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3)
2023(13544)
2022(12004)
2021(11394)
2020(9475)
2019(22045)
2018(21725)
2017(41015)
2016(22500)
2015(25156)
2014(25314)
2013(25010)
2012(22917)
2011(20768)
2010(20624)
2009(19168)
2008(18768)
2007(16156)
2006(14014)
2005(12660)
作者
(64500)
(53785)
(53179)
(50899)
(34202)
(25823)
(24279)
(20956)
(20277)
(19279)
(18365)
(18103)
(17061)
(16950)
(16680)
(16530)
(16085)
(15807)
(15253)
(15243)
(13202)
(13181)
(12795)
(12188)
(12000)
(11969)
(11934)
(11843)
(10851)
(10524)
学科
(85291)
经济(85162)
管理(68057)
(62947)
(53615)
企业(53615)
方法(39032)
数学(33581)
数学方法(33193)
(25365)
中国(23357)
(22434)
(20597)
(19720)
业经(19549)
地方(16173)
(15987)
财务(15918)
财务管理(15879)
(15847)
贸易(15840)
(15434)
企业财务(15128)
(14642)
农业(14611)
理论(14609)
银行(14599)
(14275)
金融(14272)
(14193)
机构
大学(318263)
学院(314255)
管理(124717)
(124675)
经济(121923)
理学(108125)
研究(107812)
理学院(106865)
管理学(105066)
管理学院(104474)
中国(79779)
(67875)
科学(66374)
(60324)
(54121)
(50332)
研究所(49254)
中心(48615)
财经(47635)
业大(46932)
(45131)
(43364)
北京(42865)
(41454)
师范(41061)
农业(39406)
(39250)
经济学(37381)
(36655)
财经大学(35643)
基金
项目(217644)
科学(171330)
基金(158963)
研究(158950)
(138649)
国家(137531)
科学基金(118012)
社会(99980)
社会科(94699)
社会科学(94677)
基金项目(84636)
(83850)
自然(77198)
自然科(75370)
自然科学(75352)
自然科学基金(73987)
教育(72754)
(71229)
资助(65042)
编号(64204)
成果(52928)
重点(48690)
(48504)
(45303)
(45251)
课题(44195)
(42465)
创新(42329)
教育部(41720)
科研(41696)
期刊
(135782)
经济(135782)
研究(95748)
中国(61769)
学报(51810)
科学(47342)
(47078)
管理(46130)
(45706)
大学(39312)
学学(36849)
教育(35741)
农业(31564)
(28009)
金融(28009)
技术(26060)
财经(23547)
经济研究(21610)
业经(21056)
(20004)
问题(17330)
理论(16596)
图书(16539)
(16061)
科技(15528)
实践(15239)
(15239)
(15032)
技术经济(14371)
现代(14013)
共检索到464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昶学  
次贷危机爆发后,关于美国流动性对全球流动性,尤其是新兴国家流动性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焦点,而对中美两国流动性传导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构造超额货币比率来反映中美两国流动性状况,并采用VAR模型对中美两国流动性传导机制研究。研究显示,总体而言,美国流动性是中国流动性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但是在次贷危机期间,中美两国流动性却具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也表明流动性的偶发性传导机制与非偶发性传导机制同时存在于中美两国之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方平  
流动性可以从市场流动性、融资流动性、资产负债表流动性和流动性需求四个维度来分析。四个维度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流动性传导的五种机制——借款者的资产负债效应、信贷紧缩效应、对金融机构的挤兑效应、信用传染效应和对不确定性的规避效应。五种传导机制使单个流动性冲击演变为系统性的流动性冲击,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冲击传导到其他金融市场,并相互强化形成了流动性的循环。为了防止或减少流动性危机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既要提高单个金融机构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能力,也要改善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必要时中央银行应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增强市场信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沁  余珊萍  
全球流动性过剩已成为经济学热点话题但缺乏学术性的实证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于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机制更是少有涉及。本文选取全球6大经济体的经济变量实际产出、价格、名义利率、实际汇率、外汇储备,以及全球流动性,采用截面模型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国际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不同经济体的广义货币供应在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过程中存在着个体特征和时期特征,货币因素仍然是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秦雪征  
社会流动性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核心要素,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流动性不足与贫富分化加剧成为我国社会日益凸显的问题。代际流动性是社会流动性的主要构成部分,本文对国外关于代际流动性及其传导机制的既有研究进行了集中评述。我们首先梳理了各国对代际收入传递弹性的估计结果及其在方法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接着总结了学术界对于代际流动性传导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重点阐述了"先天一后天"之争的内涵,最后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人力资本在代际之间的积累和转移是代际收入流动的重要途径,而包括健康和环境在内的一系列先天及后天因素对收入和人力资本的代际流动也有着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王国刚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一连串事件长期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影子银行是一个创造流动性的新的融资体系。它的实质就是为了规避正式监管规则而由发起人设计一套如何把市场流动性转变银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及市场安排。其目标就是通过流动性增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这种新融资模式既为流动性的转换与聚集创造条件,也为流动性突然中断及整个金融体系突然崩溃留下巨大的隐患。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揭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及内在机理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行鹏  朱春花  
从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外生流动性与物价水平间存在着内在的相关性。就二者的传导而言,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经济产生大量的外生流动性,流动性的投放必然会增加基础货币存量,其对价格水平也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外生流动性和物价水平的内在传导机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崔光灿  
对我国1998年1季度到2009年1季度的资产价格与消费价格的波动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增加首先带来房地产价格上升,约两年后,消费价格指数开始上升,说明货币供应通过资产价格再传导到消费价格。在当前流动性再次增加的情况下,要考虑其对资产价格及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并可实行分类增加信贷的政策,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跃军  谢仍明  
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六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研究因为我国股市“同股同权不同价”的股权分置现象而导致的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具体探讨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流动性、股权监督制衡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非流通股股东(通常为控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通常为中小股东)之间的确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各类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所持股份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监督制衡作用对派发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存在重要影响。本文最后给出六点建议试图限制非流通股股东通过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谋取私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小丽  杨晓光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SVAR研究,多数选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衡量政策冲击的指标变量,但理论研究表明,用流动性指标衡量货币政策冲击更适宜。事实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也一直强调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控制。因此,金融机构流动性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部分。以此为起点,笔者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SVAR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鸿  封丹华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此次金融危机的流动性特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紧缩可以迅速相互逆转,不仅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间扩散,还通过国际贸易、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国际传导和扩散,给各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本文深入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流动性从过剩到紧缩从美国向其他国家的传导渠道和机制,并从全球视角,对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流动性、银行系统流动性和金融市场流动性逆转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何灿  吴隽豪  杨咸月  
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足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利用北向资金提升境内股市流动性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迫在眉睫。本文采用2017—2021年沪深两市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北向资金进出整体提高了股票流动性,得益于信息机制与竞争机制:北向资金具有示范效应,通过信息机制吸引境内投资者跟风;通过竞争机制引入内资对手盘,促进价格发现。但同时,北向资金也可能损害流动性:配置型持股通过筹码机制降低活跃交易;激进交易行为通过交易机制造成价格冲击。北向资金在极端行情中逆势交易承接流动性,展现出成熟市场理性投资者行为;在持续大幅进出阶段对流动性又具有割韭菜倾向。进一步提升境内股市流动性质量有待拓宽北向资金进入渠道、提高北向资金进入比例,对沪深两市采取差别化政策;抑制直接传导机制的负效应乃至将其转化为正效应;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防范化解北向资金进出过程中的风险;教育内资学习其对流动性逆势操作的成熟经验,提升风险驾驭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申铉松  何乐  
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融资条件收紧,美元收益率会走高,而当融资条件变得宽松,则本币收益率会走高货币贬值的宏观经济影响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传统观点认为,货币贬值是一项扩张性政策,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不仅与净出口增加相关,同时也与产出扩张相关。正因为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支出的分配情况,所以汇率成为G20的首要议题。不过,在当前国际形势之下,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余华义  陈东  
理论分析研究及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顺差导致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市场的膨胀,且流动性过剩自身也导致了资产的膨胀。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控制贸易顺差,防止其继续扩大。而仅依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是不可取的,明智的政策选择应该是: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优化进口结构、适当扩大进口规模、鼓励企业和民众进行海外投资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玉龙  李怡宗  
流动性影响股票收益的渠道在文献中需进一步厘清,本文采用随机折现因子的方法构建了SDF-LCAPM模型,将流动性影响股票收益的渠道分为两个:第一个渠道是股票自身的流动性特征直接影响股票收益;第二个渠道为流动性是系统风险的组成部分,影响股票的收益。SDF-LCAPM模型提供了联接两个渠道的框架,解开了流动性的波动性与资产收益负向关系之谜,解释了系统流动性与股票收益率对市场流动性的敏感度不被定价的可能原因,还发现了流动性与资产收益的协方差在资产定价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证发现,这两个渠道在不同类型股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这一发现为投资者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此外,SDF-LCAPM模型应用在中...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超  刘辉  
国债市场流动性决定政府融资成本,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定价基准,以及央行货币政策有效实施,一个发达、深度的国债市场对建立成熟的金融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把作为市场参与,及公共信息和服务提供双重角色的央行纳入国债市场交易过程框架内,建立模型并实证模拟分析市场流动性产生的根源,表现和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