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4)
- 2023(14231)
- 2022(12484)
- 2021(11812)
- 2020(10012)
- 2019(23038)
- 2018(22747)
- 2017(44345)
- 2016(23738)
- 2015(26733)
- 2014(26589)
- 2013(25903)
- 2012(23668)
- 2011(21039)
- 2010(20539)
- 2009(18493)
- 2008(17805)
- 2007(15111)
- 2006(12836)
- 2005(10794)
- 学科
- 济(92690)
- 经济(92588)
- 管理(67400)
- 业(63818)
- 企(53774)
- 企业(53774)
- 方法(46293)
- 数学(40572)
- 数学方法(39990)
- 农(24010)
- 财(23765)
- 中国(22585)
- 业经(20268)
- 学(19572)
- 地方(18515)
- 贸(17691)
- 贸易(17684)
- 易(17211)
- 农业(16091)
- 理论(15714)
- 务(15215)
- 财务(15144)
- 财务管理(15109)
- 制(15002)
- 和(14753)
- 技术(14719)
- 企业财务(14272)
- 环境(14170)
- 划(12896)
- 融(12537)
- 机构
- 大学(327924)
- 学院(325759)
- 管理(133874)
- 济(128579)
- 经济(125840)
- 理学(117513)
- 理学院(116293)
- 管理学(114127)
- 管理学院(113559)
- 研究(104169)
- 中国(75587)
- 京(68140)
- 科学(65049)
- 财(56705)
- 所(50413)
- 农(49651)
- 业大(49189)
- 中心(48059)
- 财经(46745)
- 研究所(46551)
- 江(44779)
- 范(42898)
- 经(42784)
- 师范(42485)
- 北京(42194)
- 农业(39066)
- 经济学(38536)
- 院(38499)
- 州(36641)
- 财经大学(35327)
- 基金
- 项目(234248)
- 科学(184734)
- 研究(171109)
- 基金(170779)
- 家(148422)
- 国家(147232)
- 科学基金(127624)
- 社会(107343)
- 社会科(101729)
- 社会科学(101702)
- 基金项目(91215)
- 省(90998)
- 自然(84077)
- 自然科(82172)
- 自然科学(82155)
- 自然科学基金(80647)
- 教育(79300)
- 划(76783)
- 资助(70387)
- 编号(69819)
- 成果(55183)
- 重点(52086)
- 部(52037)
- 发(49126)
- 创(48836)
- 课题(47188)
- 创新(45540)
- 科研(45210)
- 教育部(44971)
- 大学(44092)
- 期刊
- 济(131991)
- 经济(131991)
- 研究(91086)
- 中国(54441)
- 学报(50580)
- 管理(47514)
- 科学(46734)
- 农(43959)
- 财(42678)
- 大学(38879)
- 学学(36594)
- 教育(35577)
- 农业(31124)
- 技术(29350)
- 融(23438)
- 金融(23438)
- 业经(22095)
- 财经(21599)
- 经济研究(21407)
- 经(18435)
- 问题(17191)
- 图书(16749)
- 业(16168)
- 科技(15832)
- 技术经济(15559)
- 理论(15474)
- 版(14898)
- 资源(14299)
- 实践(14278)
- 践(14278)
共检索到452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甘小芳 许少强
本文以2002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相关数据为统计对象,采用跨期均衡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中国、美国和日本3个国家经常项目失衡的原因,结果发现: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由此形成长期的依赖性超前消费行为习惯是美国持续性逆差的内在原因;日本持续性顺差的原因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长缺乏信心;过于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经济内部消费者福利合理安排是当前中国经常项目巨额顺差的内在原因。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治理经常项目失衡的关键措施不在增加收入而在减少刚性支出预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校美
战后日本贸易长期顺差,它支撑了日本经济的顺利增长。2011年日本贸易收支却出现自1980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那么,日本的贸易逆差会否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日本会成为贸易逆差国吗?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中国又会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该问题,我们以跨期迭代模型为理论基础,从日本的财政状况和人口特征角度入手,并利用196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政府预算差额对日本经常项目差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少儿抚养比对日本经常项目差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老年抚养比对日本经常项目差额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且老年抚养比比少儿抚养比的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莲
长期持续的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非均衡。基于流动性约束建立的跨期动态均衡模型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政策作为中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具有一定的调控效果,尤其是当汇率政策退出时,财政政策的跨期效应会有所增强,且此时出口退税政策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稳定经常项目跨期波动的作用,所以中国应首先优化出口退税政策。此外,利率对经常项目跨期波动的影响比较稳健,表明中国可以通过调整针对流入资本的税收政策来改变资本借贷的实际利率水平,从而有助于实现经常项目跨期均衡。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常项目 跨期动态均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红忠 秦泰
本文基于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考虑消费倾斜因素,对我国的经常账户动态路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可以分为消费倾斜部分和消费平滑部分;相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跨期价格,我国居民更加偏好未来消费;消费平滑部分则准确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特征。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很大程度上是居民基于对未来消费的偏好和对净收入变动的预期而选取最优消费路径的理性结果,并非长期失衡的表征。相应地,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从外部均衡转向鼓励居民消费、优化收入分配,以实现居民福利的改善。与此同时,经常账户顺差扩大的趋势也将得以缓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晓峰 朱九锦
本文构造了一个开放经济下的跨期消费平滑模型,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经常项目失衡、收入以及持久性收入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对我国的经常项目差额、收入和持久性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经常项目差额、收入和持久性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收入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增大或逆差减少,持久性收入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逆差增大或顺差减少。此外还运用收入和持久性收入对我国经常项目进行预测,效果较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琳 王浩明
本文以利润最大化及跨期消费理论为基础,构建外贸收支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外贸收支顺差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我国外贸收支持续顺差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低估、汇率的价格传导机制失效及政府政策引致性扭曲。由于加工贸易顺差几乎占据了我国外贸收支顺差的全部,这种顺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福利损失。我国的加工贸易顺差已经成为一种结构性问题,当前中国并不具备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条件,调整顺差的关键是以产业政策带动外贸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红忠 周赟
与现有研究相比,文章从真实经济的角度构造了一个简单的基于代表行为人的跨期均衡模型,探讨基于产出冲击和消费平滑的主动性储备需求的决定。研究表明:主动性储备需求与产出冲击发生的概率、产出冲击大小、代表行为人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以及代表行为人的主观贴现率呈正向关系,与经济增长速度呈反向关系,而与储备资产的相对价格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我国主动性储备约占2007年GDP的6%(相当于我国2007年底国际储备的12%),说明我国近年来增加的国际储备存在较大的被动持有部分,目前的国际储备持有额已经从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基本需求。因此,除紧缩的货币政策外,我国政府还需要进一步运用汇率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宁忠忠
本文以CKLS模型为基础,运用计量方法对1997年以来人民币、美元和日元货币市场短期基准利率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美日两国利率相比,人民币短期基准利率具有均值回复、水平效应的特征。
关键词:
短期基准利率 CKLS模型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帅旭 包明友
国外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是导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进而引发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和中美两国经常项目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后认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大幅增长先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增长,美国充当国际商品"最后需求人"的角色是导致国际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力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张天顶 李洁
近些年,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成为经济研究者、国际机构和各国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以及商务经济研究报告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构建了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的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应用该结构性模型考察了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政府财政收支以及对外净资产等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利用52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到2004年经济数据就理论模型所关注的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对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常项目 失衡 结构性模型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鄂永健 丁剑平
文章在个体跨期最优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并同时假定对资本流动存在限制,以此来分析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小时,本币实际贬值才会促进就业的增加,反之贬值会使就业减少。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会比较大,因而人民币实际贬值会有利于就业。对中国的实证分析支持了这一结论,且该实证分析通过了实际汇率的超外生性检验。鉴于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分的依赖于低币值的汇率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天顶
全球经常项目失衡是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经过多年累积,它已经发展成为威胁全球经济活力的重要隐患。借助于全球范围内56个国家或地区1980-2005年的经济数据,针对影响经常项目失衡的多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与各国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密切相关,政府财政收支对经常项目收支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于发达国家经常项目收支影响作用相对突出;金融开放度对经常项目收支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但金融深化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作用却没有得到明显的经验证据。因此,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新的不稳定地带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有效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才能促进...
关键词:
经常项目 失衡 影响因素 政策协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锦春 谢建国
本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环境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可以通过国内消费需求、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持有国外债券三个途径实现对经常项目的影响。长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能够提高国内总需求,减少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的国外债券持有量;短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会降低中国低收入阶层消费,促进美国低收入阶层消费增加;收入不平等改善会减少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而改善美国经常项目顺差,金融深化则会放大其作用幅度。本文结论显示,维持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适度的金融自由化水平有助于我国经常项目"再平衡"。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金融自由化 经常项目 失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强 虞文美
本文构建金融结构与经常账户的理论模型,使用91个国家1990-2011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基于Driscoll和Kraay(1998)估计对金融结构与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再检验,得出四点结论:人均GDP与经常账户的U型关系表现不稳定,全样本中是U型关系,但分组样本中二者均表现为倒U型关系;金融危机效应,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造成经常账户赤字;金融一体化进程必须要和金融结构共同影响经常账户,且这种效应在发达国家中更显著;金融结构问题,一国金融结构的比值上升,表明金融结构处于劣势,即一国金融中介居于主导地位,使得一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而且金融结构效应在发展中国家的系数值更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彬 马文涛 刘胜会
本文基于一般均衡视角,研究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失衡程度开始逐步收窄,2008年之后已接近均衡汇率,近期表现出小幅高估,未来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条件。基于DSGE最大似然估计以及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的均衡汇率测度结果进一步表明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情景分析表明,汇率制度选择、汇率和资本项目管制程度等制度性因素对长期汇率均衡的总体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其短期波动。本文认为,近期应抓住时机逐步扩大汇率双向波动区间,应对未来强势美元重现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波动压力,也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