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4)
2023(12423)
2022(10375)
2021(9259)
2020(7541)
2019(17069)
2018(16334)
2017(30923)
2016(16692)
2015(18298)
2014(18187)
2013(18025)
2012(17087)
2011(15786)
2010(16045)
2009(14485)
2008(14439)
2007(12830)
2006(11611)
2005(10461)
作者
(52344)
(43929)
(43898)
(41129)
(27874)
(21034)
(19653)
(17154)
(16662)
(15706)
(15136)
(14583)
(14386)
(13883)
(13679)
(13350)
(13219)
(13110)
(12716)
(12588)
(11199)
(10964)
(10630)
(10016)
(9898)
(9745)
(9725)
(9710)
(8897)
(8754)
学科
(79305)
经济(79230)
(44602)
管理(43106)
(33610)
企业(33610)
方法(28080)
(23792)
贸易(23778)
数学(23723)
地方(23588)
数学方法(23514)
(23024)
中国(22963)
(22803)
业经(19796)
(15723)
农业(15562)
(14485)
产业(13700)
地方经济(13379)
技术(12974)
环境(12850)
(12719)
(12434)
(12255)
金融(12254)
(12070)
银行(12016)
(11672)
机构
学院(249200)
大学(246490)
(107721)
经济(105860)
研究(92928)
管理(90142)
理学(77724)
理学院(76744)
管理学(75403)
管理学院(74969)
中国(67427)
科学(58753)
(52934)
(51778)
(48834)
研究所(44800)
(44589)
业大(41592)
农业(41082)
中心(40284)
(38356)
财经(35635)
(33604)
(33368)
北京(33231)
经济学(33224)
师范(33131)
(32359)
(30450)
经济学院(30212)
基金
项目(168572)
科学(132042)
基金(121309)
研究(118323)
(108701)
国家(107793)
科学基金(90337)
社会(76900)
社会科(73206)
社会科学(73190)
(67754)
基金项目(64293)
自然(58281)
自然科(56955)
自然科学(56936)
(56902)
自然科学基金(55931)
教育(52825)
资助(48482)
编号(45612)
(43324)
重点(39036)
(36161)
(36016)
成果(35862)
发展(34199)
创新(33809)
(33681)
课题(32913)
计划(32424)
期刊
(121574)
经济(121574)
研究(72701)
中国(50899)
(48065)
学报(45519)
科学(40769)
大学(33507)
管理(33357)
农业(33192)
学学(31991)
(31048)
教育(24580)
(22717)
金融(22717)
业经(22704)
经济研究(20884)
技术(19952)
(17716)
问题(17621)
(17581)
财经(17061)
国际(15807)
(14924)
商业(14108)
科技(12919)
世界(12909)
(12753)
技术经济(12480)
业大(12215)
共检索到377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玉良  孙楚仁  方黎三  
本文用Grubel和Ramkishen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了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并从中选取了市场结构、产品多样化、中美汽车贸易总额和中美汽车工业总产值四个因素,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因素对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产品多样化程度最为显著,市场结构指数次之,这说明,中美两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是两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宾  
本文力求通过产业内贸易理论阐释世界汽车零部件贸易的发展规律,从中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向国际化发展寻求值得借鉴的方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改变该国的国际分工模式,具体表现为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上升。本文具体研究中国加入WTO以来中日汽车及其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得出结论:中日汽车及其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这一时期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作者对此原因作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冯晟昊  
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税加征清单多次涉及汽车及零部件相关产品,美国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贸易摩擦必然波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文章评估了贸易摩擦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影响:首先,借鉴Athukorala等(2017)分析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的方法,发现中国向美国出口汽车零部件增速(20. 0%)高于出口组装(10. 1%),而中国进口美国汽车组装的增速(35. 7%)则高于进口零部件(20. 4%);其次,运用RCA指数分析发现我国汽车零部件比较优势增速高于汽车组装;最后,借鉴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模拟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贸易摩擦政策情景下中美两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均遭遇极大损失,而美国汽车及零部件的行业产出与贸易的损失均高于中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伟  
近年来广州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汽车零部件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有力的市场支撑。然而,由于自身竞争力不够,以及日系汽车企业本身所固有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广州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日系汽车企业的一、二级零部件配套体系相当困难。为了促进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应该在自主整车品牌的有效需求拉动下,进一步应该提高产品技术性能,提升产品的系统化、模块化配套能力,由单一零部件向总成转变,由单纯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产品转变。在增强广州零部件综合配套能力的同时,增强零部件高端产品的本地化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广宇  裘迅  姜左  
苏州市科技局通过对德国大众公司考察,针对苏州的实际情况,对苏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总结了该产业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保持苏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建梅  李晓钟  李清光  
中国汽车产品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美国是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国。在中美汽车产品贸易中,汽车零部件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比较分析了中美汽车零部件进出口价格,进而从规模经济、研发投入、外资控制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武文光  
文章构建了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因素的动态面板模型,并结合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全国以及六大区域视角,对我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由于不同区域汽车产业协同集聚状况不一样,所以影响各大区域的主要因素也不同。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协同集聚受区域集聚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中部地区的协同集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西南地区的路径依赖性最强强,且受政策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资本流动因素的影响程度明显要大于其他区域。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武长海  
2008年2月13日,世贸组织专家组向欧、美、加、中四个当事方提交了欧、美、加诉我汽车零部件WTO争端案(即"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案DS339、DS340、DS342)的中期报告,公布了关于汽车零部件争端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违反相关贸易规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梅红英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所处的背景、挑战和对策措施。从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优势入手,探讨当前国内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趋势,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关于提升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英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讲,汽车零部件的价值占汽车工业价值链的一半左右。一个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的地位决定了该国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中国和印度同属于"金砖国家"之一,两国均把汽车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两国汽车业在全球汽车业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卫东  高珍伟  
安徽汽车工业一直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作为安徽汽车工业基础的安徽零部件产业,它的健康发展对支撑安徽省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依托安徽汽车工业的崛起,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然而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含量低及整零配套率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应走专业化、模块化,紧抓二、三级市场,最终走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梦婷  程哲  
通过最小有效规模、市场集中度、成本产出弹性指标分析得出,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规模不经济性,根据GiuseppeCeli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出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中,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低于进口质量,存在着产品质量差异,表现为低端垂直产业内贸易。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未达到规模经济性,不是引起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而基于中美两国资本-劳动比的产品质量差异,才是两国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雪玲  邓志高  
利用G-L指数、B指数、GHM法对我国1997~2006年车辆及零部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0年来该产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平均为0.44,贸易增长方式已逐渐变为产业内贸易,但却以负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说明我国车辆及零部件制造业仍然是以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以低质产品去交换高档产品,且多样化程度低。因此,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开发,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