(121049)
- 社会科学(121016)
- 省(112779)
- 基金项目(109382)
- 自然(101912)
- 自然科(99456)
- 自然科学(99427)
- 自然科学基金(97601)
- 划(95653)
- 教育(94224)
- 资助(85974)
- 编号(82940)
- 成果(68057)
- 重点(64957)
- 部(62927)
- 发(60535)
- 创(59021)
- 课题(58013)
- 科研(55238)
- 创新(55193)
- 计划(53410)
- 教育部(53104)
- 期刊
- 济(181822)
- 经济(181822)
- 研究(123195)
- 中国(82292)
- 学报(74655)
- 农(68986)
- 科学(65118)
- 财(60997)
- 管理(59372)
- 大学(55663)
- 学学(52582)
- 农业(46947)
- 教育(46747)
- 融(37359)
- 金融(37359)
- 技术(34878)
- 财经(30021)
- 业经(29752)
- 经济研究(28341)
- 经(25614)
- 业(24152)
- 问题(23575)
- 版(21706)
- 科技(21393)
- 图书(21102)
- 技术经济(19810)
- 理论(19639)
- 业大(19572)
- 贸(18679)
- 资源(18464)
共检索到624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淑娟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赋予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但却未规定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内容。作者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比较,指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 评价 比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伟
公众参与原则是我国环境法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环境法律的各项制度中,该原则有利于提高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来保障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但由于我国环境法律的制定还不成熟,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规定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 立法与实施现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磊 吕惠进 刘丹丹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针对目前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施状况,提出了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形式单一、信息公开不充分和公众意见未受到足够重视等一系列问题,并从宏观及具体操作上提出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采取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认真对待公众反馈意见等相关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路丽娜 郑丽霞 张哲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更是为了保护社会大众的环境权益。在我国政府加大环境保护监督和执法力度之后,农村成为工业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基于此,作为受建设项目直接影响的主体,环境影响评价法应该更加注重农民大众的主体地位。在环评中,建设单位不仅应承担行政责任,在立法中还应规定建设单位对公众的民事责任能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效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伯勇 甘艳莉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是在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公众获得环境信息多少,参与项目决策和诉诸法律的权利实现的综合反映。实际操作中,应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科学化、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定量化,以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为此,文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定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有效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柴西龙 孔令辉 海热提.涂尔逊
介绍了公众参与及参与内容、群体、目的和意义,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依据,从公众参与的方式、时机和参与对决策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当前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然后按项目进程,进行了公众参与模式研究,提出了“八步工作进程,五处信息交流,四次信息公开,三项监督举报”的公众参与模式,希望对公众参与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彩霞
本文通过对德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介绍,从环评报告书形式、环保审批、公众参与等方面对中德环评制度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环评制度中存在的相应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娟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改善类生存现状和获得良好环境质量的保障。通过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定义及其发展,针对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后仍存在的问题,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 公众参与 环境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明 朱德米
伴随着城市事务复杂性的增加,以及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我国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城市决策位于城市治理过程的核心位置,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决策过程的制度设计,是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重要标志。基于广州、杭州、昆明、大连及合肥等五个城市样本,对其探索性的城市决策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文本分析,从参与的主体、参与的事项、参与的时机、参与的途径、参与的反馈以及参与的强制性约束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把握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决策过程中制度设计的现实状态,在此基础上,探索优化城市决策公众参与制度设计的可能空间。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城市治理 城市决策 制度设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玉洁 刘秋妹 吕建华 朱坦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的国家之一,完善的立法体系是保障EIA有效性的基础。回顾了我国EIA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历程,阐述了EIA的立法背景和主要驱动力,最后从完善立法框架及建立外部支持保障机制两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环境评价 立法 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得到完善与发展,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 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剑文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近30年来,在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本身可供选择方案的重大内容缺失,加上缺乏司法保障机制,也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难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以确立可供选择方案制度和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为核心,内外结合地健全、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可供选择方案 环境公益诉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剑文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该构建要求提供可选择的可供选择方案的可供选择制度,以弥补现有制度缺陷。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可供选择制度应该在制定行政规章以及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最终通过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来完成。
关键词:
可供选择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显强 李向前 涂莹燕 胡涛 张耀启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贸易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贸易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指导贸易政策的制定,是解决贸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了解中国入世后一系列的农业政策调整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环境,对于新的政策决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在总结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步骤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农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进行讨论,并以河北省迁安市小麦种植业为例,进行农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研究。由于农业贸易政策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再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等活动间接地影响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借助转移矩阵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
农业贸易政策 环境影响评价 小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显强 汤维 刘昭阳 周宇 杨舒茜 胡涛 吴玉萍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对外贸易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也对中国的环境和资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贸易政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国内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贸易政策环评的规范和指导文件,贸易政策环评导则的开发势在必行。本文从贸易政策环评工作的实践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借鉴国际贸易政策环评中同步评价、全面覆盖、突出重点、逐级递进、及时调整等先进理念,在总结国内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遵循贸易政策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基本逻辑,系统地从评价原则、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工作程序等方面,对如何制定中国的贸易政策环评导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应符合可持续性、可操...
关键词:
贸易政策 环境影响评价 导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