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2)
2023(8367)
2022(7009)
2021(6102)
2020(5057)
2019(11185)
2018(10854)
2017(20476)
2016(10458)
2015(11726)
2014(11319)
2013(11205)
2012(10667)
2011(10010)
2010(10485)
2009(9908)
2008(9515)
2007(8776)
2006(8080)
2005(7502)
作者
(29522)
(24560)
(24516)
(23112)
(15886)
(11636)
(11081)
(9354)
(9191)
(8777)
(8478)
(8088)
(8007)
(7974)
(7589)
(7460)
(7331)
(7026)
(7007)
(6650)
(6248)
(5787)
(5749)
(5703)
(5646)
(5551)
(5375)
(5290)
(4839)
(4790)
学科
(68523)
经济(68482)
管理(36467)
(33315)
(29714)
企业(29714)
地方(19105)
方法(19010)
数学(15699)
数学方法(15565)
中国(15363)
地方经济(13638)
业经(13636)
技术(13484)
(11303)
贸易(11296)
(10922)
(10838)
(10659)
金融(10659)
(10078)
(10040)
技术管理(9917)
(9720)
(9551)
银行(9546)
(9308)
环境(8719)
(8559)
(8268)
机构
学院(158655)
大学(157747)
(81723)
经济(80330)
管理(61535)
研究(58138)
理学(51986)
理学院(51440)
管理学(50921)
管理学院(50568)
中国(44668)
(34455)
(32393)
科学(29413)
(27820)
财经(27086)
经济学(26321)
中心(24890)
研究所(24735)
(24409)
(24053)
经济学院(23251)
(21018)
北京(20759)
(20008)
师范(19916)
财经大学(19814)
(19387)
商学(17770)
商学院(17557)
基金
项目(96461)
科学(77844)
研究(75153)
基金(70674)
(59577)
国家(59133)
社会(51702)
科学基金(51676)
社会科(49345)
社会科学(49331)
(37195)
基金项目(36121)
教育(33315)
(30482)
自然(29228)
编号(29018)
自然科(28596)
自然科学(28590)
自然科学基金(28076)
资助(28060)
成果(24207)
(23303)
(22970)
国家社会(22183)
重点(21821)
创新(21718)
(21466)
课题(21219)
发展(20089)
(19791)
期刊
(100020)
经济(100020)
研究(55510)
中国(32909)
管理(28041)
(25394)
科学(18077)
(17747)
金融(17747)
经济研究(17580)
学报(15799)
技术(15452)
(15409)
教育(15394)
财经(14230)
业经(13839)
大学(13172)
国际(12974)
问题(12615)
(12552)
(12442)
学学(12290)
技术经济(10648)
农业(10268)
世界(10036)
商业(8528)
现代(8090)
统计(8086)
经济管理(8042)
(8013)
共检索到259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兴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创建了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新框架,其主要特点是双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以及协调内容超越了传统经济协调范畴。新框架的建立不仅反映了中美两国经济的全球影响越来越大、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而且也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进一步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客观需要。中美通过联合经济委员会(JEC)、商务与贸易联合委员会(JCCT)等平台开展的单项经贸协调的历史与实践,为新框架下开展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具战略性的协调奠定了基础。尽管新框架对于稳定和发展中美经济乃至战略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国局部利益的冲突,而且中方在新框架下面临的压力也更为巨大。为此,中方应在参与协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东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启动,是对当前中美经济和贸易所面临诸多问题的反应,是协调中美经贸关系的长效机制。在中美关系的是是非非中,经济和贸易上的分歧与矛盾已经成为影响中美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新的对话机制则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解决中美经济和贸易所面临的问题,共同利益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基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启动以来进行了三轮对话,对话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分歧和矛盾。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在2008年6月举行,备受关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连平  
一 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的国际机构为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政策行为。各国政府和有关的国际机构是实施国际经济协调的主体;稳定和发展国际经济从而使之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则是这类行为的目的;其实施对象是国际经济活动;而共同或联合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则是上述政策行为的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棋  
国际经济协调作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近几年中有了很大发展,也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但迄今为止,多数研究偏重于从国际关系出发,偏重于探究协调的具体问题和影响,有的甚至在阐述协调的对象时前后概念不一,对协调的定义不准。本文试图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出发,研究广义国际经济协调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了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双方重申继续落实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共识,推进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成果,落实前三轮经济对话成果。双方宣布将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宏观经济合作,促进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强国际规则和全球经济治理,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与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共同主持了框架下的战略对话,双方就重大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回顾了四轮对话在深化战略互信、推进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明侠  
国际经济协调是指有关国际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为达到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目的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政策行为。 战前,西方国家往往也共同采取一些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付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其国际协调的基本特点是特定性和临时性。并且在战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下,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拥有各自的经济区域和势力范围,相互之间争斗甚于合作,国际协调的效果极其有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邹加怡  
(一)5月3日至4日,备受关注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成功举行。中美两国元首对本轮对话高度重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莅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发来书面致辞。对话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两国元首特别代表,中国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金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和经济政策协调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Dornbush两国开放宏观经济静态模型为理论背景 ,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对合作与非合作两种情形的对比分析 ,得到的基本结论是 :国际间经济政策不协调是无效的 ,而通过政策协调则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月明  
二次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虽历经衰退、危机和滞胀的困挠,但总的来说仍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持续的发展。为此,人们自然会提出“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的问题。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发展原因的研究,简单地采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或限于生产关系的概念的探讨是不够的,正确的方法应是从西方国家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入手,分析其在当代西方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下笔谈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而进行的一种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宗鑫  储青青  王芳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提高协调效率,切实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才能确保实现宏观政策的预期效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演变,充分证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不稳定性。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任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提高协调效率,才能确保实现宏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绍欣  
一、资产阶级的国际经济协调理论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协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本质上是国家经济调控的国际化。二次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的国际化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竞争必然引起矛盾,这种矛盾有时表现为剧烈的经济摩擦,有时表现为军事冲突或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战后普遍采取了缓和、协调的一手,致使国际协调机制得到相当程度地发展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下,资产阶级的国际经济协调理论应运而生。1962年,西方学者罗伯特·A·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明棋  
国际经济协调做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广义国际经济协调与狭义国际经济协调是有区别的,狭义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际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才  龚俸  石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绍英  
近年来,日本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特别是解决对外经济摩擦问题,积极推行国际协调战略,即《前川报告》和《宫崎报告》提出的以“国际协调发展论”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但事实表明,日本经济的国际协调战略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矛盾——扩大内需的内在局限性和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制约性,所以尽管近年来日本推行国际协调战略,但其国际收支和对外经济摩擦仍在加剧。同时,日本目前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和“大日本主义”思想也不利于实现日本经济的国际协调,因而这一战略的推行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