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4)
- 2023(17023)
- 2022(14602)
- 2021(13680)
- 2020(11677)
- 2019(26625)
- 2018(26505)
- 2017(51390)
- 2016(27689)
- 2015(31117)
- 2014(30891)
- 2013(30099)
- 2012(27678)
- 2011(24883)
- 2010(25041)
- 2009(23533)
- 2008(23283)
- 2007(20966)
- 2006(18171)
- 2005(16337)
- 学科
- 济(109499)
- 经济(109358)
- 管理(85796)
- 业(81860)
- 企(69345)
- 企业(69345)
- 方法(49563)
- 数学(42940)
- 数学方法(42340)
- 财(33057)
- 农(31282)
- 中国(28612)
- 制(25830)
- 业经(25408)
- 贸(22917)
- 贸易(22909)
- 易(22334)
- 地方(21152)
- 务(20637)
- 财务(20567)
- 财务管理(20515)
- 学(20391)
- 农业(20187)
- 企业财务(19442)
- 银(18733)
- 银行(18703)
- 理论(17832)
- 行(17808)
- 策(17737)
- 融(17298)
- 机构
- 学院(392437)
- 大学(389140)
- 济(162055)
- 经济(158658)
- 管理(153422)
- 理学(131876)
- 理学院(130502)
- 管理学(128252)
- 研究(127580)
- 管理学院(127496)
- 中国(97318)
- 京(80008)
- 财(78700)
- 科学(75457)
- 所(63048)
- 财经(61678)
- 农(60795)
- 中心(59828)
- 江(59769)
- 研究所(56747)
- 经(55774)
- 业大(55140)
- 范(49933)
- 北京(49725)
- 师范(49443)
- 经济学(49257)
- 农业(47656)
- 州(47095)
- 院(46681)
- 财经大学(45472)
- 基金
- 项目(258695)
- 科学(204719)
- 研究(192030)
- 基金(187989)
- 家(162164)
- 国家(160831)
- 科学基金(139261)
- 社会(121854)
- 社会科(115575)
- 社会科学(115546)
- 省(101580)
- 基金项目(98945)
- 教育(89782)
- 自然(89423)
- 自然科(87375)
- 自然科学(87352)
- 自然科学基金(85766)
- 划(85052)
- 编号(79455)
- 资助(76919)
- 成果(65057)
- 重点(58225)
- 部(57863)
- 发(55407)
- 课题(54690)
- 创(54200)
- 制(50683)
- 创新(50613)
- 教育部(50255)
- 国家社会(50005)
- 期刊
- 济(179845)
- 经济(179845)
- 研究(113623)
- 中国(73704)
- 财(63060)
- 管理(57595)
- 学报(55685)
- 农(55431)
- 科学(53146)
- 大学(43284)
- 教育(41210)
- 学学(40874)
- 融(37704)
- 金融(37704)
- 农业(37140)
- 技术(35194)
- 业经(30546)
- 财经(30499)
- 经济研究(28903)
- 经(26163)
- 问题(23564)
- 贸(20359)
- 业(19488)
- 技术经济(18987)
- 理论(18414)
- 统计(18321)
- 版(18127)
- 商业(17986)
- 现代(17718)
- 国际(17440)
共检索到579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洋 贾鑫鑫
为更好地应对中美战略竞争的结构性压力,确保自身的中立性与一体性,东盟试图在中美之间奉行“制度对冲”策略。在东盟看来,“制度对冲”策略是其稀释外部压力的“缓冲器”、处理与大国关系的中立方式、应对大国不确定行为的自助机制、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方式,更是东南亚政治文化中精英观念的自然产物。为此,东盟将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东盟防长扩大会议视为采取“制度对冲”行为的重要机制,旨在以有利于维护战略自主权与地区利益的方式约束中美在本地区的地缘政治行为。未来,东盟的“制度对冲”策略恐难以为继。从东盟自身来看,“制度对冲”策略的可取性取决于东盟成员国的一致性意愿,而东盟仍需克服“集体行动困境”。从美国方面来看,通过构建由其主导的小多边机制,美国试图减少对东盟规范影响力的依赖。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反对任何势力挑拨并制造地区集团对抗,迫切希望能够与东盟共同应对地缘对抗挑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袁波 王蕊 潘怡辰
今年以来,中美战略竞争冲突屡次升级,美国国防部6月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再次明确将中国视为"修正主义"国家及区域重大挑战,提出将建立盟友和伙伴网络,并呼吁更多的区域国家加入其中,从而加剧了这一区域的紧张态势。当前,亚太各国高度关注中国的表态与做法,近期发布的《东盟印太展望》为中国应对美国印太战略,主动参与塑造印太区域合作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平台载体。中国可以积极支持《东盟印太展望》,将其作为与美国版印太战略对接、沟通的重要平台,提出参与印太区域合作的理念与主张,争取战略主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伟铎 庄贵阳
全球气候变化是威胁国家安全的重要风险,而气候行动失败不仅会加剧气候风险,而且会带来更严重的能源危机。欧洲能源危机暴露了欧盟气候战略的脆弱性。欧盟采取了系列气候政策:通过立法强化节能减排潜力、完善清洁能源存储基础设施、确保碳市场和碳价平稳合理、推动电力部门脱碳公正转型、重构欧盟能源供给和需求。为了维持战略竞争优势,欧盟将气候政策法治化和长期化,以提高能源供应链领域的安全,同时有效平衡产业链领域的开放和安全。欧盟联合七国集团协同推进气候政策的战略转变,强化了发达国家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集团的战略分歧,对全球气候治理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应对欧盟气候战略转变,中国应当坚持立足国情、未雨绸缪和共区原则,在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资金机制、技术转让等领域与欧盟、七国集团弥合分歧,加强对话,从而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的合作共赢。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谭立群 刘晓亮
中国与东盟十国,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都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或目的地,自古就有通商的传统,水果贸易更源远流长。2010年成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区。通过对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竞争互补特性研究,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自贸区的机遇便利,有效应对东盟热带水果的冲击,对促进双方贸易良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艺
有效的金融危机应对必须基于有效的制度构建。作为防范和补救手段的金融危机应对,其实质是本着化解风险、减少危害为目的,以政策调整、机制构建和观念引导为表现形式的涉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一整套制度。因此,以制度视角观之,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应对是一个包括政策法律、应对机制和观念文化的完整制度系统。只有在完善危机应对政策法律,构建危机应对机制和营造危机应对文化的基础上,有效的中国应对才能实现。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应对 制度视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慧
"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纵深推进,为推动我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已有一定基础,未来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能源资源产业、基础设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精加工与研发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应完善产能合作政策支持体系、科学规划产能合作领域、加快建立产能合作评估监测体系、增加资本输出以带动双边产能合作、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以扩大"轻资产"合作范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 东盟 产能合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昌盛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为中国特别是广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在投资合作、信贷合作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多年来,我国未能充分挖掘东盟贸易区的潜力,与东盟的投资贸易合作占比较低,存在北部湾经济区战略规划不够完整以及广东重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根据区域经济理论,我们通过分析广东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比较优势,提出当前推动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需要进一步发挥广东的带头作用,采取调整广东经济发展战略、争取国家战略规划的支持、构建广东与东盟的合作平台、促进广东与东盟的金融合作等四大建议,积极推动广东与东盟的经贸与金融合作,全面实现国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慧
"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纵深推进,为推动我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已有一定基础,未来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能源资源产业、基础设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精加工与研发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应完善产能合作政策支持体系、科学规划产能合作领域、加快建立产能合作评估监测体系、增加资本输出以带动双边产能合作、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以扩大"轻资产"合作范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 东盟 产能合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继宏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如期建成。在CAFTA的背景下,东盟市场进一步向中国企业开放,投资壁垒逐渐消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投资东盟视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步骤。然而,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投资环境相对复杂,中国企业加强对东盟的直接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田海
TPP是在APEC进程停滞后,美国试图主导制定的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新平台。当前中国面临是否选择加入谈判等现实问题,中国应有不同的准备思路。但是无论是否加入,国家利益的考量应为根本的出发点。中国要真正扭转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边缘化地位,只有靠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靠实力去改变规则。
关键词:
TPP APEC FTA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志强 裴开兵 祝文达
本文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的动态特征构建了一个随机微分博弈模型,结合IPO改变了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从竞争策略的动态视角探讨了IPO影响拟上市企业和在位企业经营业绩的内在机理,且进一步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动态结构化模型参数和计算代理指标的方式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一致表明,由于IPO提高了拟上市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优势,IPO将促使在位企业与拟上市企业采取积极的差异化策略,使行业产品市场趋于差异化竞争。IPO后拟上市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转化率均有所提高,而在位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少,但由于在位企业的利润转化率有所提高,使在位企业降低了拟上市企业IPO对其产生的负面价值冲击。进一步地,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IPO后在位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幅度更大,拟上市企业的利润转化率上升幅度更高。本文研究结果在理论与定量分析层面完善和丰富了IPO后经营绩效方面的研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宏波
以东盟与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印度、日本5个代表性经济体的双边贸易为对象,通过贸易密集度指数、修正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竞争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详细测算,分析比较这些经济体与东盟可贸易品的竞争优势及互补程度,以此对当前东盟对外自由贸易区战略作出科学评价,也为今后本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树立参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中国东盟战略的实施,为广西人才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前有未有的机遇,而南宁高新区的地缘、人才资源政策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优势更是为其在人才的开发培养中赢得了先机。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应通过利用中国东盟战略制度优势构建与东盟各国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整合区内和东盟两个区域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开发培养水平,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培养特色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等途径,为促进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广西经济实现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闫芳芳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重要一环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除在政治、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提出合作倡议外,也特别强调要深化和拓展美国与东盟在教育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交流领域的合作。美国印太战略及诱拉东盟的举动,中长期会影响中国与东盟教育人文合作的空间。为此,中国须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深化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巩固已有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依托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优势,精准回应东盟的科技教育合作需求;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以“多边共赢”应对“双边对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忠远 孙兴杰
在全球化分裂背景下,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过渡至制度型开放的必要性显著提升。“制度学习”与“制度创新”是制度型开放下的两种基本行为选择,并将形成“制度相容”和“制度互斥”两种不同的结果。中国制度型开放的目标,不仅要在短期内抑制全球化分裂带来的风险,中期内为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更要在长期内通过推动制度创新和提升制度质量来支撑中国经济崛起的可持续性。中国制度型开放面临着全球化分裂、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意识形态因素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应坚持以制度质量提升为导向、制度学习和制度创新并重、通过深化对内改革促进对外开放最终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