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94)
- 2023(4887)
- 2022(3924)
- 2021(3533)
- 2020(2966)
- 2019(6768)
- 2018(6580)
- 2017(12458)
- 2016(6839)
- 2015(7617)
- 2014(7725)
- 2013(7667)
- 2012(7444)
- 2011(6899)
- 2010(6995)
- 2009(6414)
- 2008(6799)
- 2007(6072)
- 2006(5415)
- 2005(4921)
- 学科
- 济(32859)
- 经济(32810)
- 业(18523)
- 管理(17695)
- 方法(15829)
- 企(13937)
- 企业(13937)
- 数学(13049)
- 数学方法(12869)
- 财(11094)
- 学(9526)
- 农(8858)
- 收入(8479)
- 中国(7820)
- 业经(6942)
- 理论(6726)
- 农业(6689)
- 贸(6564)
- 贸易(6564)
- 易(6352)
- 融(5689)
- 金融(5688)
- 银(5064)
- 银行(5032)
- 制(5018)
- 行(4846)
- 地方(4720)
- 和(4705)
- 国民(4666)
- 环境(4531)
- 机构
- 大学(116386)
- 学院(112003)
- 济(49588)
- 经济(48776)
- 研究(40603)
- 管理(40183)
- 理学(35536)
- 理学院(35078)
- 管理学(34371)
- 管理学院(34175)
- 中国(28136)
- 科学(25264)
- 京(24262)
- 财(23685)
- 所(21183)
- 农(19914)
- 研究所(19685)
- 财经(19430)
- 经(17805)
- 经济学(17700)
- 中心(16832)
- 业大(16733)
- 经济学院(16175)
- 范(16038)
- 江(15952)
- 农业(15859)
- 师范(15859)
- 北京(15111)
- 财经大学(14774)
- 院(14214)
- 基金
- 项目(76271)
- 科学(60602)
- 基金(57787)
- 研究(53320)
- 家(51671)
- 国家(51282)
- 科学基金(43093)
- 社会(36054)
- 社会科(34251)
- 社会科学(34243)
- 基金项目(29863)
- 省(27743)
- 自然(27461)
- 自然科(26887)
- 自然科学(26875)
- 自然科学基金(26405)
- 教育(24701)
- 划(24332)
- 资助(23969)
- 编号(19516)
- 部(17907)
- 重点(17660)
- 成果(16883)
- 国家社会(16118)
- 发(16006)
- 创(15601)
- 教育部(15448)
- 科研(14773)
- 创新(14665)
- 人文(14379)
共检索到158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本文从经济增长、发展机会、社会公众态度反应以及政治稳定等角度出发,通过对美国和中国的不平等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各自的收入不平等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和特点,从而说明,不能简单地用基尼系数作为判断收入分配差距大小的惟一依据来判定现实的收入分配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判定收入不平等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何等性质、何等程度的影响,并以此来分析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以及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比较 理论含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张藕香 伏润民
本文描述了1985~2002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本文把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将总的收入不平等分解成地带内的不平等和地带间的不平等,并采用以回归为基础的分解框架,考察了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收入不平等在不断扩大,且地带间不平等的扩大速度要大于地带内不平等的扩大速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地带间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尽管地理及其相关因素对总不平等的贡献在下降,但直至2002年其影响仍为最大;资本存量对不平等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到本世纪初已高达20%以上;人力资本和农村工业化对不平等的贡献相当,且呈下降趋势;住户人...
关键词:
农村地区差距 收入不平等 夏普里分解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锦春 谢建国
本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环境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可以通过国内消费需求、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持有国外债券三个途径实现对经常项目的影响。长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能够提高国内总需求,减少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的国外债券持有量;短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会降低中国低收入阶层消费,促进美国低收入阶层消费增加;收入不平等改善会减少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而改善美国经常项目顺差,金融深化则会放大其作用幅度。本文结论显示,维持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适度的金融自由化水平有助于我国经常项目"再平衡"。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金融自由化 经常项目 失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梦根
本文对我国是否存在地区宾大效应开展研究,并考察价格差异对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利用139种规格品价格和我国31个省级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份额数据,依据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的理论框架,测算并外推得到我国地区购买力平价(PPP)序列。研究发现,与名义居民收入相比,经地区PPP缩减后的实际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更低,各年间也更为平稳。然后,选取1996—2016年样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证实地区价格与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支持我国存在地区宾大效应,而经济结构、外商投资、出口规模、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地区物价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低收入地区,高收入地区宾大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而且不同地区价格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地区购买力平价 收入 不平等 宾大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目前有关收入不平等与创业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且往往忽视了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和"结构"问题。根据Ferreira和Gignoux(2011)等提出的非参数方法,按照来源性质的不同将我国省级层面的收入不平等分解为努力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分析并实证检验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基于2008年~2013年多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对个体创业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努力不平等与创业活动之间呈现"∽"型关系,即随着努力不平等程度的上升,个体创业概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而后再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机会不平等对"老板"型创业和"个体户"型创业影响均较为显著,而努力不平等仅对"个体户"型创业影响显著;且努力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和性别的异质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收入不平等影响创业活动的作用机理,而且可为政府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活动提供学术支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大千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CGSS数据库,利用非参数方法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并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比较两者效应大小的基础上回答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作用,降低经济增长5.86%;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提高经济增长8.16%;因此,整体而言,收入不平等提高了经济增长2.3%,从而解释了中国经济"高增长、高不平等"并存的现象。时间趋势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相互作用的净效应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结构。地区分组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的净效应呈现递增趋势。不平等分组结果发现,由于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超过了机会不平等的负向作用,努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弱化机会不平等的负面影响,强化努力不平等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有效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微观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基于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理论视角,研究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不平等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努力不平等可通过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创新,机会不平等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扭曲与错配抑制企业创新能力。(2)实证检验表明,由于努力不平等的促进作用与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无显著作用,且机会不平等通过降低社会流动预期和社会信任间接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其中降低社会流动预期效果更为显著。(3)合理企业结构、健全创新激励制度、财政适度的"有为政府"以及高水平的企业人力资本能够降低机会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4)不平等指标对企业非核心创新影响较大,对企业核心创新影响较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创新产业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毛景焕
本文重点分析了从班级授课制产生到现在出现的几种典型的教学平等思想 ,在综合的基础上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以群体统一性为特征的平等思想和以适应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为特征的平等思想。文章理出了这两大思想各自的发展线索以及相互交差的地方。对这些思想加以梳理将不仅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对学生之间的本质关系 ,而且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文章运用199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视角,考察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总体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创新带来了不同收入阶层内部的分化;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农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显示出农业创新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创新水平和农业创新水平具有缩小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扩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总体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怡 钟楚楚 陈雅婷 范瑞雪
本文利用中国(CHFS2013)和美国(SCF2013)的微观家户数据,通过实证比较中美居民的财富分配,以期认识中国居民财富不平等的水平以及中国居民财富不平等发生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1)从财富结构看: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财富分层结构,中国家户以房产为主要资产的特征并未改变,而美国随着户主年龄的增长以及财富分层向富裕阶层过渡,财富持有由以房产财富为主转向以金融资产为主;中美的养老金财富对净财富不平等均具有均衡效应;中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两者均对中国净财富不平等有均衡效应。(2)从财富分布看:美国家户净财富不平等和大多数分项财富不平等高于中国,且美国处于财富顶部群体所占财富份额远高于中国;两国都存在资产较低的家户负债负担过重的问题,该问题在美国更为突出。(3)从财富不平等的原因看:中国净财富不平等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结构性原因——城乡财富不平等,而美国个人和家庭层面的因素更为重要(特别是家庭结构和种族/民族);两国的共同之处在于,户主教育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于预测中美的家庭净财富非常重要。最后,本文提出了缩小中国家户净财富不平等的政策建议及启示。
关键词:
居民财富不平等 中美比较 基尼系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毅 石春华
从核算口径考虑中美两国储蓄率的最大差异主要是美国通常使用净储蓄率的概念,中国的储蓄率是包含折旧的总储蓄率概念。无论以什么口径衡量,都不改变中美两国各自储蓄率的变动趋势;不改变中国国民储蓄率高,美国国民储蓄率低的结论;不改变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美国个人储蓄率低的实际。中美两国储蓄水平差异的背后反映的是在中国体制改革过程中,居民传统安全感的丧失,企业对社会责任承担的缺失,以及政府经济支配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坚定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加快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约束企业和政府分配行为、防止公共部门利益固化更具有长远意义。
关键词:
储蓄率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收入分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范从来 张中锦
从分项收入角度考察城乡收入不平等,不仅能判断产生收入不平等的原因,还能判断什么分项收入有利于增加收入总量;不仅能量化收入不平等效应,还能根据收入不平等效应来优化收入结构。研究发现,分项收入具有性质不同、大小不等的收入不平等效应,其中工资性收入扩大收入不平等的效应最强、转移性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最小;经营性收入是唯一具有缩小收入不平等效应的分项收入。据此,我们认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优化的方向应该是,稳定维持工资性收入、适当调整转移性收入、适度控制财产性收入并努力增加经营性收入。
关键词:
分项收入 收入不平等效应 收入结构优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莹
基于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从长期与截面两个时间维度考察收入流动对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流动有效缓解了长期收入不平等,对农村的缓解作用强于城镇,但近年来的缓解作用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城镇,农村收入增长更有利于低收入者,并成为牵制农村居民截面收入不平等过快上升的主要因素,但农村居民也更容易受短期冲击影响,使收入排序变动更为活跃,农村居民更难获得稳定的向上流动机会。因此,构建有利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模式,减小负面冲击的影响,可以使收入分配格局得以优化。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收入不平等 城乡差异 基尼系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霞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子样本数据以及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各可观测因素对自营者和受雇者收入分布的解释能力存在何种差异,及其在2005—2012年间所发生的变化。考虑到就业方式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首先采用转换回归模型对自营者和受雇者的收入方程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基于回归分析的分解分析方法,利用Shapley分解过程对自营者收入的Gini系数和受雇者收入的Gini系数分别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流动人口而言,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正在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