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2)
2023(12456)
2022(10875)
2021(10457)
2020(8923)
2019(20873)
2018(20799)
2017(39710)
2016(22109)
2015(25037)
2014(25285)
2013(24695)
2012(22465)
2011(20128)
2010(20337)
2009(18235)
2008(17745)
2007(15369)
2006(13219)
2005(11522)
作者
(63207)
(52320)
(52132)
(49798)
(33562)
(25217)
(23724)
(20808)
(20017)
(18744)
(18054)
(17602)
(16746)
(16650)
(16160)
(16009)
(15790)
(15661)
(15016)
(14993)
(13096)
(13039)
(12728)
(11929)
(11733)
(11689)
(11683)
(11488)
(10704)
(10363)
学科
(83673)
经济(83582)
管理(59566)
(56267)
(47409)
企业(47409)
方法(42339)
数学(37044)
数学方法(36314)
(21734)
中国(21669)
(19544)
(18671)
业经(18096)
理论(17608)
地方(17037)
(15085)
贸易(15076)
(14649)
(14648)
农业(14336)
(14193)
教育(13704)
技术(13634)
环境(12413)
(11825)
财务(11751)
财务管理(11725)
(11581)
教学(11315)
机构
大学(307332)
学院(305049)
管理(121404)
(113349)
经济(110542)
理学(105962)
理学院(104771)
管理学(102457)
管理学院(101935)
研究(100649)
中国(71358)
(66160)
科学(65161)
(50937)
(49655)
(49487)
业大(47660)
研究所(46886)
中心(45131)
(44251)
(42299)
师范(41875)
北京(41798)
财经(40381)
农业(38850)
(36764)
(36747)
(36204)
技术(35314)
师范大学(33734)
基金
项目(213806)
科学(166788)
研究(156205)
基金(152083)
(132817)
国家(131709)
科学基金(112753)
社会(94062)
社会科(88997)
社会科学(88968)
(85107)
基金项目(80634)
自然(75277)
教育(74570)
自然科(73586)
自然科学(73571)
自然科学基金(72169)
(72044)
编号(65298)
资助(64213)
成果(53026)
重点(48209)
(46658)
课题(45819)
(44838)
(44702)
创新(41524)
科研(41037)
大学(40321)
项目编号(40130)
期刊
(120761)
经济(120761)
研究(86999)
中国(60726)
学报(50034)
科学(45093)
教育(44838)
管理(44325)
(44181)
大学(37690)
(36056)
学学(35017)
农业(31579)
技术(29569)
(21038)
金融(21038)
业经(19702)
经济研究(18734)
财经(18428)
图书(17924)
(17067)
(15631)
科技(15599)
问题(15247)
技术经济(14577)
理论(14522)
(14105)
统计(13910)
实践(13507)
(13507)
共检索到437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艳梅  姜莉  
在我国现行的宝塔形教育结构中,博士生教育处于最顶端,是向国家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保证。作者拟通过中国与美、德两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了解这两个国家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借鉴他们经验,构建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黎  
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马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社会实践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它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特定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启  
从科研设备共享、跨学科合作研究、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导师群体与人才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德国"大科学"研究模式下博士生培养的科研学术环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戴薇薇  吴宏进  王成龙  王利波  张婕  蒋嘉烨  
秉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建立在ESA模式下开展对医学科学学位型研究生进行阶梯式科研实验培训。展开问卷调查明确培训方向、编写实验培训讲义、进行基础式岗前培训、系列式实验技术实训、依托科研项目的针对式指导,以及微课微信碎片式、在线虚拟仿真学习,并且举办系列科研讲座及沙龙活动。以阶梯式层次培养使研究生得到较为规范的生物安全、生物医学系列技能训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欣怡  崔爽  段丽萍  
对10所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生培养院校进行了调查,基于过程视角,分析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生培养的利益相关体对培养模式改革的期望,通过与国外一流大学的比较,从培养目标、招生方式、科研环境和导师指导四个关键环节发现我国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与改革突破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内涵、必要性、作用、建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中,要把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离出来,加强实践研究,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刘大庸  
探索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模式钟世镇徐达传刘大庸科学发展的规律,既是高度分化又是高度综合。学科的发展总是走向边缘、走向交叉,不断出现新兴学科。近期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置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规定中,充分表达了鼓励学科间横向联合,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的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荣武  
会计学是当今世界的热门专业,会计教育与会计研究水平决定着会计学科的发展,而博士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教育与会计研究水平。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1939年颁发全球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以来,经过积极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嵩迪   文雯  
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已成为高校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而高校人才培养长期被固定在封闭孤立的学科组织内部,缺乏跨学科培养的组织制度基础,“跨界搭桥”构建学术组织间协同培养模式成为高校落实跨学科教育的必由之路。对国内外顶尖研究型大学开展案例研究发现,存在“跨学院联合式”“学院主导-跨学科组织连接式”“跨学科组织主导-学院参与式”三种协同模式,不同模式下师资安排、课程科研设置、考核评价、学科文化等关键培养要素的协同运作呈现差异,在跨学科整合性上存在区别。高校可采取搭建学术组织间协同育人关系,赋予跨学科组织人才培养自主权;设置联合导师组制、重构跨学科课程科研与考核评价体系、营造跨学科学术文化等策略,以组织制度变革推进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真正落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新文  
统计分析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术型博士生的毕业、学位授予及论著发表数据,从知识产出的结果评价基础医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结果显示五年制和八年制直博生发表的论著水平更高、博士生质量更好。认为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应以直博生培养模式为主,放宽转硕时限,允许八年制直博生转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飞  程永波  
认为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是研究生培养的大趋势。提出当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着课程模式、项目模式和制度化模式三种。课程模式主要是通过临时增加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来实现,项目模式则主要以问题为中心,融合多个学科共同参加研究生培养。与课程模式和项目模式这种非制度化的模式相比,专门成立以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组织建制是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晓娟  吴志功  
从博士生招生、培养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答辩等多个培养环节分析了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阐述了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甲刚  
从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新要求,有利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从博士生教育大国向博士生教育强国的转变。从路径选择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从未来走向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将趋于目标多样化、选拔灵活性、课程规范性和过程开放性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