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4)
2023(4859)
2022(4469)
2021(4122)
2020(3924)
2019(9371)
2018(9275)
2017(18547)
2016(10361)
2015(11969)
2014(12443)
2013(12581)
2012(11916)
2011(10899)
2010(11063)
2009(10500)
2008(10633)
2007(9760)
2006(8286)
2005(7339)
作者
(31786)
(27004)
(26872)
(25615)
(16839)
(12969)
(12442)
(10775)
(9943)
(9559)
(8961)
(8892)
(8706)
(8531)
(8434)
(8432)
(8301)
(7899)
(7741)
(7685)
(6786)
(6645)
(6644)
(6196)
(6079)
(6019)
(5989)
(5951)
(5484)
(5429)
学科
(48343)
经济(48299)
(29105)
管理(29001)
方法(26267)
数学(23653)
数学方法(23481)
(23320)
企业(23320)
(12542)
(12041)
中国(10758)
(10128)
(10020)
贸易(10020)
(9704)
地方(9309)
业经(8390)
农业(8153)
(7951)
(7476)
财务(7463)
财务管理(7438)
(7301)
企业财务(7022)
(6507)
理论(6493)
银行(6481)
(6304)
金融(6302)
机构
大学(159580)
学院(157565)
(65760)
经济(64350)
管理(60579)
理学(52674)
研究(52501)
理学院(52044)
管理学(51091)
管理学院(50806)
中国(38938)
科学(33402)
(33302)
(29786)
(29358)
(27948)
研究所(25559)
业大(25444)
中心(24287)
财经(23857)
农业(23824)
(23721)
(21556)
北京(20899)
(20608)
经济学(20540)
师范(20417)
经济学院(18789)
(18769)
(18142)
基金
项目(102766)
科学(79888)
基金(74202)
研究(72977)
(64690)
国家(64169)
科学基金(54014)
社会(45518)
社会科(43052)
社会科学(43035)
(40228)
基金项目(39992)
自然(35582)
自然科(34756)
自然科学(34742)
教育(34332)
(34163)
自然科学基金(34132)
资助(31065)
编号(30000)
成果(24694)
(23521)
重点(23234)
(21929)
(20904)
课题(20407)
科研(20253)
教育部(19926)
创新(19538)
大学(19381)
期刊
(69243)
经济(69243)
研究(42902)
中国(27490)
学报(26654)
(26205)
科学(23749)
(23559)
大学(19330)
管理(19290)
学学(18256)
农业(17333)
教育(14323)
技术(13196)
(12591)
金融(12591)
财经(11895)
业经(11354)
经济研究(11112)
(10153)
问题(9924)
(9630)
技术经济(8717)
统计(8408)
商业(8189)
(8161)
(8122)
理论(8004)
(7543)
实践(7274)
共检索到224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倪世雄  潜旭明  
本文分析了中美两国互动的地缘政治、互动的地缘经济、互动的地缘文明关系,以及新世纪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指出中美两国需要在疑虑中加强相互信任、在摩擦中加强相互合作,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全面推进建设性合作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万雪芬  
冷战结束后 ,中美印三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强。中美印关系是对世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大国关系 ,认识和研究中美印三边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探讨了其中一国因素如何影响其他两国之间的关系 ,从而揭示中美印三边关系如何互动 ,并由此得出三边互动关系中存在的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晓芹  
文章以SHIBOR和中美汇率为研究对象,分析开放经济下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并且是单项的因果关系,说明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弱。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徐立恒  
安全是一个国家最首要的关切,只有在对国家的安全需求和安全观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解读国家的行为和理解国际政治现象。传统地缘政治学有着独特的安全观,即对于"空间安全"的关注。但是在当今时代,受到全球化所裹挟的各种因素的冲击,传统地缘政治安全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由于全球化时代空间性质的变化和安全内涵的拓展,新地缘政治安全观应当是在充分关注大空间范围内的安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安全观。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理解新地缘政治安全观,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特定空间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荣升  
运用地理关系谋划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的本来使命。以扩张、对抗和谋霸为核心的传统地缘政治存在逻辑缺陷,不能合理解释当代国际政治现实,也无法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为此,需要创新并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以新地缘政治观来重新审视和谋划国家安全。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与实践,表明新地缘政治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现实应用价值。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讨论中美关系,或者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有必要先认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这一时代的最大特征是全球化和几个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全球化有几个重要问题要想清楚,包括中美问题怎样、中国和欧洲的关系怎样、中国和非洲的关系怎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国友  
经过数年艰苦谈判,TPP在2015年终于基本达成。TPP的达成对于亚太地区将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地缘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影响和地缘经济影响。TPP的达成对中美两国的影响不尽一致。TPP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华实际负面冲击较为有限。对于TPP所引发的区域和国际经济规则的竞争问题,中国要予以必要关注,它反映了美国的战略新动向。虽然TPP对中国真正影响不大,但是中国也要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应对TPP。这些措施不仅要立足于应对TPP自身,还要着眼于通过TPP提升中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帮助中国构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淑芳  阳婷慧  葛岳静  李灿松  
缅甸是中国西南邻邦,地处亚洲的"十字路口",是中国从陆上连接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中缅关系发展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中国西南大开发、冲破美国的亚太包围圈及实施新的周边地缘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和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研究视角,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探讨21世纪以来中缅地缘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中缅关系发展大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2中缅地缘关系发展每隔五六年出现一次峰值。中缅关系的波峰往往与美缅关系的波谷相继出现,两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3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是中缅地缘关系演变的驱动力和内在机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亚博  葛岳静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更是中国西向出口的第一站,研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关系对于促进双方合作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均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尝试运用定量手段衡量1992—2015年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影响双方地缘关系演变的因素。发现:①地区尺度上,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演变可划为低速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四个阶段,双方累计互动147次、月均0.51次,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安全、能源、文化等领域;②国家尺度上,中国与5个国家互动频繁,但国家间差异显著,其中中乌互动事件最多,而中塔最少;③将双方地缘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地缘政治是先导性要素、地缘经济是重要因素、地缘文化是重要补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金玉国  
地缘经济关系是由于不同地区在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而对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 ,分为互补型和竞争型两大类。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测度地区间地缘经济关系的方法 ,然后用这种方法对山西省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分析了山西省地缘经济关系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最后据此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磊  张明龙  
地缘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首先设计了一个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进而对“长三角”区域15个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风华  杜吉中  
地缘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章首先设计了一个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进而对"长三角"区域15个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琪  
珠三角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其城市间的经济产业关系对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地缘经济关系的原理,采用欧氏距离分析法对珠三角城市群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做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间的整体竞争性较强,缺乏合作。珠三角城市群应该进行适当的产业分工,降低城市间的分割度,采取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政策,将更有利于珠三角的长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惠文  葛岳静  马腾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国家实力的强制性趋于无形化,焦点转向国家权力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如何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等问题。关注实体空间扩张和权力争夺的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现实及国际问题的解释力逐步削弱。文章采用新的地缘政治视角——地缘位势及其评价方法——来定量分析国家间的地缘关系,借鉴物理学"位势"概念和国际关系学"地缘重心论"等理论构建地缘位势模型,以中国—中亚为例探讨地缘关系的变化并尝试解释其规律性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以事件数据分析法表达的中国—中亚五国地缘关系来检验地缘位势模型分析的结果,结果一致性良好,地缘位势模型对地缘关系的衡量具有较高拟合度;(2)中国在中亚各国的地缘位势总量都呈逐年上升态势,五国位次几乎没有变动,由大到小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缘位势变化率来看分为起步(1999—2005年)和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两个时期;(3)影响中国在中亚地缘位势的因素中,地缘区位是其他地缘要素的基础,地缘利益是发展国家间关系的目的和出发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在发展中互相促进、相互制约,这五方面也是我国在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亟待处理的战略重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阳,焦阳  
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量化分析方法(莱科标 度)建立量化体系,测量当今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具体的交化及程度。可以看出,当今俄罗斯地缘政治的状态是: 俄罗斯地缘政治状况最危险的区域在它的南部(外高加索、中亚地区),而最安全的区域是东部(东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