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6)
2023(11323)
2022(10063)
2021(9552)
2020(8009)
2019(18441)
2018(18483)
2017(35137)
2016(19004)
2015(21207)
2014(21162)
2013(20837)
2012(19017)
2011(16973)
2010(16883)
2009(15416)
2008(14705)
2007(12819)
2006(11035)
2005(9405)
作者
(54845)
(45422)
(45009)
(42754)
(29147)
(21938)
(20402)
(17812)
(17275)
(16255)
(15668)
(15205)
(14412)
(14406)
(14114)
(13826)
(13592)
(13531)
(13018)
(12900)
(11257)
(11096)
(10923)
(10383)
(10178)
(10176)
(10162)
(9994)
(9096)
(9037)
学科
(70718)
经济(70641)
管理(58902)
(56836)
(49192)
企业(49192)
方法(34106)
数学(28820)
数学方法(28482)
技术(18851)
中国(18529)
(18384)
(17417)
业经(16927)
(16657)
地方(14675)
理论(13686)
技术管理(12983)
(12812)
贸易(12802)
农业(12490)
(12430)
(12411)
(12191)
环境(11714)
(11282)
财务(11218)
财务管理(11200)
(10991)
(10892)
机构
大学(266753)
学院(264709)
管理(109983)
(99898)
经济(97611)
理学(96221)
理学院(95188)
管理学(93547)
管理学院(93077)
研究(85715)
中国(61794)
(57157)
科学(55555)
(43981)
(42776)
(42769)
业大(42177)
研究所(39453)
中心(39045)
(37793)
财经(35936)
北京(35752)
(34721)
师范(34355)
农业(34023)
(32693)
(31171)
(31053)
技术(29155)
经济学(28515)
基金
项目(189401)
科学(148794)
研究(137849)
基金(136411)
(119371)
国家(118377)
科学基金(101945)
社会(84893)
社会科(80396)
社会科学(80377)
(75587)
基金项目(73563)
自然(67921)
自然科(66359)
自然科学(66346)
自然科学基金(65155)
(63460)
教育(63181)
编号(56062)
资助(55252)
成果(44802)
(43635)
重点(42194)
(40939)
(40137)
创新(39947)
课题(38587)
科研(35993)
项目编号(35135)
大学(35119)
期刊
(104965)
经济(104965)
研究(74739)
中国(48732)
学报(43488)
管理(41185)
科学(39389)
(38434)
大学(32477)
教育(31840)
(31694)
学学(30347)
农业(28041)
技术(24477)
(19104)
金融(19104)
业经(17721)
财经(16271)
经济研究(16162)
科技(15835)
图书(15707)
(14882)
(13758)
技术经济(13576)
理论(13488)
问题(13231)
实践(12639)
(12639)
现代(12145)
(11922)
共检索到373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万兰  卢敏  Jon Daane  
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阐述了中国和美国有机水稻创新系统运行现状,比较分析了中美有机水稻创新系统在模式、内容、创新主体及其作用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有机水稻创新系统在自上而下的创新模式下信息反馈与互动薄弱,创新主体之间合作不稳定,缺少有利于有机水稻创新系统发展的政策补贴及扶持。最后,借鉴美国有机水稻创新系统的经验,提出有利于中国有机水稻创新系统优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淑芬  
从学界的讨论来看,对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几个层面,如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等。本文对这些层面的创新系统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在国家层次上推动创新的网络互动系统,体现国家战略目标和意志。区域创新系统是在区域层次上推动创新要素的发展与互动网络的形成,体现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则突出了在区域层次上推动以技术创新与发展区域专有技术为主的网络互动系统特性,是发展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性阶段。对于中国的各个区域而言,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空间较小,产业政策必然更多的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宜突出其技术创新体系的特色。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志刚  
物化的技术系统是在技术相关研究中最早采用系统观点的概念。从新熊彼特创新理论出发,一些学者提出了将支持技术创新的制度网络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创新系统、技术系统、部门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普遍接受交互学习理论和进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系统的构成和边界的确定存在明显分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仪政,张辉鹏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比较孙仪政张辉鹏清华大学中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为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求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试图对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系统给予简要的比较,并着重从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宏,张薇  
国家创新系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逆向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正向的国家创新系统和双向连动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在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中国台湾、韩国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后,本文总结了各国家和地区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经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洪文  宋丽萍  刘玮  
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很多,有仿生学的视角、系统动力学视角、投入产出视角、共生演化动力视角、链式关联网络的DEA模型视角、耗散与灰色关联熵的RIS演化视角等。考虑到区域创新是个复杂的过程,创新资源投入、运作、关联、产出、转化等都贯穿于全过程,即区域创新投入与产出是多变量的、不同量纲的,测量其绝对效率非常困难,只能采取相对效率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同时,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的是全国各个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区域创新绩效,本文的分析也基于此,对全国划分东、中、西3个大范围,以各个省份为区域边界,研究其相对的创新系统运作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虹村  李振兴  陈劭锋  陈卓  
本文通过重构产业创新系统模型,从制度环境,创新网络和知识技术3个方面对中丹两国的风电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丹两国的风电产业均是政策引导式的发展,但丹麦的发展模式却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基础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其成功可以归结为技术、经济、组织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比之下,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风电产业创新系统,各行为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知识分享网络,相对分散的创新主体难以集成发挥协同效应,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淑芬  
本文从共生是一种普遍现象入手,对创新系统进行了新诠释,构建了基于创新单元U、共生模式M与共生环境E三要素的创新系统(S)理论,即→S=f(→U,→M,→E),提出了"供需空洞型创新系统(A)"、"企业需求拉动型创新系统(B)"、"研发机构推动型创新系统(C)"与"供需集成型创新系统(D)"的四大创新系统类型,分析了创新系统演进的两条路径A→B→D与A→C→D,并对创新系统共生体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框架可概括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等不同的创新系统概念,并能解释政府介入的合理性,对实践推进有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子凤  官建成  楼旭明  谢逢洁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法测度ICT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影响和技术溢出作用,发现ICT制造业对其他部门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整体经济对ICT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在2010年发生显著下降,ICT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技术溢出主要发生在设备制造业,对传统部门的溢出和融合尚待提升,ICT服务业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均较弱。推动ICT和其他部门的融合,发挥ICT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通用技术作用,对实现工业信息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静  陆小成  罗新星  
目前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存在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和以经济换生态的行为而引发区域创新系统的失调。以区域创新系统生态化为指导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应该注重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理念、生态关系、生态机制等的构建,保持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环境,确保区域创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新健  章东明  
本文阐述国家创新系统(NIS)开放状态的两种形式:开放式国家创新系统和国家开放式创新系统,对这两种NIS开放状态的特点进行归纳,并从创新主体和子系统角度对NIS的创新路径选择分别进行梳理,最后探索影响NIS开放式演化的因素。研究发现目前NIS开放性研究的系统性和可衡量方面还需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斌  郑垂勇  
序参量在自组织系统演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研究知识产权优势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之间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知识产权优势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序参量的观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洪阳  
该文借助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思想,从转变类型、转变参与者和转变范围等方面对区域创新系统(RIS)的转变进行解读。从转变类型看,RIS的转变主要有路径更新、既有产业的路径形成和新兴产业的路径建立3类。从参与者角度看,由于RIS的类型不同,其转变的参与者与转变动力也有所差别。一般来说,RIS的转变由商业、科学或政策所驱动,或应对危机时自发的经济反应等。从转变范围看,"软"制度、组成元素和网络都会随RIS的转变而相应地改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劲松  
从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区域创新系统其实是一种分析创新活动区域化的工具,概念的模糊导致研究结论缺乏一致性,因此首先需要辨析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性内涵,在此基础上讨论区域创新系统的异质性问题,最后给出一个可能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一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