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7)
- 2023(11874)
- 2022(10402)
- 2021(10105)
- 2020(8265)
- 2019(19226)
- 2018(19276)
- 2017(35766)
- 2016(20346)
- 2015(23088)
- 2014(23191)
- 2013(22018)
- 2012(20389)
- 2011(18287)
- 2010(18397)
- 2009(16255)
- 2008(15778)
- 2007(13639)
- 2006(12096)
- 2005(10520)
- 学科
- 济(69665)
- 经济(69572)
- 管理(53228)
- 业(49414)
- 企(41609)
- 企业(41609)
- 方法(33084)
- 数学(28311)
- 数学方法(27950)
- 中国(23751)
- 教育(22668)
- 农(19615)
- 财(18595)
- 学(18277)
- 理论(15932)
- 业经(15624)
- 地方(14027)
- 贸(12722)
- 贸易(12717)
- 农业(12557)
- 技术(12452)
- 易(12369)
- 制(12322)
- 和(12036)
- 环境(11147)
- 务(10932)
- 财务(10873)
- 财务管理(10849)
- 企业财务(10302)
- 划(10269)
- 机构
- 大学(280255)
- 学院(273223)
- 管理(107778)
- 济(99003)
- 经济(96546)
- 理学(94179)
- 理学院(93006)
- 研究(93003)
- 管理学(91330)
- 管理学院(90798)
- 中国(61476)
- 京(61106)
- 科学(57584)
- 范(46096)
- 师范(45789)
- 所(45740)
- 财(45459)
- 研究所(42035)
- 中心(40882)
- 业大(39386)
- 北京(39373)
- 农(39346)
- 江(39175)
- 师范大学(37746)
- 教育(37698)
- 财经(36773)
- 院(33857)
- 经(33515)
- 州(32097)
- 技术(31513)
- 基金
- 项目(190762)
- 科学(150707)
- 研究(146837)
- 基金(135476)
- 家(117377)
- 国家(115998)
- 科学基金(98754)
- 社会(89684)
- 社会科(84518)
- 社会科学(84493)
- 省(74602)
- 教育(73192)
- 基金项目(71867)
- 划(64735)
- 自然(62744)
- 编号(62592)
- 自然科(61218)
- 自然科学(61206)
- 自然科学基金(60085)
- 资助(55025)
- 成果(53608)
- 课题(44789)
- 部(43634)
- 重点(43283)
- 发(40795)
- 创(39735)
- 项目编号(38960)
- 教育部(38080)
- 创新(36723)
- 年(36601)
- 期刊
- 济(104965)
- 经济(104965)
- 研究(87089)
- 教育(60413)
- 中国(56091)
- 学报(42207)
- 科学(38716)
- 管理(37224)
- 农(35699)
- 财(32980)
- 大学(32907)
- 学学(29406)
- 技术(25841)
- 农业(25659)
- 图书(18546)
- 融(17585)
- 金融(17585)
- 财经(17160)
- 业经(16621)
- 经济研究(15863)
- 经(14518)
- 职业(14279)
- 问题(13507)
- 科技(13228)
- 理论(13187)
- 坛(13142)
- 论坛(13142)
- 业(12789)
- 书馆(12708)
- 图书馆(12708)
共检索到396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绍仁 刘云艳
以经济贫困、家庭关系不良、受虐待和忽视为主要标志的家庭处境不利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类典型代表,其教育问题是任何国家和政府都难以回避的治理问题。通过中美家庭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公共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本文深入阐述了两国早期教育治理的主体功能、内容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结构的差异,对于建立处境不利儿童分类治理制度、强化家庭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发展品质,以及构建早期教育公共治理的多元行动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磊 侯玉娜 刘叶
利用中国西部农村抽样调查数据,以学业成绩和心理适应性两方面指标来度量儿童教育发展成果,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这两类教育发展指标上的差异,以及两类家庭儿童的教育性别差异状况,我们尝试性地研究家庭规模与儿童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生育规模减小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这对于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女童尤其有利。但是,出生在较小规模家庭或独生子女家庭的儿童,其心理适应性水平也显著偏低。此外,相对于独生子女而言,拥有一个同胞的孩子其学业成绩并不会显著低于前者,但是其心理适应性却显著高于前者。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广文 周方芳
心理弹性是一种处于逆境中能够克服危险因素,避免发展功能、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受损的稳定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本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在对心理弹性内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就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改进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处境不利儿童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弹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爱丽 郑逸芳 许佳贤 孙小宇
近年来,校外教育消费成为城镇家庭儿童教育支出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研究同群效应对城镇家庭儿童校外教育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同群效应对城镇家庭的儿童校外教育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同一群体中其他家庭的平均儿童校外教育费用支出会提高家庭的儿童校外教育消费支出。这表明家庭的校外教育消费并非完全是个体自由理性选择的经济行为,还会受到群体因素的影响。在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反射性和关联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同群效应 儿童校外教育消费 城镇家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柳倩
学业准备是当前国际层面上的学前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对学业准备的关注不仅来自学前教育专家,还有来自政府的政治力量。本文阐述了该领域的焦点——处境不利儿童学业准备的研究现状及其对于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业准备状态对于未来学业成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处境不利儿童往往处于低水平的学业准备状态,劣势的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和学前教育机构经历等生态环境是导致其学业准备不足的主要因素,处境不利儿童学业准备状况的改善也需要运用生态学模式进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卫 王穗苹 杨宁
本文通过对法国、德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和关怀方案的考察, 分析比较了这些国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的异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振宇
童年社会学的兴起促进了儿童研究的转型,因此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应揭示其在校园内所遭遇的种种不良对待对其学业失败所构成的再生产机制,同时展现他们在面对逆境时的抵制行动与自我恢复力量。基于此,教育者应坚持优势取向,从师生交往、同伴交往、家校关系与学校文化四个维度重新确立保障处理不利儿童权益、帮助他们走向学业成功的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颂 刘全礼
运用自编问卷,考察130名学业不良儿童与788名一般儿童在家庭主客观教育资源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在家长受教育水平、家长期望值、家庭学习氛围方面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学业不良儿童家长提供的学业支持存在不同于一般儿童的特点。文章分析了造成学业不良儿童家庭教育资源不足的可能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谌小猛 李敏
本文以105名特殊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他们的亲职教育需求状况,以及亲职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需求是迫切的、广泛的,其中,家长最需要的是社会资源方面的讯息;影响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需求的因素较多,包括家长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收入、儿童年级水平、儿童残疾类型、残疾程度等,其中家庭经济状况成为亲职教育需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特殊儿童 家长 亲职教育需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生 陈丹 苏梅 齐媛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密不可分的教育系统,对于流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研究通过对2001-2016年间有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期刊文献分析发现: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聚焦于微观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尤其注重对家庭教育具体内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且比较关注家庭教育的现状、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教育指导、家庭背景和对策。研究指出为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需增强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需发掘家庭成员优势,以共同学习的理念构建新型家庭教育;需应用"互联网+"重构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庭教育 积极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闫广芬 王泽
作为发达国家,德国长期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德国针对疫情所造成的处境不利学生的教育公平问题,出台了《青少年儿童疫后追赶战略》。该战略深刻剖析疫情对学生造成的生存、健康、学业等方面的影响,确定补偿的对象、目标以及重点行动领域,积极对处境不利群体进行补偿,并通过早期教育、学业追赶、过渡期指导、生命教育、家庭救助、文化服务六大推进路径,修复处境不利儿童与青少年群体的疫后状态。该战略秉承公平与包容价值理念,突破原有资金分配机制,将更多资源汇聚于改善学生的处境,在重塑后疫情时代教育形态的同时,基于处境不利学生的未来又赋予公平与包容价值理念新的含义,“回归”与“重构”成为其核心要义与行动指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武向荣
流动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里上学,容易发生无学可上、不能按照正常时间入学、中途转学、辍学、升学困难和教学内容不衔接、教学方法不适应等教育不连续性的问题。流动儿童教育的不连续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学习及其教育质量,这已经成为这个群体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需要尽快提供治理措施,以提高教育的连续性。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教育不连续 治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国华 陈宣霖
在介绍印度、以色列、美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文章从思想基础、动力因素、运行机制三个角度对三个国家流动儿童教育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印度 以色列 美国 流动儿童 教育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段成荣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比较农村地区11~14岁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的教育机会(定义为是否在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偏高,但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2)与母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得到改善,但与父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独自流动和与父母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受到不利影响,但与母亲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3)女童教育机会明显低于男孩,但儿童类型对教育机会的作用不因性别而异。模型分析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教育机会 在学概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一凡 彭正军
当今世界许多儿童遭受着各种各样的身心痛苦,日本也不例外。沼田裕之教授关于日本儿童在这一进程中的境遇曾从历史的角度作过深入研究。这种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当前的儿童社会问题也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儿童教育 历史考察 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